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52

发布时间:2023-05-01 7:2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物是历史留下的印记,是过去写给今天和未来的“书信”,也是人类存在于历史中的________。历史文化古迹损毁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担不起的,每一次随意破坏文物的行为,都应被视作对文明传承的挑衅。因为,那些留在历史中的足迹都是________的,没有备份,也没有重来的可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证 唯一

B:记录 珍贵

C:痕迹 脆弱

D:标志 模糊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与“没有备份,也没有重来的可能”对应,“唯一”最能体现文物的这一特性。“珍贵”“脆弱”“模糊”均不如“唯一”与文段联系紧密,排除B、C、D。
第一空,文物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鲜活证据,“见证”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2、【言语理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而________、为民族振兴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前赴后继  殚精竭力


B:

运筹决胜  呕心沥血


C:

奋不顾身  煞费苦心


D:

勇往直前  绞尽脑汁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示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而做出的努力。“运筹决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其填入不符合语境,排除B。“奋不顾身”指奋勇直前,不顾生命。文段强调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而努力,该词填入语义程度过重,排除C。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示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而付出努力。“殚精竭力”指尽心竭力,体现了竭尽心力为民族振兴努力之意,符合句意。“绞尽脑汁”指费尽心思。其侧重于思考,多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语境,不能用于为民族振兴而用尽精力的语境,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题

3、【言语理解】在生命中,刁难最初似乎是________,但后来却是________。因为每个被生活刁难过的人,都知道该怎样与世界________,也明白生活有时是一门________的艺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伤害 成全 周旋 妥协

B:危险 机遇 战斗 坚守

C:障碍 机会 斡旋 放弃

D:挑战 成功 妥协 坚持

正确答案:A

解析:前两空,由“最初……但后来……”可知,前两空词语构成反义对应,“挑战”“成功”都是具有积极倾向的词语,不合文意,排除D。
第三空,“周旋”指(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战斗”指同敌方作战,繁殖斗争。“斡旋”指调解,一般指第三方调解双方的矛盾,与文意不符,排除C。
第四空,判断应填入“妥协”还是“坚守”,需要分析前文的语境。A项代入,与文段语境相符。B项代入,第二空填“机遇”强调的是突破,与“坚守”词义相对,不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4、【言语理解】把文段后的句子重新排序,上下语意最连贯的是:
上海磁悬浮列车选用德国最新的TR08型号。      在TR系列中,TR05之前的型号采用的是短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TR05到TR08采用的都是长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
①他们研究的车型均用TR加编号命名。
②有人把德国生产的世界第一台有载人能力的磁悬浮列车称为TR02。
③德国是最早开始研究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
④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磁型磁悬浮列车技术上。

A:③④①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正确答案:A

解析:④句中有代词“其”,因此前面肯定有一句提到“其”所指代的内容,并且它的研究集中在电磁型悬浮技术上,统揽前几句,可知这个词是德国,即德国把研究集中在技术上,所以④紧接着③后,排除B、C。①说的是给车型编号命名。②是给第一台列车命名,可以看出其中的逻辑顺序关系是给研究的车型制定编号,那么第一台车命名就按照这种编号,①在②前面,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有些海蚀洞的“天花板”上还有个大窟窿,阳光照进来,就像罗马的万神殿一样。这可能是因为顶部岩石本身质地脆弱,更易被________。也可能是海水挤入岩石裂隙时,原本在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水填满洞隙下方,压缩空气便________洞顶,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腐蚀 入侵

B:侵蚀 冲击

C:侵袭 攻击

D:腐化 充盈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对应“海蚀洞”,首先排除与“蚀”无关的C、D。第二空,对应后句的“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击”呼应,含有击打的意思,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6、【言语理解】健康的电影市场,在大制作主流电影、各种类型化商业电影之外,应该容纳风格、题材、类型多样的艺术电影。但是,由于如今早就不是电影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媒介越来越多样化,而观众的消费需求也被媒介的多样化逐渐分化。所以,艺术电影如果要进入影院被观众消费,那么它必须具备一种与电视、互联网视频、音像媒介所不同的、不可替代的“影院性”,没有“影院性”的艺术电影,观众宁愿选择更方便、廉价的电视、网络渠道去接受。所以,一部电影是否能够进入影院,既与它的质量好坏有关,也与它是否具备________________相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富有多样化的观影审美趣味

B:富有创新和创意的营销策略

C:有思想穿透力和艺术创造力

D:适合在影院观看的“影院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媒介的多样化、观众消费需求的分化引出电影的“影院性”问题。由前文的“没有‘影院性’的艺术电影,观众宁愿选择更方便、廉价的电视、网络渠道去接受”可知,一部电影要进入影院,也必须具备“影院性”。选项中提到“影院性”这一主题词的只有D。A、B、C三项均未涉及“影院性”,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我国古代的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法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家。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当时,司法权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包括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发现司法人员有司法不公问题,会对其加以惩戒。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秦朝的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等罪名就是例证。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我国古代责任司法的含义

B:责任司法的本质和历史意义

C:责任司法内涵的产生和历史嬗变

D:我国古代责任司法和法家思想的渊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先提出论述对象——我国古代的责任司法;接着从法家思想切入,以秦朝为例,着重说明了责任司法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责任司法的“治吏”理论同样符合法家思想。因此,文段主要围绕我国古代责任司法和法家思想之间的联系而谈。D项表述与此一致。文段的论述对象为“我国古代”的责任司法,B、C两项的“责任司法”扩大了范围。A项仅是文段第一句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8、【言语理解】为了进一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通过筛选各类胁迫因子,发现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做青阶段的连续损伤可诱导来自不同生物合成路径的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促使这些香气物质的蓄积。此外,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主要与胁迫相关

B:做青阶段连续损伤可诱导香气物质的蓄积

C:胁迫使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D:损伤和低温是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研究团队有针对性地、系统地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其目的是进一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其后的内容都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是在说明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A项与此相符。B、C、D三项均是研究中的具体发现,是为了佐证文段首句的观点,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

9、【言语理解】当我们不再为穿衣吃饭等基本需求发愁时,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仅关注食品、安全、疾病、健康等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也开始关注那些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又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它们或是短小精悍的科普故事,或是数据精准的百科知识,抑或就像中国人过春节,围观一场充满期待的科学盛宴。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从中寻找到探索的乐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关注内心需求将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B:科学将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科普讲座将构成节日期间的亮丽风景

D:人们将开始享受探索深层心理的乐趣

正确答案:B

解析:空缺处句子是文段的总起句,后文是对此句的具体论述。后文提到人们越来越关心那些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却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科普故事、百科知识、科学盛宴等,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探索的乐趣。分析可知,“科普故事、百科知识、科学盛宴”都属于“科学”的范畴,故这种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便是“科学”。A、D两项未提到“科学”,C项的“科普讲座”是科学的一种形式,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士”是古代“四民”之首,但是不同时期指称范围并不一致。在周朝的经典著作中,“士”是用来描述效力于“王”的贵族。“士”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有官职的人”,公元前6世纪之前,官员都是贵族出身。由于出身没落贵族、仕途坎坷、以教育为职业的孔子就是“士”,这个词的意义逐渐延伸到包括文人在内,指称“知识贵族”,而不再只强调贵族出身。到了清代,“士”被宽泛地用于描述地方精英的领袖人物,他们受过教育,拥有财富和影响力,却未必是拥有官位的“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士”所指称范围的演变过程

B:“士”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C:孔子对“士”这个词含义的影响

D:作为“士”的贵族阶层的衰落趋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不同时期的“士”的指称范围不一致,后文则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具体介绍“士”的指称范围的演变过程。A项是对文意的高度概括。
B项“崇高地位”与文段论述“指称范围”的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只是文段的分说内容,排除。文段并没有提及“衰落趋势”,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