1、【判断推理】时间:秒
A:质量:千克
B:面积:公里
C:容积:千万
D:伏特:电压
正确答案:A
解析:秒是衡量时间的单位。
A项,千克是衡量质量的单位,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公里是衡量长度的单位,而非面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千万并不是衡量容积的单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伏特是衡量电压的单位,但词项间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应该看到,“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政策”。将各种社会问题归结为良知不守,则有逻辑倒置和认知错位之嫌。很多问题,是缺“法”导致缺“德”,而不是相反。如果监管和惩罚机制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者的“投毒冲动”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如果制度健全,使好人流血之后不再流泪,藏于人心的本然良知就能够转化为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良知不能化为行动,说明制度仍有待完善
B: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良知不守
C:只要守住良知,就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D: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制度健全→良知转化为行动。
A项,可翻译为:良知不能化为行动→制度仍有待完善,为题干的逆否命题,可以推出。
B项,可翻译为:守良知→制度健全,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C项,守住良知和社会问题与题干推理无关,无法推出。
D项,制度健全和社会问题也与题干推理无关,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提高该行为的成本,从而促使损害行为的主体减少带来外部不经济性的行为,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补偿的是:
A: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人通常会被执勤人员拦住并罚款
B:为避免有人随意游牧,管理部门规定,一旦有人违反则向其工作单位通报
C:某政府用大型客运公司缴纳的各项税款和费用,修缮路况堪忧的国道
D:为修复因游人过多对景区内绿色植被的破坏,某地风景旅游区提高了门票价格
正确答案:A
解析:生态补偿定义的关键信息: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A项,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进行罚款,属于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并保护了公关场所的环境卫生,符合定义。
B项,向其工作单位通报未体现出收费的行为,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使用各项税款和费用修缮国道,未体现出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提高门票价格,不属于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76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68题
4、【判断推理】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环境优美、供人游赏休息的区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园林的是:
A:某县为沙漠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县政府根据本地区降水情况采取固沙、引水、植树造林等措施,形成了绿树环绕的沙漠绿洲
B:某居住小区为美化环境,在小区内用石材修建了一条游廊,并在廊道两侧遍植花草,形成具有嬉戏、集会等多种功能的绿色长廊
C:某县对其境内的某一山区进行封山,将该山区内的行政村全部迁出,并禁止周围居民在山区放牧和开采山石,经过多年恢复了林木茂盛的自然环境
D:某地新修一条公路,由于该地属于风沙地区,为抑制沙尘对公路的侵袭并美化环境,在道旁种植矮小的灌木和高大的行道树,使公路两侧的植物高矮相间、错落有致
正确答案:B
解析:园林创作的目的是形成环境优美、供人游赏休息的区域。
A项,该县政府的做法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
B项,该居住小区的做法是为了美化环境,为小区居民提供嬉戏、集会的区域,符合定义。
C项,该县封山的做法是为了恢复山上的自然环境,不符合定义。
D项,该地在公路旁植树的做法是为了抑制沙尘对公路的侵袭并美化环境,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是:
A:自行车市场
B:鸡蛋市场
C:烟草市场
D:服装市场
正确答案:B
解析:完全竞争市场定义的关键信息: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
A项,自行车市场存在影响价格的企业,不符合定义。
B项,鸡蛋市场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C项,烟草市场存在影响价格的企业,不符合定义。
D项,服装市场存在影响价格的企业,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森林:树
A:鸟:鹰
B:山脉:山
C:大学:北京大学
D:兔子:胡萝卜
正确答案:B
解析:森林由树组成。
A项,鹰是一种鸟,属于种属关系。
B项,山脉由山组成。
C项,北京大学是一所大学,为种属关系。
D项,兔子吃胡萝卜,与题干关系明显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7、【判断推理】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非语言沟通的是:
A:交警向驶入路口的车辆打出通行的手势
B:接受采访时,小李有意降低语速,显得很自信
C:废墟下传来了求救者断断续续的敲击声
D: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代表都身体后靠,拉开距离
正确答案:C
解析:非语言沟通的定义要点:①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②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
A项,通过身体动作,属于非语言沟通。
B项,通过语气语调,属于非语言沟通。
C项,并不是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D项,通过空间距离进行沟通,属于非语言沟通。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8、【判断推理】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①丙的收入比教师高;②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③医生的收入比乙少。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对甲、乙、丙三人身份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
B: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
C: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
D: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条件②和③可知,医生既不是甲,也不是乙,所以丙是医生。再根据条件①和③可知,收入关系为乙>丙(医生)>教师,所以乙是律师,甲是教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爸爸、妈妈只要有一个人在家时,孩子可以留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出差时,家中必须有人照顾孩子,才能把孩子留在家里。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判断必定为真的是:
A:爸爸出差时,孩子不能留在家里
B:妈妈出差时,孩子不能留在家里
C:孩子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
D:爸爸妈妈出差时,可以由外祖母在家照顾孩子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第一句可知A、B两项均不一定为真,因为只要有一人在家孩子就能留在家里;根据题干第二句可知,D项为真。题干没有说孩子不能外出,C项可能为假。故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为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甲地劳动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量身定制”了务工维权卡,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纠纷解决的步骤,咨询电话等内容编印在卡上,利用春节期间发放到外出务工人员手中。一旦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可凭务工维权卡高效便捷地到务工所在地的劳动部门申诉解决。
以下最有助于务工维权卡取得实效的一项是:
A:乙地劳动部门的类似举措已经取得成功
B:该项举措得到甲地劳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
C:甲地劳动部门与务工人员所在地的劳动部门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D:务工人员所在地的劳动部门为持有务工维权卡的务工人员无偿提供全方位服务
正确答案:D
解析:要使务工维权卡取得实效,就要求务工人员凭务工维权卡到务工所在地的劳动部门进行的申诉能被受理,即要求D项为真。A、B、C三项都不是保证务工维权卡取得实效所必需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