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75

发布时间:2023-05-04 17:4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化的本性在于创造,其使命与一切墨守成规、刻板一致、千篇一律是不相容的,创造必然导致多样性。在文化领域,只有________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的活力,而同质性、统一性必然窒息文化生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

B:独树一帜

C:推陈出新

D:不拘一格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同质性、统一性必然窒息文化生命”可知,空缺处所填的成语应与“同质性、统一性”含义相反,即应体现丰富性和差异性。“别出心裁”意为构思、主意或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比喻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推陈出新”意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不拘一格”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比喻打破常规。由词义可排除B、C。在文化领域“别出心裁”并不一定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6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2、【言语理解】理解视知觉工作机制的传统观点可追溯至16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认为,大脑会首先构建一个外部世界的镜像模型,之后在大脑内,我们像看电影一样观察这个世界。据此观点,倒置眼镜会使内在的镜像模型也发生倒置,大脑根据这个倒置的镜像产生视知觉。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解释,德根纳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实验进行到第30天时体验到的视觉现象使他彻底站到了笛卡尔镜像论的对立面。
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视知觉的工作机制

B:德根纳的实验结果

C:倒置眼镜的工作原理

D:笛卡尔镜像论的缺陷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介绍笛卡尔关于视知觉工作机制的观点;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观点,并引出德根纳的实验及观点。按照一般行文逻辑,文段接下来最可能承接尾句介绍德根纳的实验结果。B项与此相符,当选。
A项“视知觉的工作机制”、C项“倒置眼镜”、D项“笛卡尔镜像论”均为前文信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3、【言语理解】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有关食品的谣言甚嚣尘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正式上线,被寄予了破解食品谣言满天飞现状的厚望。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的平台和机制,把举报机制纳入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从而对食品谣言治理进行闭环管理,才能真正建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食品安全谣言泛滥,建立举报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B: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不能仅仅依靠辟谣预警平台

C:有关食品的谣言甚嚣尘上,辟谣预警平台应运而生

D:治理食品安全谣言,须先重视其举报平台及相应机制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提出关于食品的谣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接着指出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正式上线,并在尾句指出,只有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的平台和机制,把举报机制纳入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才能建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文段意在强调建立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和相应机制的重要性。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文段提到“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正式上线”,“建立举报机制已经刻不容缓”表述不当,排除。B项,文段并未提到“辟谣预警平台”之外的举措,“不能仅仅依靠辟谣预警平台”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C项只陈述了事实,并未指出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4、【言语理解】做学问首先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尊重原始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诚实做研究的前提下,对具体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有________甚至错误是很常见的,这是科学发展的正常过程。可以说,许多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________,越是________的科学研究,越容易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结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争论 错误 严谨

B:异议 弱点 复杂

C:偏差 瑕疵 前沿

D:意见 局限 真实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错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须与“错误”构成递进关系,即与“错误”意思相近,但语义程度稍浅。四个选项中只有“偏差”符合要求。
第二空,“弱点”一般用来形容人或物,不适合用来形容“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排除B。
第三空,“越是严谨的科学研究,越容易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结论”不合逻辑,排除A。“科学研究”没有真实不真实之说,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5、【言语理解】学术研究是一项严谨缜密的科学工作,________是其研究的前提基础。学术不求真便会没有标准,当真正的学术研究被________、舆论炒作成为风气之时,便意味着学术低谷的到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 放弃

B:有的放矢 遗忘

C:去伪存真 冷落

D:推陈出新 忽视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横线前后的“严谨缜密”“学术不求真便会没有标准”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学术研究强调求真之意。“有的放矢”强调说话做事有针对性。“推陈出新”强调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用于继承文化遗产。两者均不体现求真,不符合句意,排除B、D。“实事求是”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去伪存真”强调去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两者符合句意。
第二空,由“舆论炒作成为风气”“学术低谷”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真正的学术研究不被看重,“放弃”语义程度过重,排除A。“冷落”填入表示真正的学术研究被冷淡地对待,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2题

6、【言语理解】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知”中的“知”是认知的意思

B:文章主旨在于评论徐文长的“怪”

C:在“他知”中,徐文长的字排第一

D:“自知”与“他知”不同,并不奇怪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常识可知,“自知”是自我认知的意思。
B项,文段是想说明“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徐文长的“怪”只是作为论证这一主旨的一个例子而存在的。
C项,“徐文长的字排第一”是“自知”,而非“他知”。
D项“并不奇怪”说法有误,文段开头即明确提出,“自知”与“他知”的不同是“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7、【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表达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她还欠款1000元。

B:执着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

C: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D: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正确答案:B

解析:“还”因读音不同造成歧义,可以读huán,实词,指还钱;也可以读hái,虚词,指仍然。C项中的“前”可以修饰时间,指10月5日之前;也可以修饰“报到”,指前往报到。D项中“可由我们解决”的内容有歧义,可以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以指“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赵本山的小品受欢迎,还不如说是赵本山的这个人本身更受关注。自从赵本山登上春晚这个大舞台,在陈佩斯等笑星长期缺席的情况下,赵本山和他的“赵家班”几乎成了央视的“金字招牌”,甚至一度成为春晚的收视保证。但事实却无情地证明:赵本山已经被央视“过度消费”了。
“过度消费”,即:

A:演员的个性经常被抹煞

B:演员的才华总是被忽视

C:演员的才华已经透支

D:演员的个性容易被扭曲

正确答案:C

解析:从“过度消费”的字面意思入手,“过度”即超过限度,备选项中只有“透支”与“过度”词义相近。“个性经常被抹煞”“才华总是被忽视”“个性容易被扭曲”均不能解释“过度”之义,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9题

9、【言语理解】黄河下游原来是绕山东丘陵之南注入黄海的。后来,由于中游的黄土高原不断________,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黄土不断受到侵蚀,________泥沙滚滚流入黄河。到了下游,水中的泥沙逐渐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遇到汛期,便会漫溢泛滥,出现改道的现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降低 含有

B:抬升 挟带

C:下降 大量

D:升高 掺杂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沉降”意思相反,据此排除A、C。“抬升”与“升高”相比,前者与“沉降”结构一致,填入第一空更恰当。
第二空,“挟带”指夹杂,带有,填入也符合黄土和泥沙一起被卷着流入黄河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9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10、【言语理解】《兰亭序》为我国三大行书书法作品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
上文对王羲之撰写的《兰亭序》的评价是:

A:《兰亭序》表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B:《兰亭序》在中国流传甚广,口碑相传

C:《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

D:《兰亭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可知,A项“表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说法扩大了范围,错误。B项“流传甚广,口碑相传”文段未涉及,错误。C项,“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是用来评价王羲之的行草,非《兰亭序》,错误。由文段“《兰亭序》为我国三大行书书法作品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