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82

发布时间:2023-05-05 16:38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文本缺位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
以下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A:评价书法作品的价值不能忽视其文本内容

B:书法艺术的水平取决于书法家的文学水平

C:“文以载道”的古训同样适用于书法艺术

D:上乘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是优秀文本的法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文本缺位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可知,文本内容对于书法作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故A项表述符合文意。
由“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可知,书法艺术的水平与书法技术和文本内容均有关,“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B项不符合文意,当选。
由“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可知,C项表述符合文意。
由文段的最后一句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

2、【言语理解】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________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________。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财富,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单调 自强不息 安身立命

B:单调 坚强不屈 怡然自得

C:无聊 自强不息 怡然自得

D:无聊 坚强不屈 安身立命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填入词语应与“丰富”构成反对应。“无聊”与“有趣”构成反义对应,不能与“丰富”构成反义对应,排除C、D。
第三空,“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对应“人之安宅”,应选“安身立命”。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3、【言语理解】据悉,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将在上海的世博会福建馆展出。“春声赋”为传统的花鸟题材,一凤一凰与五十六只形态各异的小鸟或栖或飞,环绕在一棵不老松身边,形成众鸟朝凤的欢乐图景,寓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与新中国繁荣富强。它是用整块名贵高山鸡母窝石历时五年雕刻而成,是福建省寿山石雕最重要的优秀作品之一,价值约一亿三千万人民币。这是寿山石首次参展世博会,将向全球展示寿山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成就,对提高寿山石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最适合这则新闻报道的标题是:

A:寿山石借力世博会再上新台阶

B:寿山石雕“春声赋”将参展世博会

C:寿山石雕“春声赋”价值过亿

D:世博会首现寿山石雕“春声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将在上海的世博会福建馆展出这一事件,然后具体介绍了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的珍贵价值,最后阐述了其参展的意义。B项是首句导语的同义转述,作为标题恰当。A项未提到“寿山石雕‘春声赋’”这一主体;C项仅论述其价值,未提到其将参展世博会这一事件;D项时态有误,文段说的是“将在……展出”是将来时,“首现”体现的是完成时。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

哥本哈根大学对来自整个欧洲和格陵兰的442例古人类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研究发现,在“维京时代”,来自南部和东部的外源基因流入了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丹麦的维京人向英格兰移动;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此外,他们的基因分析中还包含了与现代瑞典人群及现代丹麦人群具有亲缘关系的血统样本。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A:

波罗的海位于瑞典的东北侧

B:

冰岛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C:

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

D:

现代瑞典人与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不可以推出,由“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只能推出波罗的海在瑞典的东侧,“东北侧”无法推出,排除。

B项可以推出,由“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可知,冰岛是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当选。

C项不可以推出,文段只是说明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其中包括维京时代,只能推出维京时代不晚于公元1600年,但无法推出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排除。

D项不可以推出,由尾句可知,是维京人的基因中与现代瑞典人及现代丹麦人具有亲缘关系,而非现代瑞典人和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50题

5、【言语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也面临着骑乘时安全、便捷、行动多样性等各种因素难以兼顾的难题,为此曾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如古罗马人把马鞍四角的鞍鞒大幅垫高,来固定骑手在马背上的位置,古波斯人则用绳带把骑手双腿固定到马鞍上。但构造简单、制作方便、功能全面、使用安全的马镫显然更加完美地解决了痛点,受到广泛欢迎,能够很快取代当地原有的技术。在中世纪伊斯兰史料中,马镫也被称作“中国鞋”,彰显出人们对这一发明源产地的认可。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马镫因便捷、安全、灵活广受欢迎

B:马镫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技术

C:古罗马和古波斯人对马镫进行过改良

D:伊斯兰地区曾把马镫称作“中国鞋”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与原文相符,可由“但构造简单、制作方便、功能全面、使用安全的马镫显然更加完美地解决了痛点,受到广泛欢迎”推断出来,排除。
B项与原文不相符,“丝绸之路”无中生有,当选。
C项与原文相符,由古罗马人和古波斯人对马鞍的改良以及常识可以推断,在引进马镫之后,古罗马和古波斯人会根据自身特点改良马镫,排除。
D项与原文相符,可由“在中世纪伊斯兰史料中,马镫也被称作‘中国鞋’,彰显出人们对这一发明源产地的认可”推断出来,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

6、【言语理解】然而,当牛顿派自己的理论处于事实批评的烈火之中时,他们就摆出老练的若无其事的样子,似乎很少担忧。按照牛顿的规定:如果现象中没有出现例外,就可以宣布得出了一般的结论。但是如果在其后的任何时间内实验中出现了例外,那么,宣布结论时要连带宣布所出现的例外。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牛顿的理论遭到了其他理论家的批评

B:牛顿派相信自己的理论是符合牛顿的科学规则的

C:牛顿派并没有真正按照牛顿的科学规则处理一般结论与例外之间的关系

D:牛顿派相信不符合牛顿一般结论的例外是不存在的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首句可知,是“理论处于事实批评的烈火之中”,即出现了牛顿所谓的例外,而非“理论遭到了其他理论家的批评”。
B项,由文段可知,牛顿派在被批评时,很少担忧是因为按照牛顿的规定,即便实验中出现了例外,也可以宣布结论,B项表述正确。
C项,“并没有真正按照”与文意相悖。
D项,分析可知,牛顿派并非不相信不符合牛顿一般结论的例外是不存在的,而是根据牛顿的规定,宣布结果时需要连带宣布所出现的例外而已。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7、【言语理解】下面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意思是:
无论懒惰者还是勤勉者,养金鱼都不成问题。勤勉者可以每一天换一次水,懒惰者尽可以一月换一次。只是如果突然改变换水的习惯,变一天为一月,或变一月为一天,金鱼都可能莫名其妙地暴死。勤勉者据此得出结论: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懒惰者也得出相反的结论: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

A: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

B:人们总是依照自己的习惯处理事情

C:对待同一个事物,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D:无论人,还是鱼,习惯是不能一下子改变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不同习惯的人给金鱼换水的事例,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

B:据厂家介绍,这种多功能治疗仪的价值还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

C:这次诗歌节上参加活动的大多是以青年为主。

D:降低能耗是企业目前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

正确答案:A

解析:B副词使用不当,应把“还在”改为“正在”,“价值”与“推广”不搭配,应去掉“和推广”;C成分赘余,“大多是”和“以……为主”重复,去掉“以……为主”;D重复累赘,“目前”和“当务之急”表述重复,可去掉“当务之急”。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19世纪末,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译为《原富》,献给光绪皇帝,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可以说,与市场经济________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即若离

B:分道扬镳

C:南辕北辙

D:失之交臂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近代中国由于没有重视市场经济,从而导致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故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示错失良机的遗憾之意。
“若即若离”指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中国近代经济并非与市场经济保持距离,而是根本没有重视,排除A。“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近代中国经济和市场经济并非目标不同,排除B。“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文中强调的是错失机会,没有行动和目的之意,排除C。“失之交臂”指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填入符合语境,且能体现出作者的惋惜之情。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8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10、【言语理解】贝多芬曾多次      地对小卡尔进行批评劝诫,但他的仁慈和宽容没有唤回毫无人性的小卡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殚精竭虑

B:好心好意

C:仁至义尽

D:苦口婆心

正确答案:D

解析:题目中强调的是贝多芬对小卡尔不厌其烦的劝导,而选项中有此含义的为D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