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741

发布时间:2023-05-14 9:07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网友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新规是为了让垃圾短信问题不再________,但治理垃圾短信的关键恐怕还是________和执行。这一方面需要电信运营商积极作为,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物质奖励等方式调动广大用户积极举报。同时,法律法规应赋予运营商拦截商业短信的义务,而非放任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积习难改 机制 蔓延

B:积重难返 政策 扩散

C:久治不愈 决心 泛滥

D:沉疴难起 态度 滋长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积习难改”指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沉疴难起”指久患重病难以起床。这两个词语都不能描述垃圾短信问题的顽固及难以根除,排除A、D。
第二空,句意为虽然出台了新的规定,但还不够,治理垃圾短信的关键还在于实践层面的执行。“政策”填入语义矛盾,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诗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纸质媒介上,要充分利用舞台、影视等多种平台,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很多优秀诗歌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走向舞台、影视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表演者的理解和感受,对诗歌进行了“第二次艺术创作”,辅以声光电等多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欣赏性和观赏性。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借助当代技术手段,人民群众对诗歌的理解远胜古人

B:借助舞台、影视等艺术形式,诗歌可以保持长久生命力

C:表演者对诗歌进行“第二次艺术创作”延长了诗歌的生命力

D:普及诗歌需要借助舞台、影视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点明主旨,诗歌需借助舞台、影视等多种平台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B项符合题意。
文段并未将古人与人民群众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对比,排除A;表演者对诗歌进行“第二次艺术创作”“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欣赏性和观赏性”,是否延长了诗歌的生命力从文中无法得出,排除C;文段并未谈“普及诗歌”的问题,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8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7题

3、【言语理解】22.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

B:手段

C:方式

D:形式

正确答案:D

解析: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指文学载体,即通过何种文字方式或是哪种构架来完成情感的表达。文学作品是散文、诗歌、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本题句子强调的是“特有的”,而“作品”是从宏观意义上而言的,因此,可以排除A。文学手段是指将文学作为一种手段,不符合事理。没有文学方式的说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尽管有国家的支持,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文化匮乏

B: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C: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D: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不少农民仍未摆脱贫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在蜡像馆出口处和网站上往往有调查问卷,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下一次来蜡像馆,你最想看到谁?”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再根据候选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大众口碑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馆内的名人蜡像能________不同年龄、背景的游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契合

B:迎合

C:符合

D: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由前句“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进行综合评估”可知,蜡像馆制作名人蜡像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契合”指符合。“迎合”指逢迎,猜测或揣度别人的心意以便顺从或投合。“符合”指(数量、情节、形状等)相合。“吻合”指完全符合。显然,“迎合”最能表达出根据游客意愿制作蜡像之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6、【言语理解】全所职工在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克隆出一头牛。
替换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动

B:鼓励

C:激励

D:激发

正确答案:C

解析:“鼓舞”是指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鼓动”是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唆使。“鼓励”是指激发勉励,一般为人的口头行为。而题干中提到的是航天精神,因此“鼓动”、“鼓励”用在这里不合适,排除A、B两项。“激发”是指刺激使奋发,一般用法为“……受到激发”、“激发斗志/士气/……”,而没有“在……激发下”的用法,排除D项。“激励”指激发鼓励。它的主语可以是人的言语或行动,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可以替换句中的“鼓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依据文意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的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意即扬弃旧义、创立新知

B:文化创新意即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C:文化传承意即继承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

D: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创新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可知,A项正确。由“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可知,C项正确。由“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可知,D项正确。B项,“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不属于文化创新的范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7题,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4题

8、【言语理解】20世纪90年代,有人________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________,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坦言 并驾齐驱

B:预言 并行不悖

C:断言 相向而行

D:妄言 背道而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20世纪90年代”“将”可知,应填入一个表推测、预估的词语。“坦言”指坦率地说,词义不符合,排除A。“妄言”指随便地说,乱说。贬义色彩过重,20世纪90年代的预测是依据当时人的判断,并非随口乱说,排除D。B项“预言”、C项“断言”都可表推测,符合文意。
第二空,“并行不悖”指同时实行,并不冲突;“相向而行”一般指两人面对面地走。根据文段可知,纸质书信与电子通信两种方式是同时存在的,“并行不悖”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1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2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

9、【言语理解】日前,IBM公司研发的电脑沃森战胜了美国电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的两名人类常胜将军,一时间,很多网友担心,电脑越来越像人了,将会超越人类智慧。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近几年,每次有电脑战胜人脑的事发生,都会有“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电脑将能够模拟人脑、产生意识,并最终替代人类。
作者对于“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的态度:

A: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电脑模拟人脑

B: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

C: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超越人类智慧

D: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宰者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很多网友担心”“‘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可知,文段的这些观点都不是作者自己的,作者的态度在文段并未体现,由此可知B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10、【言语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

B:教师应讲授学习的过程

C:教师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D:教师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第一句提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这一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论述。最后一句用“不是……而是……”指出教学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是对这个话题的总结。因此选项C符合。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