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叔侄:关系:血亲
A:银河:恒星:宇宙
B:姑嫂:亲人:家庭
C:课堂:知识:书本
D:抑郁:疾病:心理
正确答案:D
解析:叔侄是一种血亲关系。
A项,银河是指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无数恒星的光引起,银河在宇宙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姑嫂是亲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书本,通过书本可以学习知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
2、【判断推理】粉丝文化指个人或者群体出于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追捧心理,所引发的过度崇拜、过度消费、无偿付出等社会文化现象。
下列不属于粉丝文化的是:
A:某位学者在电视台成功地举办了多次讲座,从此以后,他上课的教室外边常常挤满了慕名而来请求签名、合影的学生和其他市民
B:为了让歌手小杨在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许多陌生的年经人自发组织起来,天天台前幕后地拉选票、拉赞助,忙得不亦乐乎
C:小张是一家娱乐类刊物的记者,他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演艺圈的动态消息。有时为了追踪一个明星,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D:小丽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忠实观众,她把每一期节目都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反复观看,经常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正确答案:C
解析:粉丝文化定义的关键信息:对特定对象的追捧心理,所引发的过度崇拜、过度消费、无偿付出等现象。
A项,该学者的教室外挤满了慕名而来请求签名、合影的人,这些人都是出于对该学者的追捧心理,引发的过度崇拜现象,符合定义。
B项,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为歌手小杨拉选票、拉赞助,这些人都是出于对小杨的追捧心理,引发的无偿付出现象,符合定义。
C项,小张只是出于对工作的需要才追踪明星、报道演艺圈的动态消息,并非出于对特定对象的追捧心理,不符合定义。
D项,小丽把每一期《舌尖上的中国》都下载下来反复观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小丽是出于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追捧心理,引发的过度崇拜现象,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5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0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5题
3、【判断推理】青海湖的湟鱼是一种珍稀鱼类。但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资源量由最初的32万吨,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至2013年,湟鱼资源量仅为6.8万吨。某专家认为,照此速度,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专家的观点?
A:《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已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并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了有效保护
B:虽然一次性盗捕湟鱼50公斤以上就会构成犯罪,但盗捕者仍在增加
C:一条两斤左右的湟鱼能卖到上百元,这使很多捕鱼者把捕鱼目标瞄向湟鱼
D:刚刚过去的一年,青海湖的湟鱼减少量为0.3万吨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题干论据: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资源量由最初的32万吨,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至2013年,湟鱼资源量仅为6.8万吨。
A项,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捕杀湟鱼的人会变少,湟鱼就不会灭绝,削弱了题干论点。
B项,盗捕者仍在增加,说明捕杀湟鱼的行为仍在增加,湟鱼依旧在大量减少,支持了题干论点。
C项,因为湟鱼自身的经济价值,很多捕鱼者把捕鱼目标瞄向湟鱼,指出了湟鱼减少的原因,补充了题干论据,支持了题干论点。
D项,虽然过去一年中,湟鱼减少量为0.3万吨,低于平均值,但无法证明以后湟鱼的减少量,无法证明湟鱼是否会灭绝,无法削弱题干论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4、【判断推理】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都是湖南人,都爱吃辣椒。我所遇到的湖南人都爱吃辣椒。 所以,所有的湖南人都爱吃辣椒。
下列与题干论证方式最为类似的是:
A: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肺癌者中90%以上都是汉族人。由此可见,汉族人更容易患肺癌
B:凡溺水而死的人,内脏都有硅藻反应。钱二、孙六、周五都是溺水而死,所以内脏一定有硅藻反应
C:火烧赤壁的吴将周瑜,36岁病死;写《滕王阁序》的王勃,26岁早亡。可见,很早就成功的人往往短寿
D:某厂生产了100台电机,随意抽取50台进行检查,发现5台是次品。由此可知,此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0%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是由个别推出一般性结论的错误推理。
A项,是错误的统计推理,并非由个别到一般,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B项,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正确推理,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C项,是由个别例证推出一般性结论的错误推理,与题干论证方式相同。
D项,是抽样统计的正确推理,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中东呼吸综合征(简称MERS)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据统计,2015年1—6月,因感染MERS而死亡的人数显著低于同期因患普通感冒而死亡的人数。因此,普通感冒比MERS更能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下列哪项最能反驳上述论证?
A:2015年1—6月,普通感冒患者远远多于MERS患者
B:2015年1—6月,韩国爆发了MERS疫情,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命安全
C:引起普通感冒的原因与引起MERS的原因不同
D:有人患有普通感冒,又感染了MERS病毒,最终死亡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1—6月感染因MERS死亡的人数低于同期患感冒死亡者人数”得出“感冒比MERS更能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的结论。
A项,指出1—6月感冒的患者远远多于MERS患者数量,感冒患者的基数更大,因此感冒患者的死亡比例可能会比MERS患者小,并不一定比MERS更具威胁,反驳了题干论证。
B项,韩国MERS的情况,不能削弱题干论证。
C项,引起病因的不同为无关项。
D项,有人同时患病后死亡,不能说明哪种病更有威胁,不能削弱。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亏损:收入:成本
A:贸易顺差:进口:出口
B:负债:借钱:还钱
C:价格上涨:需求:供给
D:库存:入库:出库
正确答案:A
解析:收入小于成本时会产生亏损。
A项,进口小于出口时会产生贸易顺差,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还钱小于借钱时会产生负债,但借钱与还钱的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供给小于需求时会产生价格上涨,但需求与供给的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出库小于入库时会产生库存,但入库与出库的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7、【判断推理】乡愁:落叶归根
A:爱慕:一往情深
B:豪迈:幅员辽阔
C:贤良:沉鱼落雁
D:勤劳:栉风沐雨
正确答案:A
解析:落叶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有乡愁的情绪蕴含其中。
A项,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有爱慕的情绪蕴含其中。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幅员辽阔指疆域辽阔,与豪迈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与贤良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强调辛苦,与勤劳略有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小王、小李、小张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李年龄小。
因此我们可知:
A:小李是工人,小张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B:小李是农民,小张是工人,小王是教师
C: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工人,小王是农民
D:小李是工人,小张是教师,小王是农民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和“农民比小李年龄小”可知小王和小李不是农民,则农民是小张,对比选项,只有A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
9、【判断推理】剧场效应:指由于个体成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引发其他成员效仿而导致集体秩序失衡,整体利益受损的现象。
下列属于剧场效应的是:
A:小明参加了一个高价辅导班,小芳的家长知道后,给她报了一个更贵的,他们觉得如果不上,小芳的成绩就可能比不上小明了
B:电商平台在小长假推出了五花八门的促销方式,其中的个别商家玩起了先提价、后打折的把戏,严重影响了平台的整体信誉
C:近年来汽车销售大战愈演愈烈,几大厂商最初是在电视台、报纸打广告,后来演变成高价请明星代言,成本投入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低
D:考虑到仙霞路上有大型活动,小王选择了平时不大走的春光路上班,没想到由于大家不约而同地走这条路,导致春光路严重堵塞,仙霞路反而畅通无阻
正确答案:C
解析:剧场效应的定义要点:①个体成员追求利益最大化;②引起其他成员效仿;③集体秩序失衡,整体利益受损。
A项,小芳家长效仿小明报高价辅导班,但并未体现其整体利益受损,不符合要点③。
B项,个别商家玩起了先提价、后打折的把戏,并未体现引起其他成员效仿,不符合要点②。
C项,汽车厂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开始打广告,后来高价请明星代言,最后导致集体秩序失衡,整体利益受损,符合定义。
D项,大家不约而同地走春光路,并非效仿小王,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9题
10、【判断推理】甲、乙、丙、丁四人讨论本班同学完成作业的情况。甲说:“班里所有同学都写完了作业。”乙说:“如果小李写完了作业,那么小赵就没有写完作业。”丙说:“小李写完了作业。”丁说:“班里有人没有写完作业。”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对,那么可以推出下列哪项?
A:甲说的不对,小赵没有写完作业
B:乙说的不对,小李写完了作业
C:丙说的不对,小赵没有写完作业
D:丁说的不对,小赵写完了作业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丁的话互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结合题干“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对”,可知乙、丙的话均为真话,则小李写完了作业,小赵没有写完作业。因此甲说的不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