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数字鸿沟指的是由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都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的,由此造成了不同个体、群体或者国家在思想意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数字鸿沟的是:
A:放假回家的小宋和同学用手机聊天,满口网络新词,一旁的奶奶一句也听不懂
B:东部某镇种植的水果尚未成熟就已经通过网络平台被订购一空,而西部某乡质优价廉的水果由于无人知晓只能烂在树上
C:小赵整天痴迷于网络游戏,父母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均没有效果,为此小赵和父母发生了多次争执
D: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积累,在大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他们进一步实行技术封锁,使得某些国家在大数据分享方面一筹莫展
正确答案:C
解析:数字鸿沟的定义要点:①信息;②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的;③差距越来越大。
A项,小宋和奶奶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差距,属于数字鸿沟。
B项,由于运用互联网导致东西部差异,也属于数字鸿沟。
C项,小赵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属于信息的范畴,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由于大数据技术封锁导致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产生差距,符合数字鸿沟的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0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5题
2、【判断推理】X光片:骨折
A:卫星云图:降雨
B:科普图书:知识
C:电子导航:路线
D:饮食习惯:健康
正确答案:A
解析:通过X光片可以判定是否骨折。
A项,利用卫星云图可以预测是否降雨,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通过科普图书获得知识,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电子导航可以指引路线,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饮食习惯影响健康,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3、【判断推理】“模棱两不可”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如果都加以否定,就会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犯了“模棱两不可”错误的是:
A:并非有人去考试了,也并非没人去考试
B:不能任何人的话都相信,也不能任何人的话都不信
C:不是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
D:讨论某甲是否有罪时,起初有人说:不能说某甲是有罪的;随着调查的深入,又有人说:也不能说某甲就没有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模棱两不可”定义的关键信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要求。排中律定义的关键信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
A项,“有人去考试了”和“没人去考试”是矛盾关系,“并非有人去考试了,也并非没人去考试”即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B项,“任何人的话都相信”和“任何人的话都不信”是反对关系,“不能任何人的话都相信,也不能任何人的话都不信”是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C项,“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和“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是反对关系,“不是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是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D项,“起初有人说”和“随着调查的深入,又有人说”,说明人们对某甲的不同判断并非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得出的,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
4、【判断推理】抽样调查:抽样原则
A:调查问卷:征求意见
B:人物访谈:访谈内容
C:设备操作:操作规程
D:数学模型:建模软件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抽样原则进行抽样调查。
A项,调查问卷是征求意见的手段,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访谈内容是人物访谈的内容,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根据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数学建模和建模软件是工具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5、【判断推理】近日,某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用粒子加速器治疗癌症,他们将包括脑胶质瘤细胞在内的几种肿瘤细胞培养物放置在模拟人类头部的有机玻璃器皿中,再把这个“人头”放在粒子加速器的作用范围内。科学家们首先在肿瘤细胞内聚积足够量的酮-10,然后再用中子束照射肿瘤部位,使肿瘤细胞内部发生核反应,肿瘤细胞随之死亡。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实验的成功?
A:中子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有别于健康细胞
B:脑胶质瘤类癌症用其他治疗方式无法治愈
C:只有肿瘤细胞会在中子束的作用之下死亡
D:中子束能摧毁包括脑细胞在内的人体细胞
正确答案:C
解析:解析请观看直播解析课。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人们普遍认为,保持乐观心态会促进健康。但一项对7万名50岁左右的女性进行的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长期保持乐观心态的被试与悲观被试在死亡率上并没有差异,研究者据此认为,心态乐观与否与健康没有关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者的结论?
A:在这项研究的被试中悲观的人更多患有慢性疾病,虽然尚未严重到致命的程度
B: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患病后会更积极主动地治疗
C:乐观的人往往对身体不会特别关注,有时一些致命性疾病无法及早发现
D:女性更善于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健康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长期保持乐观心态的被试与悲观被试在死亡率上并没有差异”得出结论“心态乐观与否与健康没有关系”。
A项,指出被试者中悲观的有更多人患有慢性疾病,说明尽管死亡率没有差异,但健康状态是有差异的,即乐观更有利于健康,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患病后是否更积极主动去治疗不代表健康与否,与论证无关。
C项,乐观者对身体是否关注,和题干乐观是不是有利于健康没有必然关系。
D项,女性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联系与题干论证无关。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8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3题
7、【判断推理】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非对称信息的是:
A:某企业发布信息招聘一名部门经理,要求男性、年龄不超过30岁,经考核面试合格后录用。应聘者甲、乙一路过关进入最后一轮筛选,在决定谁最后胜出时,乙被告之,因其不是本市户口,所以不予录用
B:某单位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大会,规定职工上班时间不得玩游戏。一个月后,小李违规受到处理。小李争辩说,单位以前有过要求,以后再未提出类似要求
C:某市在本市各大媒体上发布招录50名公务员消息,张某说他最近一直在外地,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错过了报名时间
D:某电视购物频道联手建材商家进行团购促销宣传,小李说他不知道
正确答案:A
解析:非对称信息的定义要点:某些行为人拥有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A项,乙并不知道企业招聘条件中要求本市户口,符合定义。
B项,某单位已经规定了上班时间不得玩游戏,而且小李是知道的,不符合定义。
C项,招考信息已经发布出来,不属于非对称信息。
D项,电视购物频道进行了宣传,也不属于非对称信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8、【判断推理】某市公安机关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噪声污染,发布了禁止出售烟花爆竹禁令,今年该市没有市民被烟花爆竹炸伤,这说明,该禁令得到了有效实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
A:该市消防部门出警次数比往年多
B:市民看到有人燃放烟花爆竹
C:警方收到有人家中堆放大量烟花爆竹的举报
D:警方捣毁了几个生产烟花爆竹的窝点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据:没有市民被烟花爆竹炸伤。题干论点:禁令得到了有效实施。
A项,出警多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火灾,不能质疑题干论证。
B项,有烟花爆竹不代表有人销售烟花爆竹,不能削弱题干。
C项,收到有人家中堆放烟花爆竹的举报不代表有人销售烟花爆竹,不能削弱题干。
D项,警方捣毁生产烟花爆竹的窝点,说明无人销售是因为货源被捣毁,属于另有他因,质疑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6题
9、【判断推理】目前一些心脏病患者还无法彻底摆脱病痛的折磨,即便是进行心脏移植,身体也可能会出现排斥反应。新研究发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可造出心脏细胞。因此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将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结论?
A:实验发现,如果皮肤细胞和其他细胞一起植入心肌中,则容易出现心脏功能减弱的症状
B:被植入的皮肤细胞必须事先进行仔细筛选,否则细胞可能会在病人体内发展成肿瘤,甚至引起并发症
C:动物实验表明,相比其他细胞,皮肤细胞植入心肌后没有出现排斥反应,引起的心律不齐现象有所降低
D:实验中,研究者利用患者的皮肤细胞培养出了心脏细胞,但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造出足够多的新细胞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可造出心脏细胞,将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A项,指出皮肤细胞和其他细胞一起植入心肌中容易出现心脏功能减弱的症状,说明这一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并不可行,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B项,指出被植入的皮肤细胞可能会在病人体内发展成肿瘤,甚至引起并发症,说明这一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并不可行,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C项,指出皮肤细胞植入心肌后没有出现排斥反应,说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加强了题干结论,当选。
D项,指出利用皮肤细胞培养出心脏细胞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说明这一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并不可行,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身体意象失调,又称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它包含对体重、体形和食物等信息的刻板化、情绪化和过分强调的评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身体意象失调的是:
A:张贵每天出门前都在镜子前感叹半天,为什么就不长肉呢
B:侯震觉着自己身材健壮,在健身房里特别爱展示自己的胸肌
C:李静因为自己太胖,节食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诊断出厌食症
D:赵敏整日担心自己身体发福会被丈夫抛弃
正确答案:B
解析:身体意象失调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
A项,张贵每天出门前感叹自己不长肉,是张贵对自身体重的消极情感体验,符合定义。
B项,侯震觉得自己身材健壮,爱展示自己的胸肌,是侯震对自己身材的积极认知,不符合定义。
C项,李静觉得自己太胖,是李静对自身体重的消极认知,符合定义。
D项,赵敏担心自己身体发福会被丈夫抛弃,是赵敏对自身体重、体形的消极情感体验,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