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45

发布时间:2023-04-30 5:46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学研究一直离不开两个维度:一个倾向于艺术的、内部结构的审美研究;另一个倾向于社会的、外部关系的意义揭示。两者原本可以________,互为补充,但在不同时代,由于对文学本体的追问,以及文学的主体性和文学的社会价值性上思考不同,两者关系变得复杂,甚至紧张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珠联璧合  僵持

B:相得益彰  对立

C:互通有无  尖锐

D:并行不悖  冲突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互为补充”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两者相互配合的促进作用。“互通有无”指商品交换或互相支援,调剂余缺,多用于两个地区或人之间,用于修饰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不恰当,排除C。“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不违背,填入不能体现两者互相促进的作用,排除D。
第二空,由“变得复杂,甚至紧张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复杂”构成递进关系,与“紧张”程度相近。“僵持”指相持不下。“对立”指互相抵触,敌对。“僵持”与“复杂”无法构成递进关系,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18题

2、【言语理解】家长们担心孩子过度依赖手机会损害视力、看到不良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浅表层次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在于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却也因答案的易得性而忽略了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这些才是学习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家长们为孩子过度依赖手机感到焦虑

B:过度依赖手机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不利

C: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

D:移动学习对训练分析和创造能力不利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家长担心孩子过度依赖手机会损害视力、看到不良信息;然后以“但”转折指出家长担心的是浅层次的影响,而深层次的影响在于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却也对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不利,这些才是学习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转折后内容的后半部分为文段的重点。
A、B两项是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属于转折后内容的前半部分,未指出移动学习的不利影响,排除。
D项,“移动学习对训练分析和创造能力不利”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40题

3、【言语理解】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201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约1.94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预计418万人,这些资源如果得到合理配置,可以实现更大作为。据《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975.5亿元,占R&D经费比重为5.5%。虽然规模、强度近几年在增长,但由于投入强度长期过低,加剧了基础研究资源配置的功利性,技术源头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未来要实质性地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

B: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

C:如何解决技术源头缺失问题

D: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多元投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长期过低,导致资源配置功利性、技术源头缺失问题凸显,最后给出解决措施,即未来要实质性地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文末“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这一举措,具体论述应怎样做,即D。A项的“问题”和B项的“进展”文段均已涉及,排除。C项,“技术源头缺失问题”是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长期过低导致的后果之一,末句已经给出对策,即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迟钝的人说,文学需要天才,我既没有天才,就生来与文学无缘。纵然努力,也于事无补,白费精神。聪明人说,我有天才,这就够了,努力不单是多余的,而且显得天才有缺陷,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正在他不费力而又过人的成就,这两种心态都很普遍,误人不浅。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A:天分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B:迟钝的人和聪明的人对文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公众对文学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差

D:跨入文学的大门单凭自身的天分是不够的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列举了迟钝的人和聪明的人两种人对文学与天分的理解。迟钝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天分,而聪明的人认为自己有天分就够了。由“这两种心态都很普遍,误人不浅”可知,跨入文学的大门仅凭天分是不够的,D项与作者观点一致。C项迷惑性较强,但文段只援引了两种心态,而非“很多误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5、【言语理解】

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舆论的质疑,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保姆似乎“低人一等”,二者难以画上等号。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其实,家政行业是考验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行业,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当然,目前来看,家政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不少都是从事家政企业管理和家政教育。要想真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能够获得应有的尊严,让他们的工作能够体现应有的劳动价值,让他们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在于:

A:

增强家政专业“含金量”

B:

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C:

尊重从业人员劳动价值

D:

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质疑以及引起质疑的原因;接着说明这种错误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以“其实”转折,指出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但目前家政专业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给出对策,即要想真正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获得应有的尊严。由文段最后的对策句可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破除职业偏见,D项正确。

A项,“家政专业‘含金量’”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由“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可知,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是由于错误观念即职业偏见导致的,“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是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排除。

C项是“破除职业偏见”后才能达到的目的,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6、【言语理解】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________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________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________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碰触 好奇 变迁

B:感受 疑问 悠久

C:捕捉 敬意 沧桑

D:深入 憧憬 沉寂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拍摄”可知,句中“我”的身份是摄影师,摄影师的工作特质就是以照片的形式把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定格,“捕捉镜头”是摄影过程中常用的词语。锁定优势选项C。将C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由后句的“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历史”可知,面对如此宏大的背景,摄影者的态度应该是充满“敬意”,填入无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7、【言语理解】可别小瞧了那些在路边沉默而低调的野生果树,它们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自然遗产。自人类出现以来,野果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它们中的一部分被驯化为优质水果,比如现在风靡市场的猕猴桃,起初也是其貌不扬的野果。然而大部分野果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抑或是已经被破坏掉,需要我们在开发利用它们的同时,共同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A:野生果树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遗产

B:野生果树成为优质水果需要驯化

C:我们应该重视野生果树的培育开发同时加强保护

D:野果其貌不扬但却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野生果树对人类的价值,接着以“然而”作转折引出部分野生果树被破坏的现状,末句点明观点——在开发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保护。
A、B、D三项均为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是末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30题

8、【言语理解】当读到基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很多人相信基因的决定性力量,是你的DNA告诉你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做什么事情。但事实上,基因从来不单独起作用,而是必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起到作用。没有任何一种物种像人类这样处于多样化的环境中,这也说明了没有一种物种能像人类这样跳出基因决定论的限制。所以,智商并没有限制我们能力的极限,相反,它是我们的起点。只不过有些人的起点确实比其他人更高而已。
关于基因与人的能力,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B: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能力

C: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极限

D: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起点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很多人认为基因会决定行为,然后以“但事实上”转折说明基因并不会单独起作用,即无法单独决定行为,A项正确。由“智商并没有限制我们能力的极限”,可知B、C两项正确。由“它是我们的起点。只不过有些人的起点确实比其他人更高而已”可知,基因可以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起点,D项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9、【言语理解】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有________的态度,鼓起________的勇气,拿出________的担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过 不讳过 不诿过

B:不诿过 不讳过 不容过

C:不讳过 不诿过 不容过

D:不诿过 不容过 不讳过

正确答案:A

解析:“不容过”指“不容忍过错”,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不讳过”的“讳”指避忌,隐讳,“不隐讳过错”则是一种有勇气的表现;“不诿过”的“诿”指推诿,“不推诿过错”体现的是一种担当。因此三空所填词语的顺序应为“不容过”“不讳过”“不诿过”。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5题

10、【言语理解】水熊虫也叫水熊,是对缓步动物门生物的俗称,有记录的约有900余种,大多是世界性分布的。它们的体型极小,最小的只有50微米,最大的也只有1.4毫米,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水熊虫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能在冷冻、水煮、风干的状态下存活,甚至能在真空中或者放射性射线下存活,而一旦将其放回到正常环境下,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水熊虫是缓步动物门生物,种类繁多,分布性广

B:水熊虫体型非常小,使其易于在极端状态下存活

C:水熊虫生命力极强,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也可存活

D:水熊虫可长时间放慢或停止自己的新陈代谢活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水熊虫的基本生物特征,然后引出“水熊虫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的话题,接着具体介绍了其生命力强的表现。总结归纳,文段意在说明水熊虫生命力强这一事实,C项与文段主旨相符,当选。
A项,所述内容符合文段对水熊虫基本生物特征的描述,但此项仅是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主旨所在,排除。
B项,文段仅仅阐述了水熊虫生命力强这一事实,未提及生命力强的原因,因此无法推出水熊虫因体型非常小而易于在极端状态下存活的结论,排除。
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水熊虫新陈代谢的问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5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4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