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712

发布时间:2023-05-10 5:38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为了生存,植物必须对周边“视觉”环境的动态了如指掌。为此它们需要知道光的方向、强度、持续时间和颜色。毫无疑问,植物可以察觉人类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电磁波。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的一段电磁波,植物却能感知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不过,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它们却“看”不到图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植物没有眼睛,正如我们没有叶子。但是植物和我们都能察觉到光。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植物能看到人类可见或不可见的图像

B:植物通过把调控生长的指示转化为光信号来感知环境

C:植物利用神经系统感知波长

D:植物和人类一样有“视觉”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文段后半部分“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它们却‘看’不到图像”可知,“植物能看到人类可见或不可见的图像”颠倒文意,排除。
B项,由文段后半部分“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可知,“把调控生长的指示转化为光信号”歪曲文意,排除。
C项,由文段后半部分“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可知,“植物利用神经系统感知波长”颠倒文意,排除。
D项,由文段首句“为了生存,植物必须对周边‘视觉’环境的动态了如指掌”和末句“植物和我们都能察觉到光”可知,“植物和人类一样有‘视觉’”与文意相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2、【言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与共享观念,________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民心相通”的价值观的注脚。中国向世界提出了“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倡议,包含了对全球“普遍联结”与“价值关联”等发展特征________的概括,是中国特色全球传播的生动表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恰逢其时 高度

B:无可替代 简洁

C:恰如其分 凝练

D:正当其时 有力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和而不同”和共享观念很好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民心相通”的价值观的注脚。“恰逢其时”指恰恰遇到这个时候。“正当其时”指正是时候。文段没有强调时间上的恰到好处,排除A、D。“无可替代”指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填入程度过重,排除B。“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符合句意。验证第二空,“人类共同命运”的倡议是对全球各种发展特征的“凝练”概括,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5题

3、【言语理解】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再来治理,非但费事劳神,而且难以转变,甚至不可逆转。因而,“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

A: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B:对环境问题必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C:对重大工程必须先进行环境综合评价

D:治理环境问题费事劳神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论述对于环境问题“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是片面的、危险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反面就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所以这段话直接支持了B项观点。A、C、D项都偏离了主题。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古人说过,“读书当用三余”。其中一“余”便是“岁余”。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徴明有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鲁迅过年时最喜欢上书市购书,他的日记载有:1913年春节,他曾四去书市购书60册;1915年正月初二“补春节休息,买《说文系统第一图》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厂买石印《王荆公百家唐诗选》一部六本”。鲁迅买书都是要读的,这也是他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读书可以给人们的心灵以温暖、快乐和充实

B:春节长假最适合读书

C:古代人喜欢读书过年

D:读书过年,更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品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借古人的话表明观点,即岁余当读书。接着举了文徴明和鲁迅的例子进行例证。可见文段主要讲的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读书。D项体现了文段的深层含义,为正确答案。
A项只提到了读书,没提到读书的时间,排除。C项“古代人”不是文段的论述重点,排除。B项“最适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5、【言语理解】《光明日报》北京3月22日电(光明网记者钟蕾蕾)在3月22日第22届世界水日,为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增强社会公众节水意识,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光明网共同主办的“母亲水窖·我与水的故事”摄影及中小学生绘画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参赛摄影作品可通过“母亲水窖·我与水的故事”活动官方网站(http://mqsj.gmw.cn/)投递,绘画作品可寄至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办公室。本次活动历时半年,将于今年8月评选出获奖的摄影及绘画作品。
为这段新闻拟定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与水的故事”的征文已展开

B:妇基会、光明网联手征集“我与水的故事”绘画作品

C:征集“我与水的故事”摄影作品

D:妇基会、光明网联手征集“我与水的故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光明网共同主办的“母亲水窖·我与水的故事”摄影及中小学生绘画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接着对这一活动展开具体论述。D项能够准确传达这则新闻的信息要点,当选。
A项“征文”无中生有;B项“绘画”和C项“摄影”都是对活动征集内容的片面概括,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4题

6、【言语理解】恐龙胚胎化石“英良贝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该胚胎被认为属于一种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窃蛋龙。胚胎以一种奇怪的姿势蜷缩在蛋壳内。此姿势从未在恐龙胚胎中发现,反倒是现代鸟类胚胎的常见姿势。现代鸟类的胚胎会在孵化后期经历预折叠、折叠、后折叠3个阶段,而“英良贝贝”的姿势相当于处在“预折叠”阶段。研究人员推断,这种先前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预孵化行为,可能起源于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兽脚类恐龙。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英良贝贝”的胚胎姿势在已知的恐龙胚胎中是独一无二的

B:现代鸟类的许多特征最初是从兽脚类恐龙祖先身上演化来的

C:孵蛋姿势同现代鸟类相似,证明恐龙存在孵化抚育后代行为

D:姿势奇特的胚胎为恐龙与现代鸟类之间的联结提供了新线索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恐龙胚胎化石“英良贝贝”被认为属于一种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窃蛋龙;然后说明“英良贝贝”的姿势是现代鸟类胚胎的常见姿势,处于鸟类的“预折叠”阶段;最后提出研究人员的推断结论——先前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预孵化行为,可能起源于兽脚类恐龙。末句研究人员的推断结论为文段重点,D项与此相符。
A项介绍“英良贝贝”胚胎姿势的独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是从兽脚类恐龙祖先身上演化来的”表述绝对,末句说的是“可能起源于”,属于可能性表述,排除。
C项,“证明恐龙存在孵化抚育后代行为”无中生有,非研究人员的推断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解决中国对外部世界过度依赖的问题,需要战略上的“综合治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应该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建立中国与跨国公司的新型关系。那种“急功近利”式的、为引进外资不惜牺牲环境、牺牲民族工业的“发展观”可以休矣。
下列手段中,不属于战略上“综合治理”的是:

A:促进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部世界的依赖

C:按照世界贸易规则建立与跨国公司的新型关系

D:保护环境,建立民族工业的“发展观”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推出。
B项,由“解决中国对外部世界过度依赖的问题,需要战略上的‘综合治理’……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推出。
C项,文段说的是“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建立中国与跨国公司的新型关系”,而非“世界贸易规则”。
D项,由“那种‘急功近利’式的、为引进外资不惜牺牲环境、牺牲民族工业的‘发展观’可以休矣”可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9题

8、【言语理解】在一些基层单位,总会发生群众同干部“顶嘴”的现象,有的还因此造成了干群情绪对立。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干部忽视了群众的“辩白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受到他人的批评时,大都会本能地产生一种辩解意识,也就是“辩白心理”。即便是做了明显的、无可推卸的错事,有的人也会讲几条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辩解,冲淡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讲,“辩白心理”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一种是通过辩白说明问题,另一种是为了逃避责任。
根据上述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群众之所以为自己“辩白”是想让干部弄清真实情况

B:基层干部对待群众的“辩白”,要区分不同情况,正确处理

C:做错事却心存侥幸以求逃避责任的人容易产生“辩白心理”

D:基层干部与群众发生纠纷是因为忽视群众的“辩白心理”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群众为自己“辩白”也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故A项错误。由“人们在受到他人的批评时,大都会本能地产生一种辩解意识”可知,C项错误。D项以偏概全,忽视“辩白心理”会导致干群矛盾,但并不是所有的干群矛盾都是由“辩白心理”引起的。由“‘辩白心理’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一种是通过辩白说明问题,另一种是为了逃避责任”可知,对待“辩白心理”,基层干部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分。B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8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9题

9、【言语理解】不发达国家粮食仍要靠进口,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农牧业、矿业是其主要的经济部门,劳动人口主要在这类部门工作。文化教育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不发达国家:

A: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B:只有农牧业和矿业两个经济部门

C:仍处于极端落后的农业国或农牧业阶段

D:人们生活水平很低,文盲很多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一些表现。B项明显违背常识,一个国家不可能只有两个经济部门,故首先排除。A、D两项只是不发达国家落后的表现之一,不够全面,而且“文盲很多”的表述也无法从文中推出。C项准确地概括了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状态——仍处于极端落后的农业国或农牧业阶段,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反传统是中国革命的主线。五四运动之后,学习西方变成了向西方追求真理。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所以中国文化必须成为主体。因此我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必须花大力气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思维和思想被“殖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西方继续要学,但中国的主体地位也必须得到确立。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如何推广中国文化

B:学习西方文化的方法和策略

C: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D: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学习西方没有错,但不应把西方视为真理;然后说明中国文化应成为主体,我们应从思想殖民状态中解放出来;最后进一步明确观点:西方要继续学,但中国的主体地位也必须确立。由此可知,文段围绕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展开,与此相符的为D。A、B、C三项均未体现“中国文化主体地位”这一论述主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