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双趋冲突是指两种以上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动机冲突。
下列属于双趋冲突的是( )。
A:后有追兵,前遇大河
B:是否将病情告诉身患癌症的病人
C: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D:樱桃好吃树难栽
正确答案:C
解析:双趋冲突定义的关键信息:两种以上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
A项,后有追兵,前遇大河,追兵和大河并不是具有吸引力的目标,不符合定义。
B项,是否将病情告诉患有癌症的病人,没有体现两种以上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不符合定义。
C项,鱼与熊掌都是具有吸引力的目标,二者不可兼得,说明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符合定义。
D项,樱桃好吃树难栽,没有体现两种以上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只要企业信用风险上升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就会陷入“资产荒”。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银行没有陷入“资产荒”,那么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A: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或者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B: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并且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C: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但有效信贷需求出现不足,或者企业信用风险上升但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D:至少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逻辑关系:企业信用风险上升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资产荒”。
已知银行没有陷入“资产荒”,否定了后件,则可得出否定的前件,题干的前件是一个联言命题,其负命题是相容选言命题,即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或者有效信贷没有出现需求不足,A项正确。
B项,把选言命题当成了联言命题,错误。
C项,可能还存在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且有效信贷没有出现需求不足的情况,错误。
D项,不能由否定的前件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68题
3、【判断推理】在某次选举过程中,一位候选人被揭露出篡改个人简历,这导致一些选民对他的个人诚信度产生质疑。但该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仍节节上升,甚至已远远超过其他候选人。
以下情况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现象的是:
①该候选人在工作中较强的执行能力博得了许多选民的支持
②大多数候选人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人简历自我美化的情况
③个人以往的错误不代表他今后的工作表现
④该候选人以往的民意支持率一向很高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在于:一位候选人因为篡改个人简历导致个人诚信度受质疑,但是民意支持率依然不断上升。
①说明该候选人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因此支持率上升,能够解释题干中的矛盾。
②说明其他候选人也存在篡改简历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对该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影响不大,能够解释题干中的矛盾。
③不能说明该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远超其他候选人的原因,无法解释题干中的矛盾。
④不能说明该候选人在个人诚信度受到质疑的情况下,民意支持率仍节节上升的原因,无法解释题干中的矛盾。
综上,能够解释题干矛盾现象的是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6题
4、【判断推理】张明说:如果选李明当教练,那么王芳就要当领队。
李红说: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符合李红的意思?
A:选李明当教练,但不能让王芳当领队
B:如果选李明当教练,就不能让王芳当领队
C:不选李明当教练,但要让王芳当领队
D:如果不选李明当教练,就要让王芳当领队
正确答案:A
解析:李红不同意张明的观点,则李红的意思为张明的观点的负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的负命题是“A且非B”,可知李红的观点为“选李明当教练,但不能让王芳当领队”,A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0题
5、【判断推理】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有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没价值,但有价格。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A:印花税票
B:银行定期存单
C:承兑汇票
D:增值税专用发票
正确答案:D
解析:有价证券的定义要点:①标有票面金额;②按期取得一定收入;③自由转让和买卖。
A项的印花税票、B项的银行定期存单、C项的承兑汇票三项,均符合有价证券的定义。
D项,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要点②,因此不属于有价证券。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6、【判断推理】想象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如果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就称为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指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小王在阅读《荷塘月色》时,脑海里浮现出月下荷花的情景
B:作家小李的小说中,主人公就是以小李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原型来塑造的
C:严寒冬日,小张走在回家路上,心里想着到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面条了
D:美术课上,老师给同学们示范人物画,但是小陈却一直想画属于自己的漫画
正确答案:A
解析:再造想象定义的关键信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A项,小王根据《荷塘月色》的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月下荷花的情景,是根据言语的描述在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符合定义。
B项,作家小李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塑造小说的主人公,并未体现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形成新形象,不符合定义。
C项,小张想着到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面条,并未体现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形成新形象,不符合定义。
D项,小陈想画属于自己的漫画,并未体现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形成新形象,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近三年来,某市文化产业的年利润基本稳定在两亿元左右。据估算,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未来几年利润总额不会随着新的文化产业场所的出现而扩大。因此,随着电影院数量的增多,KTV的收入会随之减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
A:电影院数量虽然逐渐增长,但其数量仍少于KTV
B:由于电影院的增多,人们花在电影院和KTV以外的文化场所的消费明显减少
C:大部分KTV为适应新形势,重新进行装潢,树立新形象并提高服务质量
D:电影院的人均消费高于KTV,而且大部分人认为电影院的环境不太好,缺乏吸引力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某市文化产业的年利润总额不会随着新的文化产业场所的出现而扩大。题干论点:随着电影院数量的增多,KTV的收入会随之减少。
A项,电影院与KTV的数量对比,与题干主要论证的电影院数量增加会使KTV收入减少无关,无法质疑题干论证。
B项,指出电影院增多使人们在电影院、KTV以外的文化场所的消费减少,根据题干“未来几年利润总额不会随着新的文化产业场所的出现而扩大”可知,利润总额不变,电影院的增多使电影院、KTV以外的文化场所的利润减少,则电影院瓜分的是其他文化产业场所的利润,而非KTV的利润,有力地质疑了题干论证。
C项,KTV重新装潢、提高服务质量并不代表利润不会降低或提高,无法质疑题干论证。
D项,大部分人认为电影院缺乏吸引力并不代表KTV的利润不会减少,与题干主要论证的电影院数量增加会使KTV收入减少无关,无法质疑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8、【判断推理】药物:治病
A:滑板:运动
B:食物:饥饿
C:扫帚:卫生
D:新闻:采访
正确答案:A
解析:药物可以用来治病。
A项,滑板可以用来运动,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食物可以用来抵御饥饿,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扫帚可以用来打扫卫生,卫生是名词,而题干的治病是动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采访可以得到新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
粮食安全:国家安全
A:
传统文化:中国文化
B:
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C:
主流媒体:纸质媒体
D:
地摊经济:马路经济
正确答案:B
解析:
国家安全包含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A项,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社会和谐包含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主流媒体和纸质媒体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马路经济指占道摆摊,地摊经济指通过摆设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二者并不是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68题
10、【判断推理】田野:小麦:麦粒
A:水塘:鲤鱼:鱼籽
B:林场:树木:枯枝
C:牧场:牛群:牛尾
D:海洋:鱼鳍:鲨鱼
正确答案:A
解析:小麦生长在田野里,麦粒是小麦的种子,可以发育成小麦。
A项,鲤鱼生活在水塘里,鱼籽是鲤鱼的卵,可以发育成鲤鱼,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树木生长在林场里,但枯枝并不是树木的种子,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牛群生活在牧场里,但牛尾并不能发育成牛,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鲨鱼生活在海洋里,但鱼鳍并不能发育成鲨鱼,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