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90

发布时间:2023-05-06 18:5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位于印尼极西地带的锡纳朋火山大规模喷发,冲上数千米的高空,多个村庄被炙热的火山灰吞噬,遇难人数不断增加,灾情极为严重。
以上句子的语病类型是:

A:成分赘余

B:语序不当

C:动宾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

正确答案:D

解析:“冲上数千米的高空”前面缺少分句主语,应为“火山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2、【言语理解】掌握不到足够的讯息而妄断是危险的,不经自己独立思考而盲从他人意见是愚蠢的,可是社会的运转与生活的恒常,有时却不得不依照这种盲从和妄断。举个例子,你生病去医院,那么多医生你会选哪一位,肯定是“专家门诊”或是熟人介绍的“名医”。世界如此复杂,每个配件彼此依赖,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依靠别人的专业意见,这种信赖固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它更是对一套系统、规则和制度的信任。
这段文字主要的观点是:

A:提倡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反对盲目听从他人妄断

B:人们常常不得不为现实生活而盲目听从和依靠别人的意见

C:信任是建立在一套大家共同认可的系统、规则和制度上的社会信任

D:信任如同“专家门诊”或熟人的“名医”介绍,是生活中的常态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社会和生活中,盲从和妄断虽然不正确,但却是极为常见的。接着通过引用实例论证了现实状态下人们的依赖行为。最后得出结论——信赖实质是对一套系统、规则和制度的信任。故文段强调的是信任是对一套系统、规则和制度的信任,只有C项符合文意,当选。
本文段的落脚点在“信任”上,排除A、B。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3、【言语理解】《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本来可以像其传记作者支魏格所言,做个生意人或不动产投机者或银行家,可他却选定文学创作,立志要当文学上的伟大征服者,并以此为生。虽然他也曾经做过投机生意,办过印刷出版,为附庸风雅在上流社会虚掷光阴,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他应该做的事情,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学创作,为世人留下了近百部杰出作品。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执着成就了伟人

B:职业的选择源于兴趣

C:理想与现实总会存在差距

D: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介绍的是巴尔扎克坚持文学创作为世人留下了近百部杰出作品的故事。文段并未表明文学创作是巴尔扎克的兴趣所在,排除B。文段没有将现实和理想进行对比,C项无中生有,排除。文段未提及巴尔扎克的生活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D: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属于“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于是“阴谋论”就出现了。故C项的行为可以用文段中的心理学发现解释。
A、B、D三项均不属于文段中提到的两种基本需求,故无法用该心理学发现解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6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6题

5、【言语理解】一座城市,究竟该有怎样的形象?宽广的道路,直达云霄的高楼,整齐划一的环境,当然都是目之所及的形象。但这些恐怕还不是全部,还有一个由“目之所及”向“心之所及”的扩展。比如城市成员的精神面貌,城市对外来人的包容之心,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化的繁荣,民生的保障……如果说“目之所及”是外在的,“心之所及”就是内在的;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更应注重内在形象的塑造

B:城市发展应遵循由内向外的路线

C:形象是城市对外交流发展的名片

D:民众是城市形象展现的重要力量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城市的外在形象引出城市的内在形象,并指出“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城市的内在形象,A项与此相符。B、C、D三项在文段中均未体现,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今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中国铁路去向何处?备受关注

B:景德镇,作为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为傲的城市,景德镇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

C: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购票令”已经名存实亡,不少游客无须买票也可入城,记者进出多个“关卡”均未受到阻拦

D:公众之所以对机场建设费反感,既是因为重复收费没有依据,还因为信息不透明下,机场建设费的使用多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这就难免被指其中有灰色成分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备受关注”缺少主语,可将前面的“?”改为“的问题”;B项前后两个“景德镇”重复啰嗦,可删除第一个“景德镇”和其后的逗号;D项语意混乱,“这”指代不明。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6题

7、【言语理解】我国《民法总则》颁行以后,就将展开民法典分编的立法。期待在分编立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个人人格尊严的保护,进一步彰显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因为我们当前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高科技发明面临着被误用或滥用的风险,这会给个人隐私权等人格权带来现实威胁。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人肉搜索”泛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非法盗取他人的信息、邮件等行为屡见不鲜,诸如此类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个人人格权,甚至危及财产及人身安全,需要在立法层面做出有效应对
文中提出的“有效应对”,主要是指:

A:加强人格权立法,提升人格权保护水平

B:通过分编立法,彰显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

C:强化对“人肉搜索”等不法行为的打击

D:注重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法治研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表达了对民法典中强化个人人格尊严保护的期待,接着分析原因——高科技发明可能会对个人隐私等人格权带来现实威胁,甚至危及财产及人身安全,需要在立法层面上做出有效应对。因此,“有效应对”主要是指前文提到的在民法典的分编立法过程中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A项与此相符。
C、D两项均未体现出“立法层面”,B项未体现“人格权”,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8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8、【言语理解】专业研究要讲全面,系统掌握某一门专业或某方面的知识,不能“碎片化”,但对非专业读者、非专门教育、学术普及来说,又________“碎片化”?实际上,面对人类已经积累的浩瀚的知识海洋,每个人能够汲取的无非是一滴一勺,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只能是若干碎片。只要保证这是真正的碎片,而不是垃圾,________明白这只是一个整体中的极小部分________不能代表整体,就能做到________,闪光的碎片同样能体现整体的精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怎能 而且 并且 勤能补拙

B:何妨 并且 因而 开卷有益

C:可以 尚且 因此 积微成著

D:不妨 不仅 而且 铢积寸累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但”表示转折,横线前后句子在句意上存在转折。转折前句子讲专业研究不能“碎片化”,转折后句子意在表达非专业性的学术可以“碎片化”。“怎能”填入与题意相悖,排除A。“可以”填入,在句意上表示不能碎片化,排除C。“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常用在陈述句中。与题意不符,排除D。“何妨”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填入符合题意。验证B项:第二空,横线前后为并列关系,“并且”填入符合题意;第三空,“这只是一个整体中的极小部分”和“不能代表整体”存在因果关系,“因而”填入符合题意;第四空,“开卷有益”指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用来描述“碎片化阅读”的积极意义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题

9、【言语理解】在动画片的题材中,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占了很大的比例,就是因为这些题材都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________故事,具有鲜明的________、假定与象征的因素,神奇虚幻的故事借助动画的假定性不仅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且动画艺术的特性也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构 寓意

B:虚幻 含义

C:虚假 含意

D:虚拟 喻义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C项“虚假”强调不真实,含贬义,描述“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不恰当,排除。D项“虚拟”多修饰现实、人物等,一般不与故事搭配,排除。
第二空,“寓意”指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寓意”填入更符合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类题材通过故事传递道理的艺术表现形式,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6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

10、【言语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人是千差万别的,并非几种类型所能全部      得了的,因而过分依赖关于人性的各种假设是危险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包罗

B:概括

C:囊括

D:包括

正确答案:B

解析:包罗:包括,指大范围。包括:含总括的意思。囊括:全包罗在里面。概括:归纳总结。根据题意,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不能用几种归纳出来的类型加以认识。而这四个词中只有“概括”含有归纳总结的意思。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