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211

发布时间:2023-07-23 4:1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如果藏书家重楼深锁,一味“以独得为可矜”,那他收藏得愈多,对学术界也便愈没有好处。《渑水燕谈录》记李公择读书庐山,居五老峰白石庵,有书万卷,“公择既去,思以遗后之学者,不欲独有其书,乃藏于僧舍。其后山中之人思之,目其居云:李氏藏书山房。而子瞻为之记。”这恐怕是藏书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情。
这段话中“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指的是:

A:藏书数量巨大

B:藏书品种独特

C:藏书与人分享

D:藏书保存完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如果藏书家重楼深锁,一味‘以独得为可矜’”,那他也对学术界愈没有好处。然后用李公藏书山房,留给后之学者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藏书与人分享,而不独藏的高贵。故“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指的是藏书与人分享。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

2、【言语理解】登陆火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球和火星最近时,也有5600万千米的距离,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140倍,想要靠火箭的动力突破这一距离,目前是不可能的。因此,需借助地球的公转把探测器“甩”到火星,不过,需要合适的时机,这就是“发射窗口”。当火星探测器到达远日点,与火星轨道相切时,火星也正好运行到那里,探测器才能与火星交会。在这个时间窗口发射火星探测器,不仅是最省能量的,探测器的有效载荷也会相应增多。这种特定的时机和位置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
这段文字主要:

A:强调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技术难点

B:解释要抓住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原因

C:说明探测器“发射窗口”稍纵即逝的特点

D:描述火星探测器的理想运行轨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登陆火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靠火箭的动力无法到达火星;然后说明到达火星需要借助地球公转,而这需要合适的时机,由此引出“发射窗口”这一话题;最后具体解释了为什么要利用这一时机发射探测器。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利用“发射窗口”发射探测器的原因,B项表述正确。
A项,文段介绍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技术难点是为了引出“发射窗口”的话题,技术难点本身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文段最后提到该“发射窗口”很久才会出现一次,并未介绍其“稍纵即逝”,排除。
D项,“火星探测器的理想运行轨迹”无中生有,且未提及“发射窗口”,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59题

3、【言语理解】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B: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C: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

D: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

正确答案:D

解析:“但是”引导了文段的重点,即过度的恐慌会导致比事件本身更严重的损失,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应过度恐慌,而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D项为正确答案。
A项说法本身没错,但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B项“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说法有误;文段强调的是过度恐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与损失,不是完全告诫人们不必恐慌,且“其实不必慌张”的说法也不现实,故C项有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惠山细货泥人,主要指手捏戏文,更加脱离耍货的样态,成为纯粹的装饰品。细货重手工,有打泥、揉泥、捏脚、捏身、装头、开相、装鸾等约15道工序。塑造极细的手指不开裂断掉,则仰仗惠山地区黑色黏土所具备的极佳的强度硬度。手捏戏文主要表现京昆戏剧场景和一些佛道形象,多以两三人为一组。前面所说王春林、周阿生等敬献的作品当属此类。由于人物造型比例准确,抓住戏剧高潮时人物典型动作,彩绘生动、顾盼生姿,观之如临剧场。
关于惠山细货泥人文段未提及

A:传承关系

B:主要用途

C:材料特点

D: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未提及,当选。
B项有提及,“惠山细货泥人,主要指手捏戏文,更加脱离耍货的样态,成为纯粹的装饰品”介绍了其主要用途是装饰,排除。
C项有提及,“仰仗惠山地区黑色黏土所具备的极佳的强度硬度”提到了材料特点是强度硬度极佳,排除。
D项有提及,“有打泥、揉泥、捏脚、捏身、装头、开相、装鸾等约15道工序”介绍了工艺流程,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

5、【言语理解】201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单上,不乏________的佳作,其中《少年时代》和《鸟人》等几部影片尤受瞩目。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所获得的关注更多在于其风格化的拍摄技巧——人们________其“炫技”之处,并争相去“发现”一些戏里戏外令人称奇的细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圈可点 津津乐道

B:交口称赞 全神贯注

C:博人眼球 聚精会神

D:精彩绝伦 绞尽脑汁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绞尽脑汁”之后均不能直接接宾语,排除B、C、D。
第一空,“可圈可点”修饰“佳作”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6、【言语理解】影响电子书走向大众的,还是在于传统阅读习惯。手指翻过书页,会有自由的感受,电子书则是冰冷之物。传统书籍的阅读体验,是不可能________的。不过,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难陷入长久阅读,多是快餐、零碎式的浏览。电子书倒能填补这种零碎的时间,在________中打发时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模仿 轻描淡写

B:移植 浮光掠影

C:复制 删繁就简

D:效法 浅尝辄止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轻描淡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删繁就简”指删除繁杂部分,使其趋于简明。“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与“快餐、零碎式的浏览”相对应,A、C两项明显不符合,排除。
第一空,“效法”指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与“体验”不搭配,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7、【言语理解】美无处不在,然而它却总需要人去发现,不然,它就将永远________于黑暗之中或在我们的感觉之外而默无声响地白白地流逝着;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它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________的文字昭示于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失 修订

B:潜藏 斟酌

C:消逝 修饰

D:沉没 出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美无处不在,然而它却总需要人去发现”可知,如果不善于发现,那么美将隐藏或消失在不可见之处,后文已用“流逝”,因此此处应填入具有隐藏含义的词语,排除A、C。
第二空,文学家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发现的文字,必然是经过反复揣摩推敲的文字,故“斟酌”用在此处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诗与画,是既异质、又相通的两种艺术形式。诗是语言听觉的艺术。“宣物莫大于言”,说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曲折道理,非一幅画能表达明白,必须辅以语言文字;画是视觉造型的艺术,“存形莫善于画”,要把一件事物做具体逼真地描述,再多的文字语言不如配以一张画照来得清晰明了。诗与画的运用,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重要特点,能使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
作者认为,为使中国画的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诗与画的关系应是:

A:各行其是

B:唇亡齿寒

C:和而不同

D:珠联璧合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诗、画各自不同的功能,“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尾句说“诗与画的运用……能使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由此可知,作者认为,为使中国画的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诗与画应相互配合,即珠联璧合。D项表述正确。
A项“各行其是”指各人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与文意内容无关,排除;B项“唇亡齿寒”比喻双方互相依存,利害攸关,关系极为密切,文段并未涉及两者利害相关的话题,排除;C项“和而不同”指和谐相处,但不盲从苟同,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2题

9、【言语理解】“和谐”是什么?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可以说话,就是一种最为朴素的“和谐”,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段话是说:

A: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B: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C: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最高标准

D: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看法,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最为朴素”“题中应有之义”可知,“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观点”是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即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最高标准”“尊重目标”无法体现出来,而“主要特征”并不能体现上述两点的不可或缺性。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6题

10、【言语理解】近年来,关于不同物理理论之间对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有科学家认为,这些对应强烈表明,存在一种完备的统一物理理论,但是它们也暗示,也许不可能用一个单独表述来表达这个理论。相反,在不同的情形下,必须使用基本理论的不同影像。这和用地图描绘地球表面很相似,人们不能只用一张单独的地图,在不同的区域必须用不同的地图。这就变革了科学定律的统一观。但是并没有改变最重要的一点:一组人们能够发现并理解的合理的定律制约着宇宙。
这段文字画线部分中“它”指的是:

A:完备的统一物理理论是存在的

B:不同物理理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C:在不同的区域必须使用不同的地图

D:统一物理理论需要用不同方式来表述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画线部分的“它”应和前两句的“这”指代对象一致。即其指代的应是前文的“也许不可能用一个单独表述来表达这个理论。相反,在不同的情形下,必须使用基本理论的不同影像”,D项与此相符。
A、B两项不能体现“变革了科学定律的统一观”,排除;C项的“地图”是类比的内容,与论述物理理论的话题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