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738

发布时间:2023-05-13 23:0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微博实时、便捷,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________。微博提供“社交加媒体”平台,用户乐于在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旅游属于体验型服务,即时消费型产品,人们在消费前往往会________别人的评价,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拍即合 搜索

B:殊途同归 借鉴

C:不谋而合 参考

D:相辅相成 听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可知,前句说的是微博与旅游之间的一个契合点,即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合”相关,“殊途同归”“相辅相成”与此不符,排除B、D。
第二空,由“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可知,人们在旅游消费前不仅会搜索别人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还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此处填“参考”比“搜索”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2、【言语理解】大学里有一些“冷门”专业,比如古生物专业、梵语专业等。有人可能质疑这样的专业有些“浪费”教育资源,因为它们很难与产业结合转化成生产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在就业市场上________。但或许这类专业的存在,本来就不能简单地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

B:炙手可热

C:学以致用

D:鹤立鸡群

正确答案:B

解析:句意是“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抢手,由横线前“很难”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抢手之意。“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大,权势盛,“很难炙手可热”表示“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抢手程度恰当。“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学以致用”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三者均没有抢手之意,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3、【言语理解】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一只猎犬的鼻膜上有2.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有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________________。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3分半钟,就能极大地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

B: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C: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

D: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空缺处前面句子中的“300多种”“大量组合”“大量的气味模式”可知,此句强调的是人类能识别的气味种类多。A、B项脱离了这一语境,可排除。D项的“第一大感官知觉”过于夸大,从文中无法得出。C项的“1万种”紧承前句的数字,且与首句内容呼应。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4、【言语理解】巫鸿考察了中国早期佛教题材的造像艺术,也认为“没有一例具有原有的佛教意义或宗教功能”,佛像与西王母、东王公像之间不但对应,而且可以互相置换;莲花、舍利和白象等佛教象征物也是作为祥瑞出现的,因此,这只能看作为流行艺术对佛教因素的借用,而这正是佛教艺术初入中国时的基本情形。但他同时也强调:“正是以这样一种粗浅的方式,佛教逐步得以在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扎根立足。”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佛像与西王母可以互相置换是佛教早期传入时的一种粗浅的表现方式

B:早期佛教题材的造像艺术都不具有原初的佛教意义

C:佛教早期之所以能扎根立足主要原因在于把佛像、莲花等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相比附而存在

D:莲花、舍利被视作祥瑞是因为时人已理解其具体含义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佛像与西王母、东王公像之间不但对应,而且还可以互相置换……而这正是佛教艺术初入中国时的基本情形”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中国早期佛教题材的造像艺术……‘没有一例具有原有的佛教意义或宗教功能’”可知,B项说法正确。由“正是以这样一种粗浅的方式,佛教逐步得以在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扎根立足”可知,C项正确。由“这只能看作为流行艺术对佛教因素的借用”可知,莲花、舍利被视作祥瑞并非因为时人理解其具体含义,D项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6题

5、【言语理解】在农业越来越依靠现代科学知识和农耕技术的当下,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卷入城镇化大潮而失去种地技能之后,农民职业化可以有效促进家庭小农经济变革为家庭农场或庄园经济,从而解放农村的落后生产力,也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然而农民职业化,不是农民证书化,更不是相关部门设立几个条条框框,外加做一些培训工作,就能让农民实现职业化了的。
关于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职业化不应当给农民颁发证书或组织农民进行培训

B:农民职业化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对农民适当培训也是需要的

C:当下农业面临着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丧失传统种地技能的问题

D:农民职业化意味着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务农,形成家庭农场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曲解文意,末句说的是农民职业化,不是靠颁个证书、做些培训就可以实现的,而非不应当颁证书、组织培训;C项强加因果,文中说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卷入城镇化大潮而失去种地技能”,而非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D项“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务农”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6、【言语理解】美国交通运输业正逐渐从以石油为基础过渡为采用多种替代能源,如乙醇、生物柴油、电力或氢能等。为了更加壮大这支队伍,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调查将压缩天然气(CNG)作为轻型轿车和卡车能源选择的可能性。CNG汽车是指主要由甲烷构成的天然气在25兆帕左右的压力下储存在车内类似于油箱的气瓶内,用作汽车燃料。使用CN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噪音污染,而且其不含铅、苯等致癌的有毒物质。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CNG作为卡车能源可能性很大

B:CNG可能会成为一种替代能源

C:美国交通运输业现在仍以石油为基础

D:CN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好处很多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可能性很大”在文段中体现不出来。文段表述的是“开始调查……作为卡车能源选择的可能性”,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其他三项在文段中均有所体现。
由文段前两句话可知,B、C两项正确。
由文段末句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7、【言语理解】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多项考古证据,中国最早的家绵羊在年代距今约为5600—5000年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前后进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年代距今约为4500—4000年的不同地区的多个考古遗址里均发现绵羊骨骼。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中原地区绵羊的出现有一个明显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则明显是西部早、东部晚,很可能有一个自中国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家绵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B:家绵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

C:古代中原地区家绵羊的来源

D:地理环境对家绵羊生存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考古证据,指出我国最早的家绵羊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并指出其向东传播;接着用距今约为4500—4000年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证据对其传播方向加以佐证;最后从“历时性的角度”进行总结,指出我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是西部早、东部晚,可能有一个自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由此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说明的是我国家绵羊的传播过程,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家绵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是对其传播方向的佐证,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C项,文段仅介绍了家绵羊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中原地区家绵羊的来源”文段未涉及,且文段论述的对象是我国的家绵羊,并非仅仅是中原地区家绵羊,排除。
D项,“地理环境对家绵羊生存的影响”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B: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C: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新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D:限制消费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用公共资金为自己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正确答案:D

解析:“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画面各部分之间不能说融洽或紧密,排除A。“江河日下”原指江河水一天天向下游流去,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显然不能用来形容河水枯竭的情况,排除B。“僧多粥少”比喻人多东西少,不够分配。C项提到的是商场多消费者少,应是僧少粥多,排除。“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9、【言语理解】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遗传并没有因为追逐GDP而变异或者________,反而越来越________文化基因在大事件中的力量,并且成为对待相异形态的方法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衰退 显现

B:衰退 凸显

C:式微 显现

D:式微 凸显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常用于书面语。“衰退”指衰弱减退,常用于形容精力、意志、经济等。在此形容“中华文化的遗传”,应选“式微”,排除A、B。第二空,“显现”指呈现,显露。“凸显”指清楚地显露。与“显现”相比,“凸显”程度更重,与“越来越”表达的递进含义相符,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文化传统的延续,从来不是________地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合乎社会需求的调整,才是对文化的最好传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假思索

B:囫囵吞枣

C:按部就班

D:一成不变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合乎社会需求的调整,才是对文化的最好传承”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调整”构成反义对应,表达“不变”的意思。“不假思索”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囫囵吞枣”指读书等不加分析笼统接受,“按部就班”指遵循一定的程序,“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D项的“一成不变”符合文意,排除A、B、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