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76

发布时间:2023-05-04 20:4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业态。美国人靠一杯水(可口可乐),一个面包(麦当劳),一块小芯片(英特尔)和一只小老鼠(迪士尼)做出了创意大产业,这些产业所产生的利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汽车、钢铁等产业。
以下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前瞻性、综合性的业态

B:可口可乐和麦当劳是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之一

C: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已经取代汽车、钢铁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D:美国的汽车、钢铁产业正在走向衰亡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的“前瞻性”在文段中没有体现,错误。原文只是说文化创意产业所产生的利润和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汽车、钢铁等产业,但并不等于说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取代了汽车、钢铁产业”,故C项说法错误。D项的“正在走向衰亡”无中生有。由“美国人靠一杯水(可口可乐),一个面包(麦当劳)……做出了创意大产业”可知,B项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2、【言语理解】下面有语病的句子是:

A:“舆论监督强势”并不表明我国舆论监督到位和充分。

B: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C:应对公共应急事件处置是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专家指出,张经理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流泪表明了他在应对复杂局面时缺乏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主宾搭配不当,应在“处置”后加上“能力”。A、B、D项没有语病。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25.许多人有一种认死理儿的心理定式:任何事情都有对错好坏之分,      ,他们常以这种定式去衡量一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非敌即我

B:非此即彼

C:东猜西疑

D:以邻为壑

正确答案:B

解析:任何事情的对错好坏之分即是事情的两面。本题中不存在敌我的矛盾,故排除A项。东猜西疑:胡乱猜疑。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二者均不合句意,排除C、D。结合本题意思,只有B项最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某农民代表在讨论中对温家宝总理表示,“作为人民代表,要把农民的烦恼事讲给总理听。但我讲出来只是供您参考,不是要求您。”温家宝立即纠正说,“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
对总理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利的直接行使者,政府工作要受到人大的监督

B:人大代表是全体公民的代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人大代表是全体公民的直接代表,具有决定权和任免权

D:政府工作要受到人大的监督,而人大代表不必接受政府的监督

正确答案:A

解析:总理的话“你有要求我的权利”中的“你”代表的是人大和人大代表,“我”代表的是以总理为首的人民政府,由此可看出我国政府和人大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工作要受到人大的监督。A项表述正确。B、C两项没有涉及政府,排除。D项“人大代表不必接受政府的监督”文段未提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5、【言语理解】

方言,指各地用语。周秦之时,政府派遣“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地方用语,并加以记录整理。两千多年前,西汉扬雄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东汉应劭将此书名简称为《方言》,此后“方言”开始作为特定词语使用。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60年后,普通话推广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却面临着式微、需要保护的局面。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说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B:

说明方言与普通话都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C:

作者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了方言式微的局面

D:

应该思考如何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相得益彰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排除。
B项,文段只说“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普通话是否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无从得知,排除。
C项强加因果,方言的式微与普通话的推广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
D项可由文段末句得出,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

6、【言语理解】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并且屡禁不绝,是社会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
①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②不仅要从社会角度入手
③因而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要坚持多管齐下策略
④从根本上铲除网络谣言传播的土壤
⑤还应充分重视网络技术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作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④①②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③

正确答案:B

解析:观察五个句子可知,材料是围绕解决网络谣言展开的。③中的“多管齐下”是对解决办法的总体概括,适合做首句。②①④是从社会角度入手的,⑤是从网络技术角度入手的,顺序为③②①④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德国人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可谓已经超凡脱俗。中文网上流传的各种帖子说:青岛地下水道存有百年前的配件包,而且都用油纸妥善包好;德国人一年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依然能够保证强劲的经济实力……而德国自己的报纸《南德意志报》则惊叹“德国在中国被‘神话’了”。报道称,青岛地下水道的完备,德国人对其所做贡献不过3%。“德国制造”确实在当今世界赢得了相当高的美誉度,但其实在19世纪的时候,“德国制造”还是一个贬义词,代表廉价与质量差。后来,德国人齐心协力打造“德国制造”的品质,才扭转了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中国,不用妄自菲薄

B:钦佩,要适可而止

C:德国,一个值得敬佩的国家

D:赞赏,当在真实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举例说明德国人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被“神话”了,然后以具体事实对此予以澄清。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应客观认识德国。A项脱离了“德国”这一主题;C项强调德国值得敬佩,与客观认识德国,不过度神化的倾向不相符;B、D两项相比,D项的“在真实基础之上”与文段强调客观认识的倾向更相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38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38题

8、【言语理解】每一项工业遗产都________着城市社会发展的演变规律。实施对工业遗产的发掘保护、开发利用,对维护城市风貌,________生机特色,克服千城一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结 保持

B:凝集 保留

C:凝聚 突出

D:凝滞 凸显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凝集”“凝聚”侧重“集”和“聚”,是强调把多个个体凝结聚集在一起。“规律”是个体的,不是众多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的,“凝集”“凝聚”与“规律”搭配不恰当,排除B、C。“凝滞”指凝固停滞、不灵活,与“规律”搭配也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对应“维护城市风貌”“克服千城一面现象”等表述,“保持生机特色”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是最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给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相当的危害,特别是对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毒害,如再不采取及时措施,必然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釜底抽薪的危机,着实不能掉以轻心了。历史早已经证明,文化混乱即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
这段文字最适合的标题是:

A:网络文化乱象必须下猛药来治

B:当今社会网络文化乱象丛生

C:肃清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D:文化思想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了近几年来的文化乱象,尤其是网络文化中的垃圾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巨大危害。由此可推断,作者意在呼吁尽快对此现象进行治理。B、D两项仅涉及现象及危害后果的阐述,排除。C项“网络环境”的表述过于笼统,脱离了“网络文化乱象”这一话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10、【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先后将该公司的6辆车分别送给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B:那天下午,数十位死难者的亲属聚集在矿主的家门口,要求讨个说法。

C:本人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目前头脑尚清醒,决定辞世后X楼X室产权归义女李小玲继承,特立此遗嘱。

D: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本届车博会上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关于“子女”的限定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也可以理解为仅仅是“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B项关于“数十位”的修饰对象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数十位死难者,也可以理解为数十位家属。D项关于“升级换代产品”的限定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这两种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也可以理解为仅仅是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C项无歧义,为本题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