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食品污染物指不是有意加入食品中,而是在生产、制造、加工、调制、处理、填充、包装、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带入食品中,或是由于环境污染带入食品中的任何物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食品污染物的是:
A:对肉质进行嫩化改良而使用的木瓜蛋白酶成分
B:“三鹿奶粉”事件中“问题奶粉”含有的三聚氰胺成分
C:油炸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入增多剂而产生的铝成分
D:食品腌制时,使用的添加剂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
正确答案:C
解析:食品污染物的定义要点是:不是有意加入食品中的。
A项木瓜蛋白酶成分、B项三聚氰胺、D项添加剂都是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均不符合定义。
C项中的铝成分是因加入增多剂而产生的,而非故意加入的,符合食品污染物的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53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2、【判断推理】单位犯罪,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受惩罚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单位犯罪的是:
A:某医院的院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
B:某事业单位一名员工因对领导不敬,因此被降职
C:某班级的学生认为教师甲的教学能力差,因此集体向学校领导提出开除该老师的建议
D:某公司派一名员工去另一对手公司偷窃商业机密文件以用于自己公司的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单位犯罪定义的要点:①单位团体实施;②行为危害社会,依法应受惩罚。
A项,某医院院长个人受贿,不符合要点①。
B项,员工个人对领导不敬而被降职,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学生集体提议开除教学能力差的老师,不符合要点②。
D项,公司派人偷窃对手商业机密文件,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81题
3、【判断推理】一般来说,塑料极难被分解,即使是较小的碎片也很难被生态系统降解,因此它造成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近期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蜡虫的昆虫能够降解聚乙烯,而且速度极快。如果使用生物技术复制蜡虫降解聚乙烯,将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清理垃圾填埋厂和海洋中累积的塑料垃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B:蜡虫的确能够破坏聚乙烯塑料的高分子链
C:聚乙烯被蜡虫降解后的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
D:现有科技手段能够将蜡虫降解聚乙烯的酶纯化出来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使用生物技术复制蜡虫降解聚乙烯,将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清理垃圾填埋厂和海洋中累积的塑料垃圾。
A项,指出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而蜡虫可以降解聚乙烯,因此蜡虫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清理塑料垃圾,能够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蜡虫可以破坏聚乙烯塑料的高分子链,说明蜡虫可以帮助我们清理塑料垃圾,支持了题干结论。
C项,说的是聚乙烯被蜡虫降解后的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不明确,因此无法确定是否能采用蜡虫降解聚乙烯的手段,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现有科技手段能够将蜡虫降解聚乙烯的酶纯化出来,说明蜡虫确实可以被应用于清理塑料垃圾,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7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2题
4、【判断推理】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或授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活动。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关于法律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制定实质上就是法的创立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中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C: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从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法律制定是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的过程,其实质是法的创立,法律制定的主体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因此该项说法正确。
B项,法律制定的主体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该项将中共中央作为立法主体是错误的,将立法主体仅限定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错误的,还包括享有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因此该项说法错误。
C项,立法是国家职能活动,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不可能属于立法活动,因此该项说法错误。
D项,尽管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会影响立法效果,但立法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是该立法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因此该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5、【判断推理】曹禺:日出
A:戴望舒:雨巷
B:巴金:寒夜
C:郭沫若:屈原
D:朱自清:匆匆
正确答案:C
解析: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四个选项都对应,但只有C项的《屈原》和题干的《日出》属于话剧。A项《雨巷》是诗,B项《寒夜》是小说,D项《匆匆》是散文。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甲、乙、丙三人对一块花田里种植的花朵品种做了两次猜测:
甲:①“它是月季”;②“它不是玫瑰”。
乙:①“它不是月季”;②“它是玫瑰”。
丙:①“它不是月季”;②“它不是牡丹”。
工作人员听到后表示:“你们三人中,只有一个人两次都猜对了,一个人猜对了一次,还有一个人完全猜错了。”
如果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对的,则该花田里种植的是:
A:玫瑰
B:月季
C:牡丹
D:玫瑰、月季和牡丹之外的花种
正确答案:B
解析:方法一,根据题干可知,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人两次都猜对了,一个人猜对了一次,还有一个人完全猜错了。
代入A项,该花田种的是玫瑰,甲全错,乙、丙全猜对了,与题干条件矛盾,排除。
代入B项,该花田种的是月季,甲全猜对了,乙全错,丙猜对了一次,符合题干条件,当选。
代入C项,该花田种的是牡丹,甲、乙、丙均只猜对了一次,与题干条件矛盾,排除。
代入D项,该花田种的是玫瑰、月季和牡丹之外的花种,甲、乙均只猜对了一次,丙全猜对了,与题干条件矛盾,排除。
故本题选B。
方法二,甲和乙的两句话分别是矛盾关系,如果甲和乙其中一个人的说法是一真一假,则另一个人的说法就是一假一真,与“只有一个人猜对了一次”矛盾,所以甲和乙一个全说真话,一个全说假话,因此种植的花朵要么是月季,要么是玫瑰(甲全说真话就是月季,乙全说真话就是玫瑰)。进而可知丙的后半句“它不是牡丹”是真的,因为丙只能是一真一假,所以丙的前半句“它不是月季”是假的,即花田里种植的是月季。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7题
7、【判断推理】生态演替是指在同一地段上生物群落有规律的更替过程,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在过去从未有过植被,或者原来有过植被但被彻底破坏,原有植被下的土壤已不复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被破坏,但仍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发生次生演替的生物群落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的形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情形是:
A: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植物种子洒向森林
B:某岛屿火山爆发之后,火山岩浆覆盖整座岛屿
C: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后,演化成了稀疏的草原
D:水坝建成后下游湖泊干涸,沿湖植被大多枯死
正确答案:D
解析:次生演替的定义要点:①植被已破坏;②保持着土壤和植被繁殖体;③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的形态。
A项,植被未被破坏,不符合要点①,不可能导致次生演替。
B项,火山岩浆覆盖后土壤已被破坏,不符合要点②,不可能导致次生演替。
C项,因反复砍伐而由森林演化成为草原,不符合要点③,不可能导致次生演替。
D项,只是植被枯死,土壤并没有被破坏,可能导致次生演替。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8、【判断推理】某学校有五位学生会留任委员会候选成员,分别是小张、小王、小李、小刘、小陈,其中小张、小王、小李对此次竞选的结果预测如下:
小张:“如果小陈没有当选,则我也不会当选。”
小王:“我和小刘、小陈三人要么都当选,要么都不当选。”
小李:“如果我当选,则小王也当选。”
评定结果出来后,发现三人的预测都是错误的,则最终有多少人当选?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整理得:①小陈没当选→小张也不当选;②要么小王、小刘、小陈都当选,要么小王、小刘、小陈都不当选;③小李当选→小王也当选。
因为三人的预测都是错误的,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由①可得,小陈没当选,小张当选,由③可得,小李当选,小王没当选,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由②可得,小刘当选。
所以,小张、小李、小刘当选,小陈不当选,小王不当选,最终有3人当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0题
9、【判断推理】
普雷马克原理是指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或者将个体喜欢做的事情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刺激其做出他们本身不喜欢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利用了普雷马克原理的是:
A:
如果认真练习钢琴两小时,小朵就可以看两集动画片
B:
由于写完作业后还要做家务,小明故意拖延写作业时间
C:
如果每天按时上下班,月底就可以拿到200元全勤奖
D:
如果能每天坚持锻炼,就不需要通过节食来保持身材
正确答案:A
解析:
普雷马克原理定义的关键信息: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或者用个体喜欢做的事情刺激他们做出本不喜欢的行为。
A项,看动画片是小朵喜欢做的事情,认真练习钢琴不是小朵喜欢做的事情,用看动画片来刺激小朵认真练习钢琴的行为,即用个体喜欢做的事情刺激他们做出本不喜欢的行为,符合定义。
B项,小明因为写完作业后还要做家务,而故意拖延写作业时间,并没有体现哪一项是小明喜欢的行为,只体现了做家务是小明不喜欢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C项,用全勤奖来激励员工每天按时上下班,其中全勤奖只是一项激励奖金,不属于活动,也不属于员工喜欢做的事情,不符合定义。
D项,如果能每天坚持锻炼,就不需要通过节食来保持身材,是用不需要进行节食来促进坚持锻炼这一活动的发生,并非是利用某一活动强化另一活动,并且也没有体现坚持锻炼和通过节食保持身材是否是喜欢的行为和不喜欢的行为,也没有体现二者的频率高低,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5题
10、【判断推理】厨房:高压锅:电饭煲
A:运动场:球迷:座位
B:教室:课桌:讲台
C:书桌:书架:台灯
D:农田:水稻:水牛
正确答案:B
解析:厨房里有高压锅和电饭煲,高压锅和电饭煲是并列关系。
A项,运动场里有球迷和座位,球迷坐在座位上,后两个词项间并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教室里有课桌和讲台,课桌和讲台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书桌与书架是并列关系,台灯在书桌上,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农田里有水稻和水牛,但水稻是植物,水牛是动物,两者并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