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742

发布时间:2023-05-14 11:54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实在判断:判断的最简单的形式,这里是肯定地或是否定地表明某一单个的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肯定判断:玫瑰花是红的;否定判断:玫瑰花不是蓝的;无限判断:玫瑰花不是骆驼)。
根据以上的定义,下面哪种不是实在判断?

A:地球不是恒星

B:地球是圆的

C:地球不是圆的

D: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正确答案:D

解析:实在判断的定义要点是:①肯定地或是否定地表明;②某一单个事物的某种一般性质。A、B、C项都符合定义;D项是地球与太阳两种事物间的关系,不符合②。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今年联赛决赛的最后4支队伍是甲、乙、丙和丁。其中N与T分别为甲队和丁队的主教练。有人指出,甲队此前每次夺该项桂冠的赛季都曾战胜过T教练所在的球队;过去4年间,丁队在N教练的指导下,每隔一年都能夺得该项桂冠,而去年丁队没有夺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与上述表述相矛盾?

A:T教练可能执教过丁队

B:N教练去年曾执教丁队

C:甲队曾4次夺得该项冠军

D:丁队前年未获得该项冠军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说“在过去4年间,丁队在N教练的指导下,每隔一年都能夺得该项桂冠,并且去年没有得”,由此可知,N教练过去4年执教丁队,且丁队在前年获得了该项冠军,因此B项正确,D项与题干矛盾。A、C两项的信息题干均未涉及,不能判断真假。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15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10题

3、【判断推理】(       ) 对于 幸灾乐祸 相当于 怨天尤人 对于 (       )

A:得意忘形 呼天号地

B:乐极生悲 饮恨吞声

C:兔死狐悲 乐天知命

D:睚眦必报 破涕为笑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得意忘形指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幸灾乐祸指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二者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关系。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呼天号地指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二者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代入B项,乐极生悲指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与幸灾乐祸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关系。饮恨吞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与怨天尤人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代入C项,兔死狐悲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与幸灾乐祸语义相反。乐天知命指安于现状,乐守本分,与怨天尤人语义相反,前后关系一致,保留。  
代入D项,睚眦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与幸灾乐祸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关系。破涕为笑形容转悲为喜,一下子从哭变为了笑,与怨天尤人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4、【判断推理】针对作弊屡禁不止的现象,某学院某班承诺,只要全班同学都在承诺书上签字,那么,如果全班有一人作弊,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都以不及格计。校方接受并实施了该班的这一承诺。结果班上还是有人作弊,但班长的考试成绩是优秀。
从上述判断逻辑得出的结论是:

A:班长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使校方没有严格实施承诺

B:全班多数人没有作弊

C:全班没有人在承诺书上签字

D:全班有人没在承诺书上签字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只要全班同学都在承诺书上签字,那么,如果全班有一人作弊,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都以不及格计”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且其后件“如果全班有一人作弊,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都以不及格计”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班上还是有人作弊,但班长的考试成绩是优秀”否定了这个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即“并非全班同学都在承诺书上签字”,亦即有人没在承诺书上签字,D项可以推出。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历程:回顾

A:聚会:参与

B:实力:增强

C:活力:展现

D:速度:加快

正确答案:C

解析:历程指经历过的事,回顾历程无法改变历程。
A项,参与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聚会,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增强实力,实力发生改变,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活力指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展现活力无法改变活力,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加快速度,速度发生了改变,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6、【判断推理】深度报道作为传统的新闻形式,指新闻工作者以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分析解释的科学方法进行报道,维护公众利益,引导舆论。深度报道不管如何定义,都离不开社会性和深刻性两大关键点。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深度报道的是:

A:某记者对雾霾天气进行系列调查,在媒体上发布了一个半小时的新闻报道

B:某电视台晚间新闻中,对某部长到某地视察进行报道

C:多家报纸和网站针对马航MH370坠机事件的家属善后工作进行跟踪报道

D:某报纸刊出了对某市的报道,解释为什么该地值得投资

正确答案:A

解析:深度报道的定义要点:①以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②社会性和深刻性。
A项,雾霾天气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且具有社会性和深刻性,符合定义。
B项,某部长到某地视察的报道,并非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C项,马航MH370坠机事件,并非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D项,解释某市为什么值得投资,并不是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也没有体现社会性和深刻性,不符合要点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2题

7、【判断推理】兔:青草

A:蚕:桑叶

B:狗:老鼠

C:鱼:河水

D:虫:小鸡

正确答案:A

解析:兔吃青草,后者为前者的食物。
A项,蚕吃桑叶,后者为前者的食物,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老鼠并非狗的食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鱼生活在河水中,后者并非前者的食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小鸡吃虫,前者为后者的食物,词项间顺序颠倒。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1题

8、【判断推理】列联问题指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中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必须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两个问题属于列联问题?

A:你现在饿吗?你打算去哪儿吃饭?

B:你的属相是什么?你今年多少岁了?

C:买房的合同签了吗?你去看房了吗?

D: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妹妹喜欢小动物吗?

正确答案:A

解析:列联问题定义的关键信息:必须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A项,只有第一个问题回答了才会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符合定义。  
B项,属相和年龄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不必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不符合定义。  
C项,签合同和看房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不必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不符合定义。  
D项,自己是否喜欢小动物和妹妹是否喜欢小动物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不必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动物权利主义认为,动物就其本质上来说应该有行为的自由;有在它们自己的生活圈中生活、居住的自由;有远离人类伤害、虐待和剥削的自由,也就是说动物有权利不受人类伤害、虐待和剥削,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动物福利主义认为,人类可以利用动物,例如用于研究实验、食用、猎取,用于体育娱乐或其他用途,但在利用动物的过程中,人类应该人道地对待动物,防止并惩罚虐待动物的残酷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中符合动物权利主义思想的是:

A:有些国家的法律禁止解剖动物,并禁止在马戏团进行驯兽表演

B:1822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马丁法案》。这个法案禁止无故殴打、虐待任何驴、马、牛、羊或其他牲口,除非牲口先攻击人

C:大多数人看到一只弱小的毛驴被无辜地鞭打的时候,都会身不由己地同情毛驴

D:某地爱狗人士将高速公路上运送食用狗的车辆拦截,反对食用狗肉,但他们并不反对食用猪、牛、家禽等动物

正确答案:A

解析:动物权利主义定义的关键信息:动物有权利不受人类伤害、虐待和剥削,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
A项,禁止解剖动物,禁止在马戏团进行驯兽表演,体现了动物有权利不受人类伤害和剥削,符合动物权利主义思想。
B项,法案禁止无故殴打、虐待牲口,除非牲口先攻击人,既然是牲口,说明这些动物是为人类所利用的,并非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因此该项不符合动物权利主义思想。实际上该项符合动物福利主义思想,体现了人类可以利用动物,但在此过程中应该人道地对待动物,防止并惩罚虐待动物的行为。
C项,大多数人看到小毛驴被鞭打时会同情它,并未体现动物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不符合动物权利主义思想。
D项,反对食用狗肉,但不反对食用猪、牛、家禽等动物,并未体现动物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不符合动物权利主义思想。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10、【判断推理】虽然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一部分象牙来自被非法捕杀的野生大象,但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合法的渠道,如自然死亡的大象。因此,当人们在批发市场上尽力限制自己只购买这种合法的象牙时,世界上仅存的少量野生大象便不会受到威胁。
以上的论证依据了这样的假设,即:

A:试图将购买限于合法象牙的批发商能够可靠地区分合法象牙与非法象牙

B:在不久的将来,对于合法象牙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

C:目前世界上合法象牙的批发来源远远少于非法象牙的批发来源

D:象牙的批发商总是意识不到世界象牙供应减少的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证指出“当人们尽力限制自己只购买合法的象牙时,野生大象便不会受到威胁”。要使该论证成立,存在一个隐含的假设,即人们能够准确地区分出合法象牙与非法象牙,即A项。B、C、D三项均不能使题干论证必然成立,不是题干必需的假设。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