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是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的证明于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完成,且得到了数学界的认可;四色猜想的证明于1976年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借助计算机完成,但1981年数学家施密特发现了其中的错误;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
由此可知:
A:哥德巴赫猜想比费马猜想和四色猜想更难证明
B:中国数学家在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的证明工作中成就最高
C:哥德巴赫猜想和四色猜想尚待严格证明
D: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的证明一定都能完成,只是时间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只是说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由此不能说明哥德巴赫猜想比费马猜想和四色猜想更难证明,该项不能推出。
B项,题干指出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然而哥德巴赫猜想仅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之一,并不能由此说明中国在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的证明工作中成就最高,该项不能推出。
C项,题干指出数学家施密特发现了四色猜想证明中的错误和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可知这两个猜想尚待严格证明,该项可以推出。
D项,由题干只能知道世界近代三大数学猜想中有两个猜想尚待严格证明,但猜想的证明是否一定能完成由题干不得而知,该项不能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2、【判断推理】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并告知他们,研究者将会从高中获取其真实成绩,所以撒谎没有任何意义。结果显示:参与者回忆起的成绩有五分之一都和实际不符,而不同等级的成绩,被误记的概率也是不同的。分数越高越不容易记错:得了A的时候总是能准确地被回忆起来,但得了F的时候却难以被想起。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出的是:
A:错误的记忆可以保护我们对公平正义的信念
B:错误的记忆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利于健康
C:人们记忆中的成绩可能比真实的成绩更优秀
D:一般来说,人们最擅长的就是对细节的遗忘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中只是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并不涉及“对公平正义的信念”,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B项,题干中只是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利于健康”在题干中并未提及,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C项,通过得了A的时候总是能准确地被回忆起来,得了F的时候却难以被想起,可以看出,人们更能记住优秀的成绩而难以想起不好的成绩,则记忆中的成绩可能比真实成绩更优秀,因此该项可以推出。
D项,能记住优秀的成绩代表人们并非对所有的细节都会遗忘,该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6题,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71题
3、【判断推理】伦理信用是指人们交往中由一定的预先约定、契约、承诺、誓言等引发的一种伦理关系,其蕴涵的合理秩序则凝结为遵守诺言、履行约定的道德准则,人们基于对信用伦理关系合理秩序的理解和规则的践行便形成了相应的道德品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伦理信用的是:
A:陈某看到一群人在围殴邻居的孩子,他一边报警,一边跑上前去大声喝止
B:王某父亲曾借给张某10万元,王父去世后,王某要求张某还钱
C:李某家乡发生洪涝灾害,不少农民颗粒无收,父亲要求他发动其公司员工和微信圈朋友捐钱捐物
D:赵某答应了丈夫的临终请求,在丈夫去世后,对丈夫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将他们抚养成人
正确答案:D
解析:伦理信用的产生需要人们预先约定,并且还要履行约定。
A项,陈某报警并喝止围殴孩子的人,属于突发事件,不存在预先约定、契约、承诺、誓言等,不符合定义。
B项,由于不知道张某是否还钱,所以不涉及道德准则,不符合定义。
C项,李某父亲要求李某发动其公司员工和微信圈朋友捐钱捐物,由于没有预先约定,不符合定义。
D项,赵某答应丈夫临终请求,属于预先约定,赵某将孩子抚养成人,践行了约定,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86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1题
4、【判断推理】稻谷:大米
A:核桃:桃酥
B:棉花:棉籽
C:西瓜:瓜子
D:花生:花生酱
正确答案:B
解析:稻谷经过碾压可以得到大米。
A项,核桃要制成桃酥需要经过复杂的制作工艺,并非简单的碾压可以获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棉花经过碾压可以得到棉籽,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西瓜经过碾压不能得到瓜子,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花生要制成花生酱需要经过复杂的制作工艺,并非简单的碾压可以获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光周期指的是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进程中,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后才能开花,否则会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不开花。这种昼夜长短影响植物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反映光周期现象的是:
A: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 ℃开始发芽,如遇低温则结荚延迟,低于14 ℃不能开花
B:天仙子必须满足一定天数的8.5~11.5小时日照才能开花,如果日照长度短于8.5小时它就不能开花
C:秋菊在每天14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营养生长,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 ℃的夜温下才能够开花
D:芹菜是长日照型植物,需要14小时以上的日照才可抽薹开花,冬季需适当人工补充光照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正确答案:A
解析:光周期定义的关键信息: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
光周期现象定义的关键信息: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后才能开花。
A项,只涉及温度,没有体现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属于光周期现象。
B项,天仙子日照长度短于8.5小时不能开花,体现了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即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后才能开花,属于光周期现象。
C项,秋菊开花需要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体现了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即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后才能开花,属于光周期现象。
D项,芹菜需要14小时以上的日照才能开花,体现了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即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后才能开花,属于光周期现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83题
6、【判断推理】强迫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病。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道强迫症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抗,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强迫症的是:
A:孙某想到“幸福”立即出现“苦难”,说到“好人”就会想到“坏蛋”,他思考问题或说话时总会去想到词的反面,且经常会因为两种对立的词句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
B:张某驾车在路口转弯时不小心撞伤了一个路人,此后张某驾车路过这个路口总是仔细观察路况,小心行车
C:李某出门后总是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已经锁好,经常反复数次回去检查,否则会感到焦虑不安
D:赵某每次路过银行,总会产生冲进银行,进行抢劫的想法,因此赵某见到银行总要绕道而行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强迫症的定义,A、C、D三项都符合定义,而B项中的张某仔细观察路况,是吸取了过去教训的行为,并不是毫无意义且不合理的,故不属于强迫症。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金文:青铜器:书体
A:年轮:树木:标志
B:水墨画:宣纸:国画
C:沙漏:玻璃:容器
D:唐三彩:陶器:色彩
正确答案:B
解析: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一种书体。
A项,年轮是树木中的一种纹路,是树龄的标志,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水墨画是描绘在宣纸上的绘画,是一种国画,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玻璃是制作沙漏的一种材料,是盛沙的容器,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唐三彩是陶器的一种,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8、【判断推理】在超市里有四个存物柜,打开柜子后发现,第一个柜子里写着:“所有的柜子里都装着购物袋”;第二个柜子里写着:“本柜子中有购物礼品”;第三个柜子里写着:“本柜子里没有食品”;第四个柜子里写着:“有些柜子里没有购物袋”。
如果只有一个柜子里的描述是真实的,以下肯定为真的是:
A:所有的柜子里都有购物袋
B:所有的柜子里都没有购物袋
C:所有的柜子里都没有购物礼品
D:第三个柜子里有食品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第一个柜子和第四个柜子的描述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已知只有一个柜子里的描述是真实的,则第二个柜子和第三个柜子的描述均为假,由第三个柜子的描述为假可知第三个柜子里有食品,即D项为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9、【判断推理】教育斗富是指在教育领域里打着“造福孩子”的旗帜相互攀比,建设豪华学校,而忽视其实用性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涉及教育斗富?
A:某中学增建大广场,校园里的建筑物使用的是大理石,教室内配备了有线电视、广播、同声监控等系统,但是这些设备在教学中很少使用
B:某中学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这些设施平常束之高阁,只有领导来视察时才会被启用
C:某小学配备了众多高端且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各处随时方便上网,造成不少孩子一下课就上网
D:某大学增建学生宿舍,花大量资金更新各实验室设备,高薪聘请精专人才来校执教,大量高端人才慕名而来
正确答案:D
解析:教育斗富的定义要点:①在教育领域里;②打着“造福孩子”的旗帜相互攀比,建设豪华学校;③忽视实用性。
A项,指出某中学增建大广场,教室内配备的有线电视、广播、同声监控等系统在教学中很少使用,即打着“造福孩子”的旗帜相互攀比,建设豪华学校,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用性,符合定义。
B项,指出某中学配备的教学设施平常束之高阁,只有领导来视察时才被启用,即打着“造福孩子”的旗帜相互攀比,建设豪华学校,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用性,符合定义。
C项,指出某小学配备了众多高端且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各处随时方便上网,造成不少孩子一下课就上网,即打着“造福孩子”的旗帜相互攀比,建设豪华学校,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未充分考虑其实用性,才造成不少孩子一下课就上网,符合定义。
D项,指出某大学增建学生宿舍,更新实验室设备,是为了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并不是为了攀比而建设豪华学校,不符合要点①;且高薪聘请精专人才执教,有利于学习和研究,并没有忽视其实用性,不符合要点②③。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
10、【判断推理】花容月貌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言语
A:漂亮 巧舌如簧
B:美丽 甜言蜜语
C:姿色 言外之意
D:容貌 花言巧语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花容月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和漂亮是近义词;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和言语不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花容月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和美丽是近义词;甜言蜜语形容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和言语不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花容月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是对姿色的形容;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和言语没有明显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D项,花容月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是对容貌的比喻;花言巧语形容虚假而动听的话,是对言语的比喻。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