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69

发布时间:2023-05-03 18:2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生存。为了某种目的,人有时要改变文化。人如果扔掉某件工具而去获取一件新工具,那是因为他相信新工具更适用。这个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亦即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不会总如人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所以,新工具最后也可能被证明并不适合人的目的。
如果新工具最终被证明并不适合人的目的,下列哪种原因是作者没有明确提到的?

A:所选择的工具与生产力水平不适应

B:所依据的历史经验有可能是错误的

C:对当前客观形势的认识可能不全面

D:发展过程中出现始料未及的新情况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讲了新工具最后可能被证明并不适合人类的目的的三个原因:一是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二是目前的形势并不总能得到准确的理解,三是未来的结果难以预料。三个原因分别对应B、C、D。A项没有提及,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吃饱了就困,在医学上称为“醉饭”。人在吃进食物之后,一方面要分泌大量消化液,一方面要消化道蠕动,以消化食物,这两个功能被中医认为是脾气的一部分。这个过程需血液、氧气、水分等帮助工作,导致其他脏器的供血有所减少,大脑也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现象,人因此出现嗜睡、困倦之感,饭后尤其明显。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能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醉饭”严重时决不能掉以轻心

B:“醉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C:“醉饭”是由大脑缺血导致的

D:脾气虚的人“醉饭”更强烈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与原文相符,可由“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能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推知,排除。
B项与原文不相符,“醉饭”是否为“正常的生理反应”文段未提及,当选。
C项与原文相符,可由“导致其他脏器的供血有所减少,大脑也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现象,人因此出现嗜睡、困倦之感”推知,排除。
D项与原文相符,可由“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推知,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

3、【言语理解】传播技术是把双刃剑。如果说真实信息的传递早已能做到________,不实信息特别是谣言的扩散也________地便利。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只有用权威消息战胜小道消息,谣言才会无处藏身,真实才能充盈每个人的生活空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孔不入 出人意料

B:畅通无阻 左右逢源

C:无所不在 始料未及

D:无远弗届 前所未有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强调的是真实信息的传递没有阻碍,可到达任一地方。“无孔不入”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其感情色彩不符合语境,排除A。“畅通无阻”指毫无障碍地通过;“无所不在”形容到处都存在;“无远弗届”指不管多远,没有到不了的。三者填入恰当。
第二空,由“也”可知,文段强调的是谣言的扩散也随传播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便利。“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不能形容谣言传播的便利程度,排除B。“始料未及”强调超出预料;“前所未有”指历史上从未有过。此处并非强调便利程度超出预期,而是强调便利程度是之前没有过的,“前所未有”填入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6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

4、【言语理解】干部走进基层,在实践中增长________,是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学

B:才华

C:才干

D:才智

正确答案:C

解析:“才学”侧重于学问,“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才干”指办事的能力,“才智”侧重于智力。根据文段中的“干部”“实践”“锻炼”可知,“才干”填在此处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题

5、【言语理解】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业内人士认为,3D打印“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和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现阶段大多数3D打印应用都还只是演示或单件产品,其成本与实用性往往被宣传者刻意忽略。而无论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补充生产工具,3D打印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原有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市场的考验。对于3D打印的未来,或许哥本哈根未来研究学院的名誉主任约翰·特得·帕鲁坦的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们的社会通常会高估新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却又低估它们的长期发展潜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们高估了3D打印可能会带来的对整个社会的变化

B:3D打印技术和市场制约着3D打印的未来发展

C:3D打印不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

D:对于3D打印热潮我们应该理性对待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3D打印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业内人士对它的评价很高;接着以“实际上”作转折指出现阶段的3D打印技术不可能脱离原有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市场的考验,目前不可能会有长足的发展;最后引用约翰·彼得·帕鲁坦的话再次说明对待3D打印技术要理性,既不能高估它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它的发展潜力。D项的“理性对待”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是论述问题的部分内容。C项“不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

6、【言语理解】技术赋予我们控制死亡的能力越大,它在生与死这样简单的概念问题上,在对一个人是死人还是活人的判断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就越多。当代生命伦理学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临终患者的治疗决策问题和关于死亡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生命是神圣的,但是生命的神圣应该与生命的质量联系在一起。技术造就了一种义务: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而伦理学却问: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做吗

B:凡是我们不能够做到的,我们就不应该做吗

C: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D: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而”字可知,其前后内容构成反义对应。四个选项中,最能与“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构成反义对应的是D。A项与前文观点一致,B、C两项前提与前文无关,均无法构成反义对应,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7、【言语理解】人到耄耋之年,一切都无所求了,曾经的激烈不过是________,曾经的飞扬不过是清泉一曲,积淀下来的只是漫长的回忆。有些是________,有些是刻骨铭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沧海一笑 过眼烟云

B:白云苍狗 时过境迁

C:过眼烟云 依稀朦胧

D:镜花水月 平平淡淡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的说的是人到了八九十岁,曾经的激烈也可以看淡。“白云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镜花水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前者侧重变化多,后者侧重虚幻,都不能形容人生曾经的激烈,排除B、D。
第二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刻骨铭心”构成反义对应关系。“过眼烟云”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依稀朦胧”指模模糊糊,不很清楚的样子。文段说的不是不清楚,而是没有重视,不重要,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94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8、【言语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体现的很多观点、态度和思想——莎士比亚本人是否赞同有待探究,但放在今天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其中确有赤裸裸的政治不正确之处,弄得一些改编作品简直就像在讨伐莎士比亚。不过,这些貌似不敬的行为反倒是帮了莎士比亚的大忙。因为这些莎士比亚原作的衍生作品看似要把偶像打翻在地,而实际上却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莎士比亚被后人误解,其作品也遭到批评

B:无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有错误,都堪称经典

C:后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批评”反而使其更加鲜活

D: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应被奉为经典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提到莎士比亚戏剧中存在政治不正确之处,一些改编作品像是在讨伐莎士比亚。然后以“不过”转折,分析了这一行为带来的正面效应,即“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是转折前内容,且“被后人误解”无从体现,排除。文段没有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能称为经典,B、D两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当前单一的评价体系中,学校很难认识到将学生分为“优生”“差生”这种做法所存在的问题。因为目前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把学生分出高低,学校的做法不过是顺应这种体系。很多时候,学校老师还认为只给学生发奖状、证书不够,因而以徽章等来强化学生对优生、差生的印象,而对于学校的做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没有人认为有什么问题。
对学校将学生区分为“优生”“差生”这样的做法,作者的态度是:

A:有所怀疑

B:完全否定

C:不置可否

D:基本赞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当前单一的评价体系中,学校很难认识到将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做法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这种做法不但认识不到,有时候甚至还有意强化“优生”“差生”的区分,而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也没有人觉得有问题。由此可见,作者是反对学校对学生进行“优生”“差生”的区分的,且对于大家没认识到这种区分的危害性而感到焦虑。
C、D项与作者的态度相违背,排除。A项“有所怀疑”程度太轻,作者并不仅仅是怀疑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问题,而是非常肯定这种做法有危害。B项与作者态度相符,为正确答案。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题

10、【言语理解】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少,行业、社会、监管等也在逐渐调整和适应,但不能因此采取一种压制态度,而应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地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要以包容的态度,营造分享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B:相关法规的调整和监管手段都跟不上分享经济的步伐

C:分享经济是新生事物,本身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D:不能压制新生事物的发展,否则就无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但”转折,说明对分享经济不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应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发展。B、C两项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未提到“分享经济”,排除。A项是转折后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