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破窗现象: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所以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破窗现象的是:
A:一面墙出现了一些涂鸦没有被清除,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B: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丢,丝毫不会惭愧
C:一个村落发生了传染性疾病,由于没有及时隔离,结果很快整个村落的人都被传染上了
D:一个教室里,有两个学生偷偷讲话,老师没有制止,很快大半个班级的学生都在聊天了
正确答案:C
解析:破窗现象定义的关键信息:放任不良现象,诱使人们仿效。
A项,墙上出现了一些涂鸦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出现更多涂鸦,符合定义。
B项,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跟着丢,符合定义。
C项,传染性疾病蔓延,属于疫情而非不良现象,不符合定义。
D项,两个学生偷偷说话如果不加制止,就会出现更多学生聊天,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4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4题
2、【判断推理】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称为谨慎偏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涉及群体极化?
A:一部略带瑕疵的电影在某网络论坛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B:经过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否决了某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C:对某人的不良行为,大家均保持沉默,这使得他气焰更加嚣张
D:足球比赛中甲队因犯规被判点球,甲队球迷表示极大不满,并纷纷向场内投掷杂物
正确答案:B
解析:群体极化的定义要点:①群体相互影响;②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
A项,在网民的相互影响下,论坛里的人将略带瑕疵的电影批驳得一无是处,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B项,表决具有独立性,不属于群体的相互影响,不符合要点①。
C项,对于不良行为,有人保持沉默,然后在相互影响下,大家均保持沉默,从而使得某人的气焰更加嚣张,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D项,犯规被判点球,个别球迷表示不满,然后在相互影响下,大家都表示极大不满,从而向场内投掷杂物,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3、【判断推理】工作:职员:薪水
A:资费:网民:电邮
B:驾照:司机:汽车
C:考试:学生:成绩
D:饭店:厨师:菜肴
正确答案:C
解析:职员通过工作获得薪水。
A项,网民不是通过资费获得电邮,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司机不是通过驾照获得汽车,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厨师在饭店烹饪菜肴,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
4、【判断推理】某单位领导决定在王、陈、周、李、林、胡六人中挑几个人去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执行任务的人选应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王、李两人中只要一人参加;李、周两人中也只要一人参加;王、陈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王、林、胡三人中应有两人参加;陈和周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如果林参加,李一定要参加。
据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王、陈不参加
B:林、胡不参加
C:周、李不参加
D:李、林不参加
正确答案:D
解析:整理题干信息:①要么王,要么李;②要么李,要么周;③王或陈;④王、林、胡选两人;⑤陈、周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⑥林→李。
A项,王、陈不参加,与③矛盾,排除。
B项,林、胡不参加,与④矛盾,排除。
C项,周、李不参加,与②矛盾,排除。
D项,假设李参加,由①②可知,王和周都不参加;再结合③可知,陈参加;最后结合⑤可知周参加,与前面得出的周不参加的结论矛盾,因此李不参加。根据⑥可知,林也不参加。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5、【判断推理】精神防御机制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回避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该机制包括几种方法:转移作用是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而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合理化作用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投射作用是指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的现象。
根据定义,下列反映了上述三种防御机制之一的是:
A:小琴的父母不喜欢体育运动,小琴被校羽毛球队选去当优秀苗子来培养,父母认为这样会耽误学习而坚决反对
B:小风在住院期间长时间和高护士接触,很感激高护士对自己的照顾,出院后他始终感念,对在护士学校上学的妹妹更加关心爱护
C:小宁不喜欢数学,数学考试也常常不及格,他认为不是自己学不好,而是老师教得不好,无法引起他的兴趣
D:小何在宾馆做前台接待,最近和家人发生了矛盾,心情很低落,在接待客户时常常心不在焉、丢三落四
正确答案:C
解析:精神防御机制是人们遇到困难时采取的回避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包括转移作用、合理化作用和投射作用。
转移作用定义的关键信息:将无法直接表现的情感转移到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合理化作用定义的关键信息:给自己找理由。
投射作用的定义的关键信息: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
A项,小琴的父母反对小琴进校羽毛球队,但并未体现小琴采用哪种精神防御机制,不符合定义。
B项,小风感激别人对自己的照顾,但并未体现小风在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采用了哪种精神防御机制,不符合定义。
C项,小宁把自己的数学不好解释为老师教得不好,即个人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属于精神防御机制中的合理化作用。
D项,小何因为和家人发生矛盾而心情低落,工作时心不在焉、丢三落四,但并未体现小何采用哪种精神防御机制,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判断推理】间接正犯又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利用者通过支配被利用者的工具行为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构成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A:甲挑唆乙与丙的关系,致使乙一怒之下将丙打成重伤。甲、乙、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甲教唆精神病人乙用刀砍伤与其素有仇怨的丙。甲、丙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乙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甲派员工乙殴打一直欠钱不还的丙,并允诺给其好处,乙随后将丙打伤。甲、乙、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D:甲让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乙诬告丙,未想到乙捏造的事实正是丙客观存在的事实。甲、丙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乙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正确答案:B
解析:间接正犯的定义要点:①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②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不构成共同犯罪;③包括两种情况: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A项,甲利用乙实施犯罪,但乙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一种情况;犯罪行为是在乙故意或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二种情况。
B项,甲利用乙实施犯罪,且乙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符合题干中的第一种情况。
C项,甲利用乙实施犯罪,但乙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一种情况;犯罪行为是在乙故意或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不符合题干中的第二种情况。
D项,甲意图利用乙实施犯罪,但乙捏造的事实正是丙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不构成诬告,不符合题干中的任一情况。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80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1题
7、【判断推理】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A:七上八下:从容不迫
B:千方百计:束手无策
C: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D:三心二意:一心一意
正确答案:C
解析:十全十美指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完美无缺指完善美好,没有缺点。二者为近义关系。
A项,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从容不迫形容非常镇静。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千方百计指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计谋;束手无策指没有一点办法。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不成整体。二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一心一意形容心思、意念专一。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67题
8、【判断推理】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开始打小行星的主意,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开采小行星“发家致富”。各国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开发小行星资源的方案,基本想法都是将探测器发射到小行星上,航天员开采资源后带回地球,或直接在太空用于建设。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一项不能驳斥科学家的观点?
A:大多数小行星重力很弱,常规挖掘的撞击力足以将设备反推到太空中,进入小行星内部开采资源,目前难以实现
B:即使是近地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时也常有数百万公里,人类访问一次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航天员生活有很大困难
C:航天计划耗资巨大,而可以带回来的样本极其有限,开采小行星资源能带来的效益远远不及开采过程消耗的资源
D:从小行星岩石中提取可以制作推进剂的物质,或是可用的材料,可以直接在现场制造航天器的燃料,为航行提供补给
正确答案:D
解析:科学家的观点:将探测器发射到小行星上,航天员开采资源后带回地球,或直接在太空用于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发家致富”。
A项,指出利用常规挖掘方法进入小行星内部开采资源,目前难以实现,说明开发小行星资源的方案不可行,可以驳斥科学家的观点。
B项,指出人类访问一次小行星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航天员生活有很大困难,说明开发小行星资源的方案不可行,可以驳斥科学家的观点。
C项,指出开采小行星资源能带来的效益远远不及开采过程消耗的资源,说明开发小行星资源的方案达不到“发家致富”的目的,可以驳斥科学家的观点。
D项,指出可以利用小行星岩石中的物质,直接在现场制造航天器的燃料,为航行提供补给,说明开发小行星资源的方案可行,支持了科学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9题
9、【判断推理】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如果孕妇在怀孕头三个月接受日光照射过少,所生的孩子日后患多发性硬化症的概率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人体维生素D含量较低与多发性硬化症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结论?
A:除了日光照射以外,也可以通过多种食物提高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
B:若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他们更易患多发性硬化症
C:孕妇接受日光照射不足,其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
D:胎儿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取决于母亲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根据“人体维生素D含量较低与多发性硬化症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得出“孕妇在怀孕头三个月接受日光照射过少,所生的孩子日后患多发性硬化症的概率可能会增加”这一结论。
A项,指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因此即使接受日光照射较少也未必会造成维生素含量低,而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概率也就不会增加,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在维生素D含量较低与患多发性硬化症之间建立了联系,加强论据,对题干结论有支持作用。
C项,指出孕妇接受日光照射不足会影响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但并未说明是否会导致孩子患多发性硬化症的概率增加,无法削弱题干结论。
D项,在母亲体内维生素D含量与胎儿体内维生素D含量之间建立了联系,说明孕妇在怀孕头三个月接受日光照射过少,就会导致自己和胎儿的体内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进而导致所生的孩子患多发性硬化症的概率增加,对题干结论有支持作用。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S省“明星杯”篮球大赛开赛在即,教练要从小张、小李、小王、小赵、小田5人中挑选两名球员充实上场阵容。考虑到队员之间的最佳配合,教练做出如下五点决定:
(1)如果小张不上场,那么,或者小李上场或者小王上场;
(2)如果小李上场,则小赵上场;
(3)要么小王上场,要么小田上场;
(4)如果小赵上场,那么小田不上场;
(5)小田一定要上场。
据此,可以推出:
A:小张上场
B:小李上场
C:小王上场
D:小赵上场
正确答案:A
解析:由(5)和(3)可知,小田上场,小王不上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由(4)推出,小赵不上场,由(2)推出小李不上场,进而由(1)得小张上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