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654

发布时间:2023-05-01 13:28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水:农业

A:消费:经济

B:婚姻:人生

C:文字:文化

D:娱乐:生活

正确答案:A

解析:水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A项,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人生并非必须要有婚姻,即婚姻不是人生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文化并非必须要有文字,如原始社会虽然没有文字,但仍然存在文化,即文字不是文化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生活并非必须要有娱乐,即娱乐不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

2、【判断推理】战士:坦克:武器装备

A:记者:相机:镜头

B:农民:镰刀:农具

C:矿工:矿灯:照明

D:商人:计算:资产

正确答案:B

解析:坦克是武器装备中的一种,战士作战使用坦克。
A项,镜头是相机的一部分,记者采访使用相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镰刀是农具中的一种,农民耕种使用镰刀,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矿灯可以用来照明,矿工工作时使用矿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商人与计算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3、【判断推理】近因原则是保险人对于承保范围的保险事故作为直接的、最接近的原因引起的损失,承担保险责任,而对于承保范围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按照该原则,承担责任并不取决于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而是取决于导致保险标的损失的风险事故是否在承保范围内,如果存在多个原因导致保险损失,其中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就是近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原因不属于近因的是:

A:张某夜间打猎不慎摔伤,在等待救援时受凉感冒引发肺炎导致死亡,其死亡原因是摔伤

B:王某的保险车辆遭受暴雨浸泡汽缸进水,他强行启动车辆时发动机受损,受损原因为暴雨

C:暴风雨致电线杆倒塌,电线短路引起火花引燃仓库,库存商品燃烧殆尽,损失原因是暴风雨

D:船舶进水,所载皮革进水腐烂,腐烂恶臭致使邻舱的烟草变质,烟草受损原因是船舶进水

正确答案:B

解析:近因定义的关键信息: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 
A项,死亡原因包含摔伤、肺炎多个原因,摔伤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符合定义。 
B项,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强行启动发动机,暴雨并不必然导致发动机受损,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暴风雨、电线杆倒塌、电线短路产生的火花都属于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其中暴风雨属于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符合定义。 
D项,船舶进水、皮革腐烂属于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其中船舶进水属于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6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

4、【判断推理】研究人员对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验,他们让这些学生记忆斯瓦希里语对应的英语单词,一共十组,每组十对词汇。每学习完一组,对参与者进行回想测验,测验中,每错一次,他们将会看到两种图片的一种,一种是可以产生负面情绪的图片,例如一把指向自己的枪;另一种是普通的图片,例如一把椅子或是一个空白影像。随后对他们进行一分钟的附加实验,清除短暂记忆的效果。最后再对这一百对词汇的记忆情况进行检测。测验结果显示,那些获得最好成绩的学生之前看的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图片。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负面情绪有助于记忆力提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A:看有负面影响的图片时,大脑仍在进行记忆信息的处理

B:这40名被试大学生中,有的人曾经学过斯瓦希里语

C:能引发负面情绪的图片更容易使人记忆深刻

D:人们在情绪不稳定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现象是,回想测验中看有负面影响的图片的一组记忆成绩更好,说明负面情绪有助于记忆力提高。
A项,指出看有负面影响的图片时大脑仍在记忆信息,说明看有负面情绪的图片确实会对记忆产生正面影响,该项能够解释题干现象。
B项,指出有的人曾经学过斯瓦希里语,但这样的人未必在看负面情绪图片的一组中,该项无法解释题干现象。
C项,说的是这些能产生负面情绪的图片使人记忆深刻,但最后的结果并非要求对图片进行回忆,而是记忆词汇,该项无法解释题干现象。
D项,指出人们在情绪不稳定时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说明负面情绪对记忆力的作用,该项无法解释题干现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5、【判断推理】肥皂 对于 (       ) 相当于 煤炭 对于 (       )

A:衣服 锅炉

B:水 火

C:污渍 能源

D:洗涤液 天然气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肥皂可以用来洗衣服,煤炭在锅炉里燃烧,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使用肥皂需要用到水,煤炭达到燃点可以燃烧,不一定需要火来点燃,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肥皂可以祛除污渍,煤炭属于能源,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肥皂和洗涤液是并列关系,都属于清洁用品;煤炭和天然气是并列关系,都属于能源,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89题

6、【判断推理】负性制裁是指社会以消极性手段对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惩治方式。其特点是强迫性,迫使社会成员认识到不遵守社会规范所承担的不良后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负性制裁的是:

A:甲因入室行凶抢劫,被判处死刑

B:乙因不孝顺父母,受到邻里谴责

C:丙因不当行为,被单位警告处分

D:丁因严重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

正确答案:B

解析:负性制裁的定义要点:具有强迫性,迫使社会成员认识到所承担的不良后果。  
A项,甲被判处死刑,符合负性制裁的定义要点,属于负性制裁。  
B项,乙受到邻里谴责并没有受到强迫性的惩治,不符合定义,不属于负性制裁。  
C项,丙被单位警告处分,受到强制性惩治,并承担了不良后果,符合定义要点。  
D项,丁被开除学籍,也受到强制性惩治,并承担了不良后果,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6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3题

7、【判断推理】笔画:汉字

A:语法:语序

B:字:词

C:音标:英文

D:情绪:标点

正确答案:B

解析:汉字由笔画组成。
A项,语序并非由语法组成,语法决定语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词由字组成,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英文并非由音标组成,英文根据音标发音,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标点并非由情绪组成,标点可以体现情绪,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8、【判断推理】

河长:河道巡查:水清岸绿

A:

湖长:污染治理:波平浪静

B:

路长:道路维修:车水马龙

C:

机长:客机驾驶:安全准点

D:

村长:带头致富:鸟语花香

正确答案:C

解析:

河长的工作职责是河道巡查,水清岸绿是河长的工作目标。

A项,湖长的工作职责是污染治理,但波平浪静是指水面平静,并不是湖长的工作目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路长的工作职责是对交通标志标线设施等交通语言实行网格化、实名制管理,道路维修并不是路长的工作职责,且车水马龙是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的景象,并不是路长的工作目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机长的工作职责是客机驾驶,安全准点是机长的工作目标,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村长的工作职责是做好村委会的工作,及时处理、解决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带头致富并不是村长的工作职责,且鸟语花香是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并不是村长的工作目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73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73题

9、【判断推理】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称,桉树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会将水中微量的金元素吸收进树体。通过分析桉树落叶中金的含量,可指示金矿的位置,不用钻探就能了解地表以下是否有矿藏。因此桉树探矿法对矿产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金矿一般都埋藏于砂石层之下,普通土壤层在砂石层上面,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层

B:澳洲西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富含金矿,当地的桉树叶中的含金量与其他地区并无显著差异

C:桉树探矿法的实施周期较长,需要等待桉树成材之后才能有效

D:澳洲西南部有大片的桉树林,澳洲最早发现的金矿也在那里

正确答案:A

解析:解析请观看直播解析课。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下列动物如果都只能归属一种门类,并且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动物B不是鸟,那么动物A是哺乳动物
(2)或者动物C是哺乳动物,或者动物A是哺乳动物
(3)如果动物B不是鸟,那么动物D不是鱼
(4)或者动物D是鱼,或者动物E不是昆虫
(5)如果动物E不是昆虫,那么动物B不是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动物C是哺乳动物”的结论?

A:动物B不是鸟

B:动物A是哺乳动物

C:动物D不是鱼

D:动物E是昆虫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要补充一个条件,得出“动物C是哺乳动物”的结论。题干中涉及这一内容的是条件(2),根据这个相容选言命题,要得到一个肯定的选言肢,就要否定另外的选言肢。也就是说,要得出“动物C是哺乳动物”,结合所有动物只能归属一种门类,就要满足“动物A不是哺乳动物”。
同理,根据“动物A不是哺乳动物”和条件(1),可以得出“动物B是鸟”。
要得出“动物B是鸟”,结合条件(3),就要满足“动物D是鱼”。
要得出“动物D是鱼”,结合条件(4),就要满足“动物E是昆虫”。
要得出“动物E是昆虫”,结合条件(5),就要满足“动物B是鸟”,与前面的推理结果一致。
因此,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故本题选D。
(备注:本题出题不严谨,将选项代入,均不保证一定能得到“动物C哺乳动物”的结论。但在本题中若要能得出“动物C是哺乳动物”的结论,则需要保证“动物A不是哺乳动物”,A、B、C三项均可推出A一定是哺乳动物,仅有D项可以推出A可能不是哺乳动物,相比较而言,本题选择D项更为妥当。)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9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9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06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1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1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