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适当食用粗粮,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有益人体健康。下列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在胃肠中可被分解为葡萄糖,并被人体有效吸收
B: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够使人产生饱腹感,有利于减肥
C:纤维素能够吸附一些有害物质,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D: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吸附大量水分
正确答案:A
解析: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并且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种多糖。选项A说法错误;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协助人体清除肠道内的有毒物质,起到润便、治便秘和痔疮及时排除体内有害毒素。选项C、D说法正确;同时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减缓食物由胃进入肠道的速度并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达到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作用。选项B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高温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以下关于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12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8 ℃以上
B:12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 ℃以上
C: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8 ℃以上
D: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 ℃以上
正确答案:D
解析: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高温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提示人们做好预防,尽量减少高温带来的不适,避免中暑等情况的发生。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5 ℃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 ℃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 ℃以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5题
3、【常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设置了御史府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B: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官员侵害百姓
C:监察体系相对独立,确保监察权独立运作
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正确。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秦代开始形成的,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
B项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权力运行的有效性)而设立的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D两项正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中央(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单线联系、单线领导)的相对独立体系。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相对独立与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机构的上下一体,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12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14题
4、【常识判断】国际上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是否平等和公平的指标是:
A:基尼系数
B:恩格尔系数
C:CPI
D:幸福指数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是否平等和公平的指标。B项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C项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D项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阙中涉及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三国孙权,南朝刘裕
B:三国孙权,东汉班固
C:三国孙策,战国廉颇
D:三国孙策,北魏拓跋珪
正确答案:A
解析:京口是三国时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9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0题
6、【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玉”错误的是:
A:“桐荫仕女”玉雕是乾隆年间的珍品
B:玉可以分为硬玉和软玉
C:“完璧归赵”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
D:玉在古代是珍品的象征,送给异性一般表示爱慕对方
正确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赵王获得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传信到赵国,称愿以城池换和氏璧。赵国知道秦王所言不可信,但不敢拒绝,遂遣蔺相如送玉去秦国。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不畏强权的风骨,成功保护了和氏璧,将璧完好地送还赵王。C项说法错误,其余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来。养蜂人的依据是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节不同
D:响度不同
正确答案:B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而且与距离有关。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
正确答案:D
解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自《水浒传》第三回,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A项说法正确。《关雎》选自《诗经》的《国风·周南·关雎》,《蒹葭》选自《国风·秦风·蒹葭》,B项说法正确。“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C项说法正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出自《稼轩长短句》,D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国共合作
C: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 皖南事变
D: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正确答案:C
解析:在选项A中,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在选项B中,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共合作发生于1924年。在选项C中,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选项D中,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12日,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6日,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3月。通过以上时间可以看出,A、B、D三项中的事件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C项中七七事变和西安事变先后顺序排列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抗原A和B可以将血液分为A、B、AB、O四种血型,A血型含有抗原A,B血型含有抗原B,AB血型含有抗原A和B,O血型不含有抗原A和B。抗原A和B分别由IA和IB基因产物负责合成。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是O型血,妻子是AB型血,他们生下的小孩可能的血型是:
A:O型或A型
B:O型或B型
C:A型或B型
D:AB型或A型
正确答案:C
解析:人类血型有遗传特性,决定血型的血型抗原即凝集原A和B及其前身物H,分别受AB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基因为显性基因,O(H)基因为隐性基因。如果父亲是O型血,母亲为AB型血,则孩子只能是A或B型,不可能是O或AB型。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