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1653

发布时间:2023-05-01 9:14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和政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下列关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护理保险属于养老保险范畴

B: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对象是已退休的老年人

C: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

D:因突发疾病住院产生的护理费用属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范围

正确答案:C

解析:长期护理保险是为长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员提供生活护理和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A项说法错误。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5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
B项说法错误。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2020年),试点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参保对象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有条件的地方可随试点探索深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集能力和保障需要等因素,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调整保障范围。
C项说法正确。《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2020年)规定,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
D项说法错误。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个体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由此可知,因突发疾病住院产生的护理费用不属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范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下列俗语中,体现了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说一个母亲的九个孩子长相、脾气、爱好均不同,存在基因变异现象。A项说的是食物链原理,B项说的是因果关系,D项说的是燃烧现象,均与生物变异无关。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B: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

C:用空心砖砌墙降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接听电话主要靠音色来分辨熟人的声音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它是通过介质传播并能为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B项说法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因此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C项说法错误。空心砖砌墙降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源处。
D项说法正确。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它跟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2题

4、【常识判断】

下列与病毒、细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是细菌的一种

B:

病毒以二分裂方式增殖

C:

病毒可以被细菌感染

D: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病毒是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而细菌具有细胞结构,可以独立完成代谢活动。病毒与细菌有很大的不同,病毒不是细菌的一种。

B项说法错误。二分裂是细菌、鞭毛植物、硅藻和大部分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C项说法错误。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过程。因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成为宿主,所以病毒不能被细菌感染;而细菌具有细胞结构,病毒可以感染细菌。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其可以感染细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9题,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14题

5、【常识判断】在我国古代,很多事物往往被人们寄予特定的含义,下列事物及其寓意对应错误的是:

A:桑梓——故乡

B:青鸟——友情

C:仙鹤——长寿

D:杨柳——离别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对应正确。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
B项对应错误。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传说青鸟是凤凰的前身,色泽亮丽,体态轻盈,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寓意吉祥幸福。青鸟的典故出自《山海经》,代表送达书信、消息的鸟,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指爱情信使。
C项对应正确。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
D项对应正确。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6、【常识判断】关于3D打印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技术的思想起源于英国

B:该技术尚不能打印建筑、骨骼等庞大或特殊的物品

C:打印所使用的材料可为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等

D:打印的过程通常是进行预先切片,然后进行三维设计,再打印成品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3D打印技术的核心制造思想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3D打印技术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B项错误。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打印”出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
C项正确。3D打印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
D项错误。3D打印的过程是三维设计——切片——打印成品。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7、【常识判断】“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电力动车组一般靠电力机车提供动力,列车到站前停止供电,电动机线圈随车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个过程车速从200km/h减到90km/h,在90km/h以下才进行机械刹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车刹车后难以立刻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B:机械刹车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变小,人靠太近会推向列车

D:减速发电,相当于一个发电机,应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说法错误,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列车刹车后难以立刻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并不是受到了惯性的作用。B项说法正确,刹车过程中,列车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项说法正确,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D项说法正确,减速发电过程中,相当于一个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减速,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需要经过氮的固定

B:人类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

C: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都属于营养素

D:福尔马林不会对蛋白质产生变性作用,可用于动物标本防腐

正确答案:D

解析:除豆类植物有根瘤菌可固氮外,大部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游离态的氮,需要经过氮的固定才能吸收,A项说法正确。人类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运输氧,B项说法正确。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和水,C项说法正确。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甲醛可与蛋白质反应,造成蛋白质变性,常用于动物标本防腐,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

A:物理学方面

B:数学方面

C:万有引力学方面

D:力学方面

正确答案:D

解析: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发表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近年来,“民告官”案件时有发生,“民告官”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民告官”的法律依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0题,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