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643

发布时间:2023-04-29 22:02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文学只不过是文学,并不等同于文化,也不约等于。但文学是其他各艺术门类的酵母,“文艺”二字________了此种关系。若将文艺从文化中________出来,文化便很容易成为________的学问,结果对于最广大的人民失去了感染力,用时下流行的说法那就是“不接地气”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解释 分离 阳春白雪

B:注脚 分解 曲高和寡

C:阐释 拆解 高高在上

D:注释 剥离 束之高阁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一空,分析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个动词,“注脚”是一个名词,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B。再看第三空,句意为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后,文化失去了感染力。“阳春白雪”泛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其本就有文学艺术的含义,与横线后面的“学问”语义重复,排除A。“高高在上”形容身处高位,不了解下情,脱离实际,主语多为人,排除C。“束之高阁”指弃置不用或置之不理。形容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后,文化失去了对人民的感染力后,人民对其的态度,恰当。验证第二空,此处句意为将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剥离”填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2、【言语理解】①“发思古之幽情”,不仅使人伤感于昔日的兴衰往事,还能使人们从中汲取教益,陶冶性情,抒发情怀
②多少诗人词家为之讴歌咏唱,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更增添了古迹的光彩
③古往今来,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发了多少人的沉思
④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十分巨大的魅力
⑤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赤壁大战,孙、刘联盟以少胜多,击败曹操83万军马,体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赤壁古迹,被世代传下来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②④③

B:④⑤①②③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③④①

正确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以④或⑤作为首句。④指出历史文化古迹有巨大的魅力,⑤指出赤壁古迹世代传下来,④比⑤更适合放在段首引出话题,排除A、D。分析可知,③是对④中“巨大的魅力”的进一步说明,因此③应紧跟在④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3、【言语理解】人们的审美________和文化消费方式在变,群众文化的“文化力量”正在被重新打量。社会的文化民生、文化平等因公益文化、共享文化而提速,群众自办文化逐步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情趣

B:情致

C:情怀

D:情调

正确答案:A

解析:“情趣”侧重形容言行举止,“情致”、“情怀”均侧重形容心境情绪, “情调”侧重强调环境气氛。由“和”可知,此处应选与“文化消费方式”并列的词语,“情趣”更为适合。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4、【言语理解】石窟造像和刻经在千百年风吹日晒等自然力影响下,由于卸荷裂隙、风化裂隙切穿石窟岩体,裂隙成为水的渗流通道。降雨时,雨水沿裂隙进入石窟内,水沿经文岩体石壁漫流,对经文题刻造成严重溶蚀、软化等侵蚀破坏;或在石窟内形成积水,使石窟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剧经文的风化破坏。严重风化破坏的面积约80平方米。遭受渗水侵蚀的43、44、59、60等窟的刻经造像风化破坏严重。若再不进行科学抢险大修,20年内这些石窟将风化不存。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石窟抢险大修应着力于加固

B:风化是石窟急需解决的问题

C:风吹日晒使石窟受损程度严重

D:渗水严重是石窟面临的大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石窟造像和刻经在自然力的长久作用下所产生的裂隙成了水的渗流通道;其后说明降雨、积水对石窟造成的进一步侵蚀和破坏;最后通过列举受侵蚀破坏的石窟数据来强调科学抢险大修的紧迫性。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石窟面临严重的渗水问题,亟待抢险大修。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着力于加固”文段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B项,风化是所有古建筑都存在的且基本不可逆转的问题,由风化造成的裂缝产生的渗水才是石窟急需解决的问题,排除。
C项对应文段首句,是文段论述的背景,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在纸本时代,学术传播主要是通过书、报、刊出版发行完成的,三者各有分工,各有渠道,各有________。图书以编辑出版学术著作为主,期刊以编辑发表学术论文为主,报纸以撰写发布学术信息为主,________,按照相应体制的规章制度或业界的________规则独立地运行,从而形成了编辑校对、装帧设计、出版发行、质量检查等一系列学术传播的基本秩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者 各行其是 潜移默化

B:受众 各司其职 约定俗成

C:对象 各自为阵 不言而喻

D:用户 各有千秋 不约而同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书、报、刊分工明确,各自有各自负责的方向。“各行其是” 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含贬义。“各自为阵”指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含贬义。A、C两项均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第三空,“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修饰“规则”,排除D。验证第一空,书、报、刊各有“受众”,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

6、【言语理解】远处云烟缭绕、植被茂密的青山,以及行走在街头身着民族服饰的不丹人,足以________城市外观上的漏洞。廷布街头的不丹女人大多身穿宽袖窄身的“旗拉”,男人不少则穿着过膝长袍“帼”,服装的布料都是织造的,用的是自然布料,且以传统自然染料染成,即使远看也有一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弥补 韵味

B:补偿 风味

C:抵偿 趣味

D:填补 味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补偿”指弥补偿还,多用于“亏欠”的语境;“抵偿”指抵代偿还,一般后接“债务”等。此处与“漏洞”搭配,两词均不恰当,排除B、C。“弥补”指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填补”指补足空缺或欠缺。A、D两项均可与“漏洞”搭配,符合题意。
第二空,“味道”指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韵味”指情趣,趣味。“韵”含有风韵的意思。此处表达的是不丹人穿着民族服装体现出来的独特情调,用“韵味”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24题

7、【言语理解】许多关于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了。但是,那些作此断言的人,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如果漂浮起来是可能的,那么,其科学意义,甚至更广泛地说,它对人类的意义将是极其巨大的。然而,那些不加批判的观察,或提出不诚实主张的人,会把人们引入歧途,并使我们偏离理解世界这一人类的主要目标。
在这段话中,作者对于“关于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欣赏

D:赞美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先指出,在几百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关于人能漂浮起来的断言,然后以“但是”引出事实,“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即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在真实的情况下,人不可能漂浮起来。由此可知作者对“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持否定态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

8、【言语理解】咖啡是一种通用饮料,它在世界各地以各种不同方式供人饮用。比如,有些英国人在咖啡中泡进芥末。橘子、柠檬、丁香也是欧洲人饮用咖啡的常用配料。亚洲人喜欢将咖啡煮沸后加些糖。在澳大利亚,女招待会问你“要黑的,还是要白的?”黑的,是纯粹的黑咖啡;白的,是一半咖啡加一半热牛奶。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咖啡的不同饮用方法

B:东西方人喜欢的咖啡不同

C:咖啡是一种通用饮料

D:咖啡在世界各地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即点出咖啡在世界各地的饮用方式不同,接下来以英国人、欧洲人、亚洲人、澳大利亚人为例介绍了各地独特的咖啡饮用方式。选项中与首句最贴合的为A。
文段重点说明的是饮用方式的不同,而非B项的“咖啡不同”。C、D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纵观整个苹果产品组件的供应链,中国企业仍然处于价值增值的低端,利润微薄,仅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一个iPhone(3G)的出口价格大约是179美元,在中国组装支出大约为6.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iPhone手机在中国的价值增值只有其出口价格的3.6%左右。显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依旧落后,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苹果手机在中国的价值增值非常小

B:中国仍没有改变世界代工厂的低端地位

C:苹果手机组件主要在中国加工

D:中国在苹果产品组件供应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从中国在苹果产品供应链中担当的角色入手,通过在中国的价值增值和出口价格的对比,得出中国制造业发展依旧落后,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的结论,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B项“中国仍没有改变世界代工厂的低端地位”。
A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D两项无法从文段得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10、【言语理解】农业危机根本上也是资源危机,关键是土地资源。我们总希望自己的住房大一点,然而,土地是有存量没有增量的要素,人类的需求却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更多的农业用地被工业侵占,更多的农村土地被城市侵占,农业危机的根源就在这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入所谓后现代社会了,已经没有改弦更张的可能了。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我们应该把为数不多的土地做成高附加值的东西

B: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过度消耗资源的产业体系

C:我们要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D:这就提醒我们: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在产业升级中要保护好农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农业危机的关键是土地资源问题——土地总量有限,更多的农业用地、农村土地分别被工业和城市侵占;然后介绍发达国家的情况;末句作为结论句,应针对上文所提出的情况引出我国解决农业土地危机的思路。只有D项符合句意。A、B、C三项均与“农业用地”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