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743

发布时间:2023-05-14 14:48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实验员:试管:器具

A:司机:公交车:交通工具

B:农民:水稻:作物

C:职员:电脑:科技

D:雕塑家:雕塑:艺术品

正确答案:A

解析:试管是实验员的劳动工具,也是一种器具。
A项,公交车是司机的劳动工具,也是一种交通工具。
B项,水稻不是劳动工具。
C项,电脑和科技的关系与题干不同。
D项,雕塑是雕塑家的作品,而不是工具。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有两个特点:一是身份的隐匿;二是责任感的模糊化。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情境不属于去个性化的是:

A:网站论坛里面,一些匿名网友随意转发不实信息

B:路上老人跌倒,很多人在旁围观但无人伸出援手

C:足球比赛现场,球迷为裁判是否误判而争执打闹

D:某大型集会时,两小偷趁乱偷走价值连城的古董

正确答案:D

解析:去个性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身份的隐匿和责任感的模糊化是其两个特点。
A项,匿名网友转发不实信息,符合去个性化的特点。
B项,很多人旁观但不伸出援手,责任感丧失,也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C项,球迷争执打闹也是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出现的行为,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D项,小偷偷东西并不是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的结果,也不存在责任感的模糊化,不属于去个性化。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3、【判断推理】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的语言的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A:东北人称膝盖为“波棱盖儿”

B:小张去台湾交流学习一年后回来,一天他对妈妈说“我宣你”(意思是“我喜欢你”),弄得妈妈一脸茫然

C:旧时一些老北京生意人特创了一些表示数字的词语,如“旦底、空工、横川、侧目”分别表示“一、二、三、四”

D:古代“金”泛指一些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方言的定义要点:①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的语言的差异;②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A项,东北人称膝盖为“波棱盖儿”,是由地域形成的语言差异,不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引起的,不符合要点①。
B项,小张从台湾交流学习回来后,对妈妈说“我宣你”,没有体现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不符合要点①。
C项,老北京生意人对数字的特殊称呼是由北京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的语言的差异,符合定义。
D项,古代“金”泛指一些金属,现在专指黄金,是由时间因素形成的,没有体现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90题

4、【判断推理】社会计算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的计算化;二是计算的社会化。社会的计算化是指通过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海量而且相互关联的数据足迹,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追踪、检查、汇编、计算和运算。计算的社会化则是指互联网创造了一种环境、一个平台,使人们能够广泛地参与计算过程,从而在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等方面获得更高的效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符合计算的社会化的是:

A:购物平台根据用户的购物经历,定期向用户推荐商品

B:某手机导航软件能为用户自动生成其1个月来的行踪图

C:全班同学在暑假田野调查结束后,合作制成精美的相册

D:小陈在众筹平台捐款后,受助者上门送来感谢信

正确答案:D

解析:计算的社会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互联网创造了一种环境、一个平台,使人们能够广泛地参与计算过程,从而在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等方面获得更高的效率。
A项,购物平台根据用户的购物经历向用户推荐商品,是通过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数据足迹,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追踪,属于社会的计算化,不符合定义。
B项,手机导航软件为用户自动生成其1个月来的行踪图,是通过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数据足迹,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追踪,属于社会的计算化,不符合定义。
C项,全班同学合作制成精美的相册,并未体现互联网创造的环境和平台,不符合定义。
D项,小陈在众筹平台捐款后,受助者上门送来感谢信。小陈和受助者通过互联网创造的众筹平台,参与捐赠和受赠活动,也使得捐赠和受赠行为的效率提升,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4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6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

5、【判断推理】实验员:试管:器具

A:司机:公交车:交通工具

B:农民:水稻:作物

C:职员:电脑:科技

D:雕塑家:雕塑:艺术品

正确答案:A

解析:试管是实验员的劳动工具,也是一种器具。
A项,公交车是司机的劳动工具,也是一种交通工具。
B项,水稻不是劳动工具。
C项,电脑和科技的关系与题干不同。
D项,雕塑是雕塑家的作品,而不是工具。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沐浴 之于 (       ) 相当于 观赏 之于 (       )

A:方案 负担

B:阳光 梅花

C:游泳 欣赏

D:洗澡 挑剔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沐浴和方案并无必然联系,观赏和负担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沐浴阳光,观赏梅花,均为动宾结构的短语。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游泳之后需要沐浴,观赏和欣赏为近义词。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沐浴和洗澡含义相同,观赏和挑剔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2题

7、【判断推理】种子:经得住埋没的考验

A:蔬菜:一种草本植物

B:萝卜:叶子羽状分裂

C:青苗:未来希望所在

D:木薯:可用来制作淀粉

正确答案:C

解析:事物与其隐含的喻义之间的关系。种子可以经得起埋没的考验;青苗则是未来希望所在。其他各项仅仅是描述关系。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6题

8、【判断推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因此,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下列(       )项。

A: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B:如果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C:因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所以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D:人因自然而生,所以必须开发利用自然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条件可翻译为: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尊重自然规律。
A项,可翻译为:不尊重自然规律→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是题干条件的逆否命题,可以推出。
B项,可翻译为:尊重自然规律→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肯定题干条件的后件,不能得到肯定的前件,无法推出。
C项,可翻译为:人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题干并未涉及“人与自然共生”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D项,可翻译为:人因自然而生→开发利用自然,题干并未涉及“人因自然而生”与“开发利用自然”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50题

9、【判断推理】75.小曾在某银行开了账户,并且办理了网上银行业务。可是过了不久,小曾就发现自己账户上的三万块钱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上操作被转走了,而该账户的密码只有自己知道,从未泄露给他人。小曾找到银行,要求银行承担责任,而银行非常肯定的认为责任不可能在自己,肯定在小曾,虽然小曾没有故意泄露密码,但是有可能无意为之了。
以下各项中,最能支持银行观点的是:

A:小曾对妻子特别好,而妻子对小曾却有异心

B:小曾喜欢喝酒,而且经常醉得不省人事

C:该银行的网银系统无懈可击

D:该银行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正确答案:C

解析:银行的观点是责任在于小曾,其密码可能是不小心泄露的。要加强银行的观点就要说明银行不可能有过错,C项说明银行的网银系统方面没有问题,则密码只能是小曾不小心泄露的,支持了银行的观点。
A、B两项都提出了一种小曾无意泄露秘密的可能,其支持力度不如C项;D项银行以前没发生过类似事件不能证明现在不发生,因此也不能支持银行的观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地理区域范围内,数量众多的生物突然死亡,从而造成生物物种数量短时间突然大幅下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物集群灭绝的是:

A:1987年6月6日,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南美洲特有的雀科鸣鸟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B: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

C:有研究显示,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的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

D: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正确答案:D

解析:生物集群灭绝的定义要点:①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②一个以上地理区域范围内;③大量生物突然死亡。
A项,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生物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并非大量生物突然死亡,不符合要点③。
B项,只说了英国本土的情况,并非一个以上地理区域范围内,不符合要点②。
C项,是一种预计,并非生物集群灭绝现象,不符合定义。
D项,二叠纪末期属于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符合要点①;地球上96%的物种灭绝,是整个地球的情况,即一个以上地理区域范围内,符合要点②;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即大量生物突然死亡,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