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74

发布时间:2023-05-04 15:0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不符合上述文段文意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

B:文明和文化都有特定的发展背景

C: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

D:文化才有异质性,文明没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提到“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而并没有提到文明的异质性,D项不能从文段中推出。而其他三项均可以在文段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超声波清洗技术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将物体表面的污物剥离,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大量的非稳定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随超声波的振动反复生成、闭合并迅速变大,在闭合时所产生压强高达成百上千帕的微激波因剧烈碰撞导致突然爆裂,使气泡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把附着在物体表面和死角的污物打散,达到清洗的效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超声波清洗技术的作用

B:超声波清洗技术的效能

C:超声波清洗技术的原理

D:超声波清洗技术的应用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先进的清洗技术——超声波清洗技术,主要告诉我们它的功效是如何发挥的,即它的工作原理。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大自然的________让囊谦县成了神圣的万山之宗、圣洁的江河之源,扎曲、孜曲、巴曲、热曲、吉曲五条大河由西北平等向东南贯穿全境。有人戏说,在囊谦旅行,不需要准备矿泉水,随处可见清澈纯净的溪流,掬________清泉入口,甘甜爽口,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鬼斧神工 一捧 沁人心脾

B:天造地设 一把 心旷神怡

C:巧夺天工 一掌 美轮美奂

D:神来之笔 一冽 乐以忘忧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大自然”,且句意是大自然的创造让囊谦县成了神圣的万山之宗、圣洁的江河之源。A项,“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巧,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用在此处表达大自然的创造之精妙,符合句意。B项,“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与“大自然”重复,排除。C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形容大自然不恰当,排除。D项,“神来之笔”指似乎是有神相助而产生的佳作,不能形容大自然,排除。
验证后两空:第二空,“掬一捧清泉”搭配恰当;第三空,“沁人心脾”填入能够形容清泉入口后给人清新爽朗的舒适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4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

4、【言语理解】这一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      ,丰富多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洋洋大观

B:蔚为大观

C:汗牛充栋

D: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洋洋大观:形容事物或景象丰富多彩,盛大壮观。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这两个成语侧重于形容场面的壮观,而非内容的丰富,用在这里不妥,排除A、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句中说的是“百科全书”,用“包罗万象”最贴切,D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擅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交往和独处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和能力,不应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A项非文段重点,B、C两项在文段中均没有提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3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3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3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6、【言语理解】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脚,去不懈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拓荒 播种 耕耘

B:耕耘 拓荒 播种

C:拓荒 耕耘 播种

D:播种 拓荒 耕耘

正确答案:A

解析:“拓荒”指开垦荒地。“播种”指播撒种子。“耕耘”指翻土除草,辛勤劳动。根据耕种的时间顺序,应先拓荒,再播种,然后经常翻土除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7、【言语理解】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的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对“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B: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的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可知,“足够的力量”指的是人类有了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对应A项。
B项“地球上的生物”本身就有对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只是相对较小;而且B项没有体现“足够”之意,排除。
C项“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主客倒置,排除。
D项“社会环境”表述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4题

8、【言语理解】我国关于云的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应同》将云分为四类:山云、水云、旱云、雨云。秦汉时期民间还记录了各种不同的云图。至于更为细致的划分和命名,古人依照的也是云彩外观、位置、颜色及其动态特征。例如《史记》中记载的“庆云”是指彩色、象征祥瑞的云;《升庵全集》中的“犁头云”指的是台风前移动迅速的云片;《西京杂记》中“矞云”是指绚丽的高积云。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看云识天气有着重要意义,古代的这些云彩命名更多是为农事生产生活服务的。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古代中国对云的命名

B:古代中国记载云的文献史

C:看云识天气对古代农业生产的意义

D:古人对云这种天气现象的认识过程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我国关于云的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然后列举了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所记载的四类云;接着指出秦汉时期对云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和命名,并列举了《史记》《升庵全集》《西京杂记》中关于不同云的命名;最后指出我国古代对云进行命名的缘由,即我国是农业大国,看云识天气,云彩命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中国古代对云的命名情况,即A。
B项,文段中列举文献是为了引出文献中对云的命名,并非介绍记载云的文献史。C项的“意义”只是一笔带过,不是文段的论述中心。D项的“认识过程”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

9、【言语理解】现代经济学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非常注重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经济行为和现象,强调从假设到推理到结论的内在逻辑,强调用数学和数理模型作为基本逻辑分析工具,强调以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证性和自然科学性,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的不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不同

B:现代经济学是一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社会科学

C:数学方法数理模型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有重要作用

D:自然科学的很多研究方法可以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强调现代经济学注重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接着通过三个“强调”说明引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结论——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的不同。A项是对这一结论的同义转述,当选。 文段围绕“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展开,C、D两项均偏离主题,排除。由“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证性和自然科学性”可知,“实证性”只是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特点,B项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

10、【言语理解】高校云集了我国众多的高科技人员和研发团队,是我国科研的“富矿”。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创办研究型大学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高校的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有的弥补了一些领域的空缺,有的则站在了世界科研领域的巅峰。这些重大科研成果,有一些已经成功转化,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藏在闺中”,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这段文字在强调:

A:只有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B:仍有不少高校的高价值科研成果未成功转化,需加强引导和支持

C:许多高校的高价值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了转移、转化,结果令人欣喜

D:挖掘和培育高校的高价值科研成果,能有力支撑我国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阐述当前我国高校涌现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些已经成功转化,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接着以“但”转折,指出仍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无疑是一种浪费。转折后的内容为文段强调的重点,B项与此相符。A项未提到“高校”这一主体,排除;C项为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强调的是“挖掘和培育高校的高价值科研成果”的意义,而文段强调的是高校的高价值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不足,偏离主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