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更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都在重塑自身:一方面忙着为老师开发课程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忙着为师生采购图书、获取学术期刊的访问权。但是,对于那些不离开书桌便能在线浏览科学文献的学者而言,图书馆的这些变化并不明显,对许多人来说,图书馆似乎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始变成历史的纪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学图书馆在21世纪发生的新变化
B:数字化趋势给图书馆造成的生存困境
C:大学图书馆在服务职能方面做出的调整
D:大学图书馆的改进与学者需求之间的错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是转折结构,先指出为适应知识更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都在重塑自身,并从两方面具体说明了其重塑自身的措施;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大学图书馆的这些改进并不能满足一些学者的需求。
A、C两项非文段主旨所在,是转折前的信息,首先排除。B、D两项较难排除。B项“生存困境”在文段中没有明显体现,更与文段首句所说各大学图书馆为适应时代知识变化正在重塑自身的意思不够一致,而D项“图书馆的改进”“学者需求”更能与文段对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6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
2、【言语理解】在各种兼并方式中,如果两个公司实力悬殊,则多半是强势的一方直接收购弱势的一方。出钱多、实力雄厚的一方,最终还是会要求自己说了算,而实力较弱的一方虽然在名分上得到了“平等”二字,但大多也都知道自己需要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规蹈矩
B:安分守己
C:亦步亦趋
D:安步当车
正确答案:C
解析:“循规蹈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安分守己”指为人规矩老实,守本分;“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安步当车”意为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分析题干,在各种兼并方式中,多是强势的一方直接收购弱势的一方,且要求有绝对话语权,而实力较弱的一方,虽然名分上得到了“平等”,但也都知道自己没有话语权,应该听从强势的一方。结合词义可知,填“亦步亦趋”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2题
3、【言语理解】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地名所________的,不单单是基本的指路功能、符合定位的角色,更延展着历史文化,________着时代风情,是城市文化的吉光片羽。正因如此,早在1960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就成立了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专门负责地名标准化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接 蕴藉
B:承载 蕴蓄
C:承袭 蕴藏
D:承担 蕴含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承接”指承受,接受,常与“任务”“工作”等搭配;“承袭”指继承,沿袭,常与“制度”“衣钵”等搭配。这两个词均不能与“功能”“角色”搭配,排除A、C。
第二空,“蕴蓄”指蕴藏,积蓄;“蕴含”指包含在内。句中说的是地名中积蓄沉淀着时代的风情,选“蕴蓄”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
心理学教授丹·麦克亚当斯曾在一次访谈中形象地描绘道:“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是被种种人生故事包覆着的气质性格”。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都在其内在人格特征中留下不一样的痕迹,所以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在茫茫人海,熟识你的人能够一眼就认出你,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都有其特有的模式,这些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独特而又稳定的人格。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茫茫人海中,只有一个独特的你
B:
正是你的性格决定了你的命运
C: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真的
D:
人生故事,展现了故事中的人生
正确答案:A
解析:
完整解析:文段首先援引心理学教授丹·麦克亚当斯的观点引出人格与经历的话题;接着指出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都在人格特征中留下不一样的痕迹;最后总结指出每个人特有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一个人独特而又稳定的人格。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不合适,文段没有提及“性格决定命运”,排除。
C项不合适,文段未提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且文段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该项脱离话题,排除。
D项不合适,“人生故事”只对应文段一部分内容,未提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7题
5、【言语理解】一个体系中的各种制度具有战略互补性,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发生变革,其他的制度要么进行相应的变化,要么就会与新制度难以配合,对新制度的实施产生阻碍。因此,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事实上可以分步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巨大的制度运行成本。
下列对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种制度之间具有战略互补性
B:实施新制度往往有阻碍
C:制度变革应整体上推进,可分步实施
D:实施新制度运行成本巨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一个体系中各种制度之间的战略互补性,推出制度变革的规律,即“因此”之后的内容,说明制度变革本质上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事实上可以分步进行。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A、B两项非文段重点所在,排除;由文段末句“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就会存在巨大的制度运行成本”可知,D项“实施新制度”与此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题
6、【言语理解】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规范始终的根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当事人民事活动具有________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法律部门由于所________的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基本原则也不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普遍 调整
B:普适 针对
C:全面 适用
D:具体 覆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句意,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法律领域的专业术语。可快速锁定答案为A。
验证第一空,此处对象为“民法基本原则”,强调的是其在民法领域适用的广泛性,“普遍”填入亦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1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6题
7、【言语理解】什么是经典 或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或是经过筛选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抑或是难以忘怀的一段话,还可以是一个角色、一场戏、一张照片。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生活背景不一样,所处环境不一样,文化水平不一样,因此对经典会产生一些质疑,但这些质疑并不会抹杀经典的意义及价值。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典是多种多样的
B:对经典的一些质疑时有发生
C:人们对经典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D:经典是最有价值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什么是经典”,然后指出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会对经典产生一些质疑,最后由“但”转折强调,质疑并不会抹杀经典的意义与价值。故文段强调的是对经典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态度,即要正确认识经典。C项是对主旨的同义转述。A、B两项是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D项的“最有价值”无中生有,且表述绝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8、【言语理解】手机可能使一个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近日,看到一个“标题党”: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们的深深忧虑。因此,中小学都将大力治理学生手机问题纳入重难点,很多学校校规中明确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上课堂,违者将受重罚。即便如此,学生携带手机的现象还是依然呈现蔓延之势,拥有手机的学生越来越低龄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让手机危害孩子
B:未来让手机给毁了
C:恐怖的手机危害
D:手机,身边的炸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手机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其前文是“标题党”,其后文是“表达了人们的深深忧虑”。并且文段后半部分“因此……”说明为了缓解人们的忧虑,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横线处所填句子应该比较夸张地体现手机对孩子的严重影响。比较四个选项,C、D两项只说明手机危害,未指出危害的对象——孩子,作为标题不太恰当,排除。A项直接说明手机危害孩子,B项指出未来被手机毁灭,“未来”也能对应“孩子”的年龄和身份,B项比A项语义更重,更能体现出“人们的深深忧虑”,并呼应“标题党”。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54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59题
9、【言语理解】生命,是来自上天的馈赠。在父母________的期盼中,我们呱呱坠地。因而,生命承载了太多希冀的目光和绵绵情谊。沐浴着老师________般的教诲,我们逐渐成长。在生命的旅途中,尽管会遭逢坎坷或失败,但同时,我们收获更多的却是愉悦与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生命,要以自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来珍爱这________的礼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穿秋水 和声细语 贵重
B:令人神往 润物无声 厚实
C:望眼欲穿 春风化雨 厚重
D:百感交集 耳提面命 独特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望穿秋水”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不能用来形容父母对孩子出生的期待,排除A。“令人神往”指使人很向往,多指某个地方令人神往,不能搭配“期盼”,排除B。“百感交集”形容心情十分复杂。与“父母……期盼”的语境不相符,排除D。“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形容父母对孩子的期盼恰当。
验证第二空和第三空,“春风化雨”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形容老师的教诲恰当。“厚重”对应“生命”这一礼物也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10、【言语理解】早至公元前1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就多有来往。古籍中的记载与一件件闪烁着温润光芒的瓷器相互印证,________出一条始自中国东南沿海,贯穿整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件件来自中国汉、唐、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________起一部中国瓷器编年史和一部海上丝路发展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造 回忆
B:描绘 贯通
C:锤炼 证实
D:勾勒 串联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从第一空入手较难排除,先看第二空。横线处所在句的主语是“瓷器”,“瓷器”不能“回忆”起中国瓷器编年史和海上丝路发展史,排除A。“贯通”“证实”均无法与横线后的“起”连用,排除B、C。
验证第一空,“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其填入与“丝绸之路”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