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50

发布时间:2023-04-30 22:48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学翻译,尤其是经典文学的翻译,是特别专业的事情,需要锲而不舍的________、旁征博引的考证和________的付出才能做好。可惜绝大多数读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对文学翻译有一种________的傲慢与偏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求 长年累月  理所当然

B:追寻 不离不弃  自以为是

C:求索 持之以恒  根深蒂固

D:探求 聚精会神  前所未有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意思相近,可考虑从后两空入手。 第二空所填词语用来形容“付出”的程度。“不离不弃”多指永远在身边、永不抛弃。“聚精会神”指集中注意力。二者均与“付出”搭配不当,排除B、D。 第三空,“理所当然”指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根深蒂固”比喻基础很深,不容易动摇。此处意为某些人的傲慢和偏见是骨子里的,很顽固,“根深蒂固”填入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3题

2、【言语理解】乡村与城市,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自有其不同的运作路径和发展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追求城乡一样,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而是要尊重不同的文明,顺应不同的规律,走出一条生态、生产与生活契合,自然、文化与历史和谐的城乡差别化互动型协调发展道路。从文明的演进看,我们不可以割断历史;从社会的变迁看,我们也不可能消灭乡村。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美丽乡村不能简单等同于农村城市化

B:建设美丽乡村要符合乡村的发展规律

C:建设美丽乡村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

D:建设美丽乡村是要考虑城乡差别化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可知,C项与文意相悖,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是高精度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手段。数据是记录人类行为的工具。靠大数据技术对未来做一个预测和参考是人类发展的成果。但是,人际的沟通和交流不该因为大数据技术而遭弃,而过于依赖大数据的预测和推理,放弃人际沟通过程,必然产生人际沟通的弱化,进而影响到人的自由意志。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B:大数据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C:大数据不应弱化人际沟通

D:大数据影响人的自由意志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大数据对于人类的意义,接着以“但是”转折,指出不能因为过于依赖大数据,而放弃人际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说明了过于依赖大数据,放弃人际沟通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转折后为文段重点,即大数据不应该弱化人际沟通。C项表述正确。A、B两项为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D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过于依赖大数据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7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6题

4、【言语理解】数十年以来,科学家认为发现外星生命的最重要信息是这颗行星与主恒星的距离。在太阳系中,金星距离太阳最近,火星距离太阳较远,液态水无法存在。地球处于合适位置,存在着液态水和各种生命形式。然而,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仅凭借距离很难断定该行星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宜居行星还必须具备适当的内部温度。
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A:外星生命和行星内部适宜温度的关系

B:科学家关于行星适宜距离的最新研究

C:什么样的行星能具备适当的内部温度

D:人们对行星的宜居条件存在认识误区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数十年以来科学家都把行星与主恒星的距离作为发现外星生命的最重要信息,并以金星、火星、地球为例进行说明。接着以“然而”转折引出科学家关于“宜居行星还必须具备适当的内部温度”的发现。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继续“行星适当的内部温度”的话题,排除B、D。与C项相比,A项论述外星生命与行星内部适宜温度的关系,是对科学家发现的进一步具体说明,与文段联系更紧密。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5、【言语理解】一朋友说,老娘84岁了,一人在老家,故很为老娘孤居而不安。想将老娘接来,又担心恰逢“七十三、八十四”这一关口(中国传统思想及文化中有寿命之坎儿一说),再一换新环境,不适应,万一出事。同时担心老娘因琢磨这个“七十三、八十四”而有心理压力。另一位朋友出招:当初自己老娘84岁时也是瞎琢磨,时常念叨。他就骗老娘说,“七十三、八十四”是孔子、孟子去世的年龄,他们都是男人,这实际上就是与女人无关,女人没有生命坎。他一说,家人都迎合,老母亲也就真信了,结果活到了93岁。
可从这段文字得出的结论是:

A:迷信侵蚀国人的心理健康

B:健康状况与情绪呈正相关

C:人的健康与性别密切相关

D:老年人群是迷信的重灾区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由一位朋友为母亲84岁孤居而不安,引出“七十三、八十四”这一说法对老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而后由另一位朋友的妙招得出:缓解心理压力,对健康长寿有益。故文段通过缓解“七十三、八十四”的心理压力而更健康长寿的事例,说明心态与健康长寿的关系。A、D两项的“迷信”非文段重点,C项是朋友骗老娘缓解心理压力的说法,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52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3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52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33题

6、【言语理解】数学研究所建立的各种计算方法和工具使得科学研究和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研究开始________,而科学研究的定量化又使得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定量化正是科学和哲学彻底分离的最显著标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有怀抱

B:各自为政

C:分道扬镳

D:分庭抗礼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定量化正是科学和哲学彻底分离的最显著标志”可知,空缺处应与“彻底分离”意思相近。“各有怀抱”指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各自为政”指按照各自的主张做事,不互相配合;不顾全局,各搞自己的一套。“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比较可知,只有“分道扬镳”可修饰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彻底分离”的情况。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7、【言语理解】①在无意义面前,大脑由于寻找不到答案而引发焦虑,当然这是积累到固定阈值之后的事情
②权利是伴随选择而产生的,譬如电视机的频道转换器就给了观众看与不看的权利
③人的大脑有一种无法改变的功能,即不断地追索词语以及所有事情的意义
④如果在人权当中引申出一项“安静权”的话,公共场所的这些广告无疑损害了这项权利
⑤在城里,已经很难看到纯朴生动的脸了,这和多种因素相关,与无法回避的喧嚣也有关
⑥市场竞争正在剥夺这些权利,在无孔不入的资讯面前,人群中呈现着一张张冷漠的脸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⑤②⑥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③⑤①②⑥

D:①④②③⑥⑤

正确答案:B

解析:③末尾有“意义”,①开头是“无意义”,两句内容相关,且具有转折关系,其顺序应为③①,可排除C、D。⑥中的“人群中呈现着一张张冷漠的脸”与⑤中的“已经很难看到纯朴生动的脸了”内容相近,两句应连在一起,且②是对④的解释,所以②应紧跟在④后面,由此可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8、【言语理解】低碳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专家指出,对低碳经济的认识问题上,首先需要澄清“低碳等于贫困”“低碳等于高成本”等误区。低碳经济是在较高的文明发展水平前提下,出现的一种碳生产力水平较高、但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的经济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和资源禀赋起着决定性作用,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
“这个过程”指的是:

A: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

B: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C: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的过程

D:转变对低碳经济认识的过程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就近原则寻找答案,“这个过程”前紧挨的是“但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的经济状态”。由后文对“这个过程”的解释,我们不难得出,文中所讲的“这个过程”指的正是“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的过程”,因此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9、【言语理解】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抢救式、标本式的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必要,但是也可能吃力不讨好,至少无法实现传播的初衷。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在历史上,传统戏曲可谓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什么现在不能借鉴当代流行音乐的特长,使其在更多人的播放列表里流行起来?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戏曲文化传播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B:保护发展戏曲文化应兼容并包、勇于创新

C: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

D:过度保护反而易使戏曲文化发展陷入困境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化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其发展不能抱残守缺;接着引出戏曲文化重新流行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即要以观众喜爱为创作的追求,同时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最后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戏曲要创新的观点。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戏曲文化发展需要包容和创新。B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引进来”“走出去”在文中无相关论述,排除。C项是引出话题的内容,未提到“戏曲”这一主题词,排除。D项“过度保护”“陷入困境”等在文中无相关论述,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10、【言语理解】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当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现实国情。这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
对上文中的“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的现实国情

B:人们创造的历史

C:马克思的原话

D:政治发展的方向

正确答案:A

解析:依据就近原则,“这”指的应是前一句末尾的“中国的现实国情”,也即马克思所谓的“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