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215

发布时间:2023-07-23 17:1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至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在还剩下6分钟的时候,陆地上开始闪现动物的身影,而当第58分钟到来,一切大局已定。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地球的历史很长

B:地球生命的历史很长

C:地球生命出现的时间是相当晚的

D:地球的历史如一个小时一样短暂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形象地把人类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在“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而“当第58分钟到来,一切大局已定”,用时间段的长短表示地球生命的出现相当晚,即C项所述内容。A项“地球的历史很长”和B项“地球生命的历史很长”无中生有。D项,文段是把地球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不是说地球历史短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2、【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语法结构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李老师戴上老花镜看报

B:老张赶驴子到河边饮水

C:小王骑车到医院看叔叔

D:赵师傅找尺子量玻璃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A项李老师分别是“戴上老花镜”和“看报”两个动作的主语,C项“骑车到医院”“看叔叔”的动作发出者都是小王,D项“找尺子”和“量玻璃”的主语都是赵师傅,A、C、D三项都是连动句。B项中,“驴子”既是“赶”的宾语,又是“饮水”的主语,为兼语句。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3、【言语理解】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例如,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攻占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地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还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很难超越人类

B:应理性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C:媒体在宣传人工智能时应客观科学

D: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与科普宣传同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人们对“人机关系”问题的探讨和焦虑;然后说明一些综艺节目以“人机对战”为噱头,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人机之间的紧张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最后以强调词“事实上”说明,现在各种人工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强调的内容为文段重点,意在告诉人们一味地渲染人机关系的对立是不科学的,应理性地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B项表述正确。
A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否能超过人类非文段重点,文段关注的是人机关系,即人工智能究竟是人类的工具还是人类的挑战,排除;C项讨论媒体宣传问题,偏离了人机关系的话题,排除;D项“与科普宣传同步”在文中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1题

4、【言语理解】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________,别有用心的人趁机________,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雪上加霜

B:无所适从 落井下石

C:首鼠两端 推波助澜

D:莫衷一是 煽风点火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沸沸扬扬”意思并列,形容议论纷纷。“无所适从”指不知道该怎么办。“首鼠两端”指迟疑观望,犹豫不决。两者均不符合句意,排除B、C。第二空,“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此处是说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捣乱,“煽风点火”最能体现出这一点,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5、【言语理解】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实际上,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假如我们观察网络媒体上的有些表达,就会发现它存在着一种极端化的趋势,严谨的人不一定参与表达和讨论,同时网络媒体上有许多非理性的谩骂和恶意攻击等等。结果虽然言论自由了,但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很容易遭到围攻。这不是思想自由,仅仅是言论自由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思想自由并不等同于言论自由

B:言论自由不必然导致思想自由

C:思想自由的前提并非言论自由

D:言论自由将导致思想的极端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些人的错误认识——以为言论自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接着用“实际上”引出自己的观点——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最后用网络媒体言论表达现象进行了论证。故文段强调的是言论自由不一定导致思想自由,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论述的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A项的“等同”问题。C项的“前提”、D项的“极端化”均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6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6、【言语理解】古籍与其他馆藏文物及不可移动文物的最大差异是具有文献价值,文献价值是通过对古籍记载的信息内容的阅读和研究而体现出来的。若将古籍________,不让人阅读,古人留下文字记载的________就无法实现,古籍也就失去了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之高阁 初衷

B:置之不理 愿望

C:漠然置之 目的

D:视若拱璧 意图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是说爱护古籍,将之收藏起来。“束之高阁”指将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将事物收置不用;“置之不理”指对人或事物不予理睬;“漠然置之”也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视若拱璧”指视为双手抱着的碧玉,比喻对某物十分珍惜、宝贵。“置之不理”“漠然置之”都是对事物持有负面态度,不符合文段所说对古籍持有的态度,排除B、C。
第二空,“初衷”指最初的愿望或心意;“意图”指希望达到的目的,多含贬义。句意是说,若不使用古籍,古人留下文字记载的最初用意就无法实现,“初衷”在词义和感情色彩上都更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2题

7、【言语理解】能够感知味道的味细胞散布在舌头表面、喉咙、上颚深处名为软腭的部位等处。味细胞感知味道分子后,首先会通过味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延髓的孤束核。孤束核将接收到的味觉信息,传给大脑的初级味皮层,从而对味道的强度和性质进行分析。随后,味觉信息会与来自嗅觉、触觉、口感等信息相统合。至此,我们才形成对食物味的印象。在杏仁核(附着在海马体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会形成对食物的感情判断,下丘脑会分泌负责食欲的激素,海马体则形成我们对味道的记忆。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海马体是形成我们对味道记忆的关钥

B:味细胞散布广泛使我们有效认知味道

C:大脑初级味皮层是信息相统合的关钥

D:帮我们认识味道的并非舌头而是大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人感知味道的过程——味细胞感知味道分子,然后通过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孤束核,孤束核再将信息传给大脑的初级味皮层。随后,味觉信息与嗅觉、触觉、口感等信息相统合,形成对食物味的印象。末句进一步总结,杏仁核形成对食物的感情判断,下丘脑分泌负责食欲的激素,海马体形成对味道的记忆。由常识可知,文段中提到的“孤束核”“初级味皮层”“杏仁核”“下丘脑”“海马体”等均属于大脑的组成部分,故文段旨在说明帮我们认识味道的其实是“大脑”,D项正确。
A、B、C三项的“海马体”“味细胞”“大脑初级味皮层”均属于人们感知味道的一个环节,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53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6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6题

8、【言语理解】铁树开花有很强的地域性,生长在热带的铁树,10年后就能年年开花结果。北方近年来铁树频频开花,是因为铁树大多被当作盆景养殖,人们在培养铁树的各个环节中都非常讲究,从幼苗培育到栽培技术,再到日常照顾都非常细心、认真,具体到选择高科技肥料、使用适宜的水量等等,生长在温室中的铁树自然容易开花结果。而且,铁树是裸子植物,达到一定的树龄自然会开花,不开花反而不正常。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人工干预使铁树在北方的花期缩短

B:铁树在寒冷的北方开花属于正常现象

C:地域性强的植物通过人力能改变其品种

D:裸子植物在北方的开花时间因品种而异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北方铁树开花的原因:一是人工培养,二是自然生长的结果。由此说明了北方出现铁树开花不是件稀罕的事情。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花期缩短”、C项“改变其品种”、D项“因品种而异”均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9、【言语理解】媒体影响着受众的价值选择。从传播学受众理论文化规范来看,大众传播媒介之所以能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是因为它发出的信息能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人们不知不觉地依据媒介逐步提供的“参考架构”来解释社会现象与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A:人们的行为受媒体的影响 

B:

社会现象根源于大众传播媒介

C:

 社会道德文化来源于媒体

D:

传媒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点题,提出作者的观点——媒体影响着受众的价值选择。后句具体论述了“传媒”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①透过中华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演进过程中,虽历经劫难,但每次都能发扬光大、传承至今
②根据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的著述,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存在26个文明形态
③可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就在于其中蕴含着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④这种稳定与新生的辩证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⑤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具有相对恒久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出新的光彩
⑥其他古老文明或中断或湮灭,唯有中华文化体系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⑥⑤④

B:①②⑤④⑥③

C:⑤④①②⑥③

D:②⑥①③⑤④

正确答案:C

解析:③以总结词“可见”开头,表明前文有分说的内容,放在首句不恰当,排除A。⑥中的“其他古老文明……中华文化体系……”是对②中“26个文明形态”现状的具体说明,故②⑥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B。对比C、D两项,③以“可见”开头,引出结论,更适合作为尾句,排除D。
验证C项逻辑,⑤④指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①②⑥通过与其他古老文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③总结说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就在于其中蕴含着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符合逻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8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6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