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授权性法律规则是规定主体可为或可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其他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规则。授权性法律规则是主体享有法定权利的依据,而且该类法律规则具有可选择性,主体可以行使授权性法律规则所赋予的权利,也可以放弃行使该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授权性规则的是:
A: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B:我国《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C:我国《刑法》第53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我国《刑法》第119条规定:“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正确答案:A
解析:定义的关键词是“可选择性”。B、C、D三项显然都不具有可选择性,只有A项所规定的权利才可以选择行使或不行使,属于授权性法律规则。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
钢笔:书写
A:
水瓶:保温
B:
春天:播种
C:
手表:计时
D:
眼睛:阅读
正确答案:C
解析:
钢笔是一种工具,书写是钢笔的功能。
A项,水瓶是一种工具,其功能为盛水,与保温没有必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手表是一种工具,计时是手表的功能,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阅读是眼睛的功能,但眼睛是一种器官,而非具体的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
3、【判断推理】社会认知偏差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认知偏差的是:
A:《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面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于是将其拒之门外
B:小王来公司的时间不长,但最近销售业绩突出,他的个人能力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C:影视剧中的记者多为年轻漂亮的女性,人们常认为记者多为年轻女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女记者只占全部记者的三分之一,25岁以下的年轻女记者只占8.4%
D:小李是一个作家,从业十年后,他的新作一炮成名,他以前创作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也因此迅速受到追捧,成为畅销书籍
正确答案:B
解析:社会认知偏差定义的关键信息:社会认知发生偏差。
A项,孙权见庞统面貌丑陋、目中无人,于是心中不快,将其拒之门外,是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发生了偏差,符合定义。
B项,小王的销售业绩突出使得大家认可他的个人能力,社会认知并没有发生偏差,不符合定义。
C项,影视剧中的记者多为年轻漂亮的女性,使得人们对女记者的社会认知发生了偏差,符合定义。
D项,由于新作一炮成名,以前创作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也成为畅销书,是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发生了偏差,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4、【判断推理】司机:乘客
A:教师:家长
B:医生:病人
C:编剧:演员
D:警察:小偷
正确答案:B
解析:司机为乘客提供服务。
A项,教师提供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学生,不是家长,排除。
B项,医生为病人提供服务,与题干的关系一致。
C项,演员根据编剧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与题干的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警察的服务对象不是小偷,与题干的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58题
5、【判断推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A:绞尽脑汁:有心无力
B:卧薪尝胆:含辛茹苦
C:博闻强识:孤陋寡闻
D: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正确答案:D
解析:殚精竭虑和鞠躬尽瘁都是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A项,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有心无力意思是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含辛茹苦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博闻强识意思是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或对世事了解的不多。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见微知著和一叶知秋都是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二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
6、【判断推理】有一位农夫在河流A岸集市上买了一只狗、一只鸡和一袋米。现在要回到河流B岸的家中,河边有一艘小船,小船每次只能载一个人和一件物品,狗、鸡、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狗和鸡不能单独在一起,否则狗就要吃鸡;鸡和米不能单独在一起,否则鸡就要吃米;狗和米单独在一起是最安全的,若农夫要保证三件物品都安全的送到B岸,最有可能的是哪一种情况?
A:先将狗送到B岸,再将鸡带到B岸,并把狗带回A岸,再将米带到B岸,空手回到A岸,将狗带到B岸
B:先将鸡带到B岸,再将米带到B岸,并把鸡带回A岸,再将狗带到B岸,并把米带回A岸,再将鸡带到B岸,最后将米带到B岸
C:先将狗带到B岸,再将鸡带到B岸,并把狗带回A岸,再将米带到B岸,并把鸡带回A岸,再将狗带到B岸,最后将鸡带到B岸
D:先将鸡带到B岸,再将米带到B岸,并把鸡带回A岸,再将狗带到B岸,空手回到A岸,将鸡带到B岸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A、C两项第一句先将狗送到B岸则A岸鸡与米在一起,排除;B项倒数第二句再将鸡带到B岸,则鸡与狗都在B岸,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一位管理者让几位员工从皱纹纸带上各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150厘米和600厘米长的纸带各一段。大家裁完后,这位管理者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不到6%;15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到11%;6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高达19%,个别的相差100多厘米。
由此推出的是:
A: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
B:目标越大、越宽泛,越不容易偏离目标
C:目标大小适中,最容易接近既定目标
D:目标大小与接近目标的程度无关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实验中目测长度越短,目测得越准确,偏差越小。说明目标越小越容易实现,即A项所说。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8、【判断推理】( ) 之于 蜜蜂 相当于 花草 之于 ( )
A:昆虫 兰花
B:蜂蜜 草木
C:园丁 园艺
D:花粉 蝴蝶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蜜蜂是昆虫的一种,兰花是花草的一种。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蜜蜂产出蜂蜜,草木并不产出花草。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园丁与蜜蜂并无必然联系,花草是园艺的一部分。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蜜蜂采集花粉,蝴蝶并不采集花草。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假定F星在E星的北侧和A星的南侧,可以推出位于正中的星是:
A:C星
B:D星
C:E星
D:F星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可知这七颗星从南到北的排列顺序为DGECFBA,因此位于正中的星为C星,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汉字:符号
A:海豚:海鱼
B:大米:粮食
C:高管:女性
D:法学:国学
正确答案:B
解析:汉字是一种符号,两者之间为种属关系。
A项,海豚是哺乳动物,不属于海鱼,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大米是一种粮食,两者之间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高管和女性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法学与国学并非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