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未来政府财政预算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建立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安排要体现公共性、政策性的客观要求。由于节能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征,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范畴,因此,公共预算设立节能项目与公共预算的改革方向是吻合的。在我国财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加之必要的预算结构调整,我国的财政经常性预算已具备支持节能支出的财力基础。为此,政府需要通过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保证财政用于节能预算的资金投入。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建立公共财政,推进实施政府财政预算改革
B:加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推进节能项目建设
C:建立政府公共财政,设立节能项目公共预算
D:推进政府财政改革,确保节能项目资金投入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建立公共财政符合未来政府发展的方向。接着指出设立节能项目预算与公共预算的改革方向是吻合的。接着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指出设立节能预算的可行性。故文段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与“设立节能项目”两方面论述,标题必须兼顾“建立公共财政”和“节能”这两方面,与此相符合的只有C。
A、B两项没有提及“设立节能项目”。D项不涉及“建立公共财政”与“设立节能项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2、【言语理解】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修订我国土地管理法,兼顾土地的资源与资产双重________,坚持物权平等保护________,提高________补偿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征 规定 征用
B:要素 法案 征调
C:标准 措施 征集
D:属性 原则 征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三空,“征调”的对象多为人员、物资,“征集”的对象多为建议、作品,此处与“土地”搭配,“征用”“征收”恰当,排除B、C。
第二空,“物权平等保护”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且“坚持原则”为固定搭配,排除A。
第一空,“资源”和“资产”是土地具有的双重性质,用“属性”描述也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
3、【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一位名叫“水心雪儿”的网友在博客上发表的那篇挑战百位经济学家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B:与“二奶”等配偶之外的人生育或重婚生育的,将按双方上年度总收入的6至8倍征社会抚养费
C:不要轻易相信社会上的人所说的“乙肝转阴”,而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
D:财政部近日下发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可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也可理解为该文章里批评的人很多。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阿凡达》是卡梅隆花了12年才完成的一部片子,这12年里,他除了拍过几部跟海洋有关的纪录片之外,几乎都在为《阿凡达》折腾,同时消失于媒体和公众视线之外。结果影片上映才两周,全球票房就直奔10亿美元。离他那部创下14亿美元票房纪录的《泰坦尼克号》,距离也并不遥远。而中国导演呢,谁会花12年的时间,去做一部完全不知道前景的影片?中国电影另外一个很堕落的地方是,贴片广告已经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铜臭气十足。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受到批评后还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对,《变形金刚》里的确有雪佛兰,但是好莱坞是每部影片都会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么?我真的不是苛刻,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中国导演不是为观众在拍电影,甚至也不是为自己拍电影,他们只是在为钱拍电影,相比之下,《阿凡达》是多么的纯洁。可为什么这份纯洁,反而是远比我们商业的美国人实现的呢?
对画横线的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卡梅隆花了12年精心制作,其间,他几乎消失于媒体和公众视线之外
B:卡梅隆用12年的时间,去做了一部完全不知道前景的影片
C:《阿凡达》是导演卡梅隆为观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一部电影
D:《阿凡达》是一部没有商业广告的纯洁电影
正确答案:D
解析:此处需要理解“纯洁”的意思。从文段看,通过卡梅隆与中国导演的对比,作者否定的是中国导演那种急于求成、为钱而拍电影的态度,以及中国电影贴片广告过多的情况。与此相反的则是作者强调的“纯洁”。A项对应“急于求成”,B项对应“急于求成”“为钱而拍电影”,C项对应“为钱而拍电影”,都是作者赞成的。文段并没有说《阿凡达》有没有商业广告的问题,况且作者否定的只是过多的“贴片广告”与“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而D项显然是把“纯洁”理解成了无商业广告,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6题
5、【言语理解】现代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内在地包含了文化模式的转变。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的根本原则是由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所提供的理性原则和科学原则,以及体现理性精神的现代组织原则。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使得农业文明长期停滞不前
B:社会化大生产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C: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文化模式的转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D:文化模式的转变在根本上给人类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农业文明长期停滞不前”、B项“社会化大生产的核心”文段中均未提及,排除。由“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内在地包含了文化模式的转变”可知,D项只提到了“文化模式的转变”,表述不全面,且“根本上”无从体现,排除。C项可由前两句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6、【言语理解】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在古代,官员的读书是________的现象,大凡为官一生,“致仕”(退休)时一般也要“刻部稿”,企盼给后世留下一点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泛性 流风余韵
B:社会化 前车之鉴
C:持续性 雪泥鸿爪
D:官场化 星星之火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流风余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多指好的风尚)。“前车之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教训来吸取。分析可知,题干主要说的是官员退休时一般会写些东西留给后,并未涉及“好的风尚”或“教训”等内容,排除A、B。
第一空,根据题干说的“为官一生”“退休”等可知此处填“持续性”要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1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7、【言语理解】①《漫步华尔街》热销30余年仍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本书构思新颖、________、创见频出而又资料翔实,它为投资者在险象环生的华尔街上引路导航。
②“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的杭州西湖,无论雨雪睛阴早霞晚辉,还是春花秋月夏荷冬雪,都独具风韵,若想去“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的十里梅坞品茶,更见山有美貌,坞有灵水,以茶生文,以文茗茶,________。
③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________。
④大家都很熟识的黄山谷的书法,在宋代要算是________的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B:独树一帜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别具一格
C: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D:不落窠臼 别具一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正确答案:D
解析:“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匠心独运”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主语一般为人。“独树一帜”比喻新奇独特,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①句,与“构思新颖”相对,含有不落旧套之意的“不落窠臼”更合适,排除B、C。
③句主语为人,应填“匠心独运”,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题
8、【言语理解】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全面取消分文理分科要水到渠成,下面不属于其条件要素的是: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资源足够丰富
B:分步实施,先做试点,再全面推开
C: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等教育整体改革基本完成
D:我国高中教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只有……;只有……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可知,A、C、D三项都属于“全面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要素,故排除;B项“分步实施,先做试点,再全面推开”并未在文中提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1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名叫理查德·哈斯的天体物理学家和一位地质学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对一块陨石进行研究。
B:在世界主要文明中,唯有日耳曼民族的起源不详,他们确切的史料起始于纪元前半个世纪罗马人的征讨。
C:刚发行的这期《老年周刊》,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老年人关注的饮食问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D: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有歧义,“领导”的主语可以是地质学专家一个人,也可以是天体物理学家与地质学专家两个人。C项搭配不当,《老年周刊》作为主语,与宾语“采访”搭配不当。D项时态不统一,“正”体现的是进行时,“采取了”体现的是完成时,应改为“目前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1)这家医药公司_____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多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_____过去的幻想在今天均有可能得以实现。
(3)方天名因德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很强,被学校_____到德籍留学生管理中心工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跻身,以致,委派
B:跃居,以致,委任
C:跃居,以至,委派
D:跻身,以至,委任
正确答案:C
解析: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位置或行列。跃居:跳跃式上升至某个位置。(1)句是说因为有多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所以这家医药公司才上升为行业之首,“首”表示的是某个位置,所以用“跃居”更合适。以至:是“到、一直到”的意思,也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致:有“因此造成”、“引起某种结果”的意思,一般指不好的结果。(2)句是在讲述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快的程度,并未涉及不好的结果,所以选“以至”。委任: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委派:派遣某人做某事,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3)句的中心句是“工作”而不是某种职务,“委派”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