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62

发布时间:2023-05-02 14:2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化与生命________,与生命相渗透的前人的文化已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我们仅是得到了它们的倒影——人类历史文化的倒影。好比我们弯腰低头俯对河水,我们看到的水中映像便________是正相了,但是我们总得直起身来,满脸赧颜羞色地接受这________的倒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同在 俨然 宿命

B:共生 完全 可怕

C:伴随 必然 艰难

D:纠缠 几乎 沉重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与生命相渗透的前人的文化已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我们仅是得到了它们的倒影”可知,文化与生命是生死与共的关系,“伴随”“纠缠”均不能表达出这层涵义,排除C、D。
第三空,“可怕”与“满脸赧颜羞色”的语境不相符,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

2、【言语理解】蚕蛾往往能巧妙避开捕食者,它们利用旋转的后翅来________蝙蝠的声呐系统,从而________捕食者对捕食目标的定位。但人们对蚕蛾的进化史以及它们后翅多样性形成的原因________。科学家对数百个基因组数据库的后翅形状进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不同翅型的进化特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躲避 引导 一知半解

B:折射 诱导 茫然不解

C:反射 误导 知之甚少

D:规避 引诱 不求甚解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比较专业,可先跳过。第二空,由“蚕蛾往往能巧妙避开捕食者,它们利用旋转的后翅来……蝙蝠的声呐系统”可知,蚕蛾是通过干扰捕食者的定位从而生存下来的。“误导”含有错误引导的意思,填入符合句意。“引导”“诱导”“引诱”均不含干扰的意思,排除A、B、D。验证C项,第一空,“反射声纳系统”符合句意。第三空,“知之甚少”用于描述人们对蚕蛾的进化史及其后翅多样性形成原因的了解不足也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0题

3、【言语理解】“大道春风快马,壮志好梦宏图”是马年春节的一副对联。此联由三对用形容词与名词构成的两字词语组成,期间既没有动词也没有虚字相接,读之节奏明快,________。上联由古人“古道西风瘦马”脱化而来,在替换了三个形容词之后,全局顿生________之态。“大道”既指人间的道路,又喻________之途;“春风”寓迎春之意;“快马”即点明了“马”这一主题。下联笔锋一转,一副“民族复兴,________”的壮美景象跃然纸上。全联紧扣时代脉搏,辞简意新,激人奋进。
①昂扬奋发 ②铿锵有力 ③国人追梦 ④社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说的是读对联,与“节奏明快”对应,“铿锵有力”最恰当。昂扬奋发、社会发展、国人追梦依次填入空中也合适。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0题

4、【言语理解】近日,我国2000吨地沟油加工成的生物煤油被荷兰航空公司买走的报道震撼了国民:地沟油还有这么高端的用途!原来,经过特殊技术加工后的地沟油可以作为一种生物煤油来替代传统的柴油和汽油,用于航空飞行。事实上,不只是荷兰,欧美很多国家近些年来都在寻找妥善处理餐厨余油的办法。通过严格的国家立法和执法、先进的技术投入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觉悟,餐厨余油经过回收、加工后流进了工矿、发电厂,甚至是家庭的汽车油箱。
如果这是一篇文章的引言,这篇文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地沟油的回收利用

B:设立完整的处理地沟油的办法以造福民生

C:地沟油已经成为真正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D:我国餐厨余油的加工生产前景广阔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一则报道引出地沟油经过特殊技术加工可以作为一种生物煤油替代传统的柴油和汽油,用于航空这一话题。接着指出很多欧美国家都在寻找妥善处理餐厨余油的方法,通过国家立法和执法、技术投入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使地沟油能够回收再利用。由此可知,这篇文章论述的应是各国对于地沟油的回收利用所做的努力,A项表述与此一致。B、C、D三项均脱离了“不只是荷兰,欧美很多国家近些年来都在寻找妥善处理餐厨余油的办法”这一话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42题

5、【言语理解】托尔斯泰创造了小说艺术的巅峰,他能把拿破仑进军俄国的战争史诗般场面驾驭自如、能把安娜的人性刻画得________,像这样的大手笔再也没有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B:妙笔生花

C:入木三分

D:鬼斧神工

正确答案:C

解析:“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对人性的刻画,用“入木三分”最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6、【言语理解】树立法律权威,就要使法治原则________到国家与社会每一层次、每一角落,让全体公民信仰法治,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入

B:融入

C:渗透

D:扩大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每一层次、每一角落”可知,句意为让法治原则贯彻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即不仅强调广度,也强调深度。“深入”仅强调深度,对应“层次”,“扩大”仅强调广度,对应“角落”,均不全面,排除A、D。“融入”侧重物质间的彼此融合;“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描述抽象的法治原则的影响,选“渗透”更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2题

7、【言语理解】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的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对“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B: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的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可知,“足够的力量”指的是人类有了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对应A项。
B项“地球上的生物”本身就有对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只是相对较小;而且B项没有体现“足够”之意,排除。
C项“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主客倒置,排除。
D项“社会环境”表述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4题

8、【言语理解】39.作为领导者,要心胸宽广,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意见,要既能坚持原则又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击报复

B:听之任之

C:同情怜悯

D:灵活处理

正确答案:D

解析:“既……又……”表并列关系,与“坚持原则”能并列互补的应该是“灵活处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当你去商场买东西时,往往看得眼花缭乱,结果却什么也没买成就回家了。由于你________,所以想买的东西,能很快地选出来,但是,在付账的过程中,如果你又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其他东西,你就会________了。不仅在购物时,在人际关系上,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最后的瞬间你突然产生迷惑、无法决定的感觉的话,这是相当糟糕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场坚定 毫不犹豫

B:旗帜鲜明 坚持己见

C:暧昧不明 进退两难

D:爱憎分明 左右为难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由于……所以……”的句式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想买的东西,能很快地选出来”构成因果关系,“暧昧不明”填入不合逻辑,排除C。
第二空,“在付账的过程中”对应于后文的“在最后的瞬间”,故此处所填词语应与“突然产生迷惑、无法决定的感觉”意思相符。“毫不犹豫”“坚持己见”与此相悖,排除A、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题

10、【言语理解】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手段      群众舆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持

B:控制

C:掌握

D:操纵

正确答案:D

解析:“把持”指抓住不放、独占;控制内心冲动使不爆发。词义不符合语境,故可排除A项。“掌握”与“舆论”不搭配,排除C。题意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手段来支配群众舆论,使其为自己所用。“操纵”不仅含有“控制”的意思,还包含“支配”之意,故横线处填“操纵”更合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