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47

发布时间:2023-04-30 9:2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文学批评中的“知人论世”引出接受美学的“视野融合”原则,最后得出结论:“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可知,A项的“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与此相符。D项说的是“知人论世”,B、C两项表述无中生有,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中心有24张床位、6个手术间。马洪升介绍,日间手术刚开展时,医院采取________模式,患者统一在日间手术中心预约,再由各科室派医生到日间手术室执行手术;2010年医院又推出________模式,各科病房拿出一定床位用于日间手术;2014年,医院再推出________模式,由日间手术中心统一收患者,再分到各专科实施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后由该中心统一随访。
根据文段内容,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A:分散收分散治 集中收分散治 集中收集中治

B:分散收分散治 集中收集中治 集中收分散治

C:集中收分散治 分散收分散治 集中收集中治

D:集中收集中治 分散收分散治 集中收分散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统一在日间手术中心预约……到日间手术室执行手术”可知,收与治都在日间手术中心,即“集中收集中治”。第二空,由“各科病房拿出一定床位用于日间手术”可知,患者的收与治由各科病房分散管理,即“分散收分散治”。第三空,由“日间手术中心统一收患者,再分到各专科实施日间手术”可知,“收”由日间手术中心管理,“治”则分散至各专科,即“集中收分散治”。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太阳将进入与300年前导致封冻的泰晤士河上能够举行“冰冻博览会”的那段时期相同的变冷期,这种可能性大概有20%。太阳活动迅速减少增强了在下一个50年内世界经历“太阳活动极小期”的可能性。据信,太阳活动极小期是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出现所谓“小冰期”的部分原因。然而,一项研究发现,与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的气温上升的预期相比,太阳活动周期自然而长期的起伏所导致的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的预期可谓小巫见大巫。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A:太阳将进入同于300年前的活动极小期

B:下一次太阳“变冷”难以遏制全球变暖

C:太阳自然变冷能够拯救地球于全球变暖

D:太阳变冷期的地区性影响大于全球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前一部分说明太阳可能进入与300年前相似的活动极小期。后一部分以“然而”转折,说明太阳活动减少导致的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的预期远远比不上温室效应导致的气温上升的预期。B项是为文段观点句的同义转换,当选。
A项“将”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可能”;C项与“小巫见大巫”的表述相悖;D项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中国象棋,周朝时双方就各设5个兵卒。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中则有“斗象棋”的记载。至南北朝,因周武帝亲撰《象经》使象棋逐渐流行。唐时象棋很普及并传入日本,明清以后,棋坛名将辈出,棋谱大量刊行流传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围棋是以双方分别用黑色和白色的棋子围攻对方、以吃子多少定胜负。
这段文字中,对中国象棋和围棋的解释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象棋最初就有5个兵卒

B:中国象棋到了南北朝就逐渐流行开来

C:围棋以双方围攻、吃子多少定胜负

D:中国象棋明清后传到世界很多国家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周朝时双方就各设5个兵卒”可知,中国最初一副象棋有10个兵卒,所以A是不正确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为什么要提初等教育?正是多亏了这些学校,美国的早期技工才普遍能读会写,并精通算术,掌握一定的几何和三角知识,这种情况在新英格兰和大西洋中部各州尤为常见。
目光敏锐的外国观察家认为美国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得益于这种教育。正如1853年访美的一个英国访问团成员所报道的那样,“由于有了学校彻底训练过的头脑,美国孩子迅速地成为技术熟练的工人。”
文章暗示早期美国技工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A:从他们的数学知识中获益匪浅

B:显示了他们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

C:产生于享有特权的家庭训练

D:基本上归因于技术的发展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可知,美国技工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益于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内容在第一段已经提及,包括“能读会写,并精通算术,掌握一定的几何和三角知识”,选项中与此有关的只有A。
B项的“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学校彻底训练过的头脑”强调的是学校对知识的传授,并非管理。C、D两项在文段中并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6、【言语理解】①因此把才学比作剑,当使用的时候就拿出来,而不用的时候就藏入鞘中,不将其把玩炫耀,否则,很少有不因此而得祸的
②自古以来,才学外露的都遭到灾祸,没有一个幸免,怎么不令人为此忧心忡忡呢?
③才学是君子用来进行身心的修养,而并非用来自负骄矜的工具;君子是以才学来治理社会,而并非用以自夸炫耀的
④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才能和学识本身有什么过错,而是错误应用造成的
⑤没有才能和学识,士人会感到羞耻;具备才能和学识,士人会因此而担忧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④③①②

B: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③⑤④②①

正确答案:A

解析:由④中“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才能和学识本身有什么过错”可知,前面必然有相关内容提及了“才能与学识”,只有⑤符合,因此⑤④相连,排除B、C。由④末尾的“是错误应用造成的”可知,接下来会提及“才学”的应用,只有③符合。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0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

7、【言语理解】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通过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正确答案:C

解析:找到“是很有趣味的”的主语,概括其意思即是对“趣味”的解释。其主语为“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概括起来就是人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所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①这些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
②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有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激发出奇诡的光辉
③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以及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
④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呈树的形态
⑤想必霜花也知道立春了吧
⑥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④⑥②①

B:③⑤④①⑥②

C:⑤④③⑥①②

D:③④⑤②①⑥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句子,由“很有点花园的气象”和“能看出百合花、玫瑰、矢车菊”可知,①⑥应相连,且①在⑥之前,排除A、C;①中的“这些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是对④的“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呈树的形态”的具体说明,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④①,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9、【言语理解】石窟造像和刻经在千百年风吹日晒等自然力影响下,由于卸荷裂隙、风化裂隙切穿石窟岩体,裂隙成为水的渗流通道。降雨时,雨水沿裂隙进入石窟内,水沿经文岩体石壁漫流,对经文题刻造成严重溶蚀、软化等侵蚀破坏;或在石窟内形成积水,使石窟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剧经文的风化破坏。严重风化破坏的面积约80平方米。遭受渗水侵蚀的43、44、59、60等窟的刻经造像风化破坏严重。若再不进行科学抢险大修,20年内这些石窟将风化不存。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石窟抢险大修应着力于加固

B:风化是石窟急需解决的问题

C:风吹日晒使石窟受损程度严重

D:渗水严重是石窟面临的大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石窟造像和刻经在自然力的长久作用下所产生的裂隙成了水的渗流通道;其后说明降雨、积水对石窟造成的进一步侵蚀和破坏;最后通过列举受侵蚀破坏的石窟数据来强调科学抢险大修的紧迫性。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石窟面临严重的渗水问题,亟待抢险大修。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着力于加固”文段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B项,风化是所有古建筑都存在的且基本不可逆转的问题,由风化造成的裂缝产生的渗水才是石窟急需解决的问题,排除。
C项对应文段首句,是文段论述的背景,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著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葫芦文化:

A:源远流长

B:与时俱进

C:内涵丰富

D:寓意吉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中国的葫芦文化展开,无论是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宗旨都是在论述中国葫芦文化的核心——吉祥。D项正确。文段并未介绍葫芦文化的历史,也未介绍葫芦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排除A、B。C项,文段说明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强调的是葫芦文化的内涵是吉祥,而非葫芦文化内涵丰富,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