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如果孩子只能在美术课上画画,往往会变得很________:他们总是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画中充斥着令人担忧的“现实主义”,毫无________可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执 灵气
B:刻板 新意
C:保守 创新
D:单调 理想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冒号后的句子是对所填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总是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这反映的是孩子们在美术课上被教化得只懂得按常规思路进行画画,丧失了孩子应有的童趣和想象力。“固执”“保守”与此意不符,排除A、C。“单调”意为不丰富,缺少变化,常用来形容色彩、形式、生活等,一般不用于形容人,排除D。将B项代入第二空验证,“新意”填入与前句构成反义对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2、【言语理解】大赛中,总是有发挥失准、名将落马的情况,这些案例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中俯拾皆是。许多优秀运动员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千辛苦,万努力,但关键时刻功亏一篑,留下“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终生遗憾。关键时刻运动员为何发挥失准?这既是媒体炒作的卖点和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运动心理学探索的重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现象可能同自我意识水平提高有关。
根据这段文字,关键时刻运动员发挥失准的主要原因是:
A: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B:媒体大肆炒作和百姓津津乐道
C:将过多的注意集中在自我表现上
D:在观众面前进行自我表现的愿望不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大赛中运动员发挥失准的现象俯拾皆是,接着追溯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即文段的最后一句“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现象可能同自我意识水平提高有关”,对应C。A项是运动员发挥失准的表现,并非原因;B项错误地将运动员发挥失准归咎于媒体大肆炒作与百姓津津乐道;D项“自我表现的愿望不强”与末句“自我意识水平提高”相悖。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接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故作者意在说明的是要改变不理想的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中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应的是“新形势”,故答案选C。A项“新思路”文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新问题”的表述过于笼统,文段主要针对的是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本题在C、D项之间存在争议。选D的理由是,题目问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而不是问作者的写作意图,而C是作者的意图,所以选D。这个题目比较特殊。2008年以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人喜欢在提问方式上设置陷阱,要求考生能区分“文意概括”题和“主旨意图”题,从这一命题特点来判断,该题所设置的正确答案很有可能为D。但后来这种命题特点日益淡化,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文意概括”与“主旨意图”这种提问方式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查点,也就是说现在的题目,同一道题,不会出现提问的是“意图说明”就选A,若换成“对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就选B的现象,且大部分“概括”题考查的仍然是考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这一点考生需把握好。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由于原有积累、受害程度乃至各自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差异,灾区居民会逐渐显示其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对由政策带来的实际受益表现出不同的思考与评价。为此,有必要实施差别化的公共政策,满足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如何看待灾区居民的需求
B:如何满足灾区居民的需求
C:
政策应考虑灾民的不同需求
D:
政策应容许居民的评价意见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只有实施差别化的公共政策才能满足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首句提出灾区居民需求差异化的原因,第二句主要强调的是“为此”后的句子,即政策应考虑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A、B两项只是提到需求,未提及政策,不符合文段整体表意。D项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然而翻阅一下人类那充满金戈铁马的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遍的核武库,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种类的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竟比自然界的其它生物高明多少?
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本意是:
A:指出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破坏
B:指出人类的价值理念使人类忽视对自然界的尊重
C:指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应该感到汗颜和羞愧
D:指出人类认为自己凌驾于其它生物之上这一认识的错误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是评述人类凌驾于自然界其它物种之上的观念和行为。“究竟比自然界的其它生物高明多少”表明作者否定人类自认为高于其它生物的观点。与此一致的表述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根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6年,世界上多数国家培养的博士正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博士的产出就像某些工业产品,如汽车、电脑和电视,年年攀升。世界上博士产量年增长率占前三甲的是两个发展中的国家和一个发达国家。第一位是中国,年增长率为40%,每年已达到近5万人;其次是墨西哥,年增长率为17.1%;增长率第三的是丹麦,为10%。但是,在博士产量大增的情况下,也有极少数的国家并没有随大流。例如,德国是博士产量几乎一直保持零增长的国家。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许多国家的博士培养已经产业化
B:博士数量的增长是全球的总体趋势
C:博士的培养不能单纯地追求数量的增长
D: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的博士数量增长快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只说博士数量很多,没说“已经产业化”。
B项,由“从1998年到2006年,世界上多数国家培养的博士正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可得出。
C项无中生有,无法得出。
D项属妄加推测,由“占前三甲的是两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发达国家”无法得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增长快。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5题
7、【言语理解】历代仁人志士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但都以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这样的诠释:“忠”就是________,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忠”就是________,在是非曲直面前旗帜鲜明,刚直不阿;“忠”就是________,在各种诱惑面前心有定力,不为所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担当 正直 坚持
B:勇敢 刚正 坚守
C:担当 刚正 坚守
D:勇敢 正直 坚持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的三个词语应分别与后文内容构成解释关系对应。
第一空,“勇敢”侧重于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担当”侧重于勇于承担责任。与“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对应,“担当”填入更恰当,排除B、D。
第二空,“正直”指公正坦率,“刚正”指刚强正直。与“在是非曲直面前旗帜鲜明,刚直不阿”对应,“刚正”填入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8、【言语理解】201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单上,不乏________的佳作,其中《少年时代》和《鸟人》等几部影片尤受瞩目。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所获得的关注更多在于其风格化的拍摄技巧——人们________其“炫技”之处,并争相去“发现”一些戏里戏外令人称奇的细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圈可点 津津乐道
B:交口称赞 全神贯注
C:博人眼球 聚精会神
D:精彩绝伦 绞尽脑汁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绞尽脑汁”之后均不能直接接宾语,排除B、C、D。
第一空,“可圈可点”修饰“佳作”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9、【言语理解】在牛顿眼中,时间是绝对的,超越自然的,统摄万物而万物不能增减之。常见的量子力学接受了这种绝对的时间观念。与之相对,相对论认为,在引力场中,时间以及其他所有随时间变化的事物,都会运转得更慢。在相对论中,时间不再是一个外部参数,而是宇宙构成的主动参与者。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相对论发展了人类对时间的认识
B:客观的时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C:离开引力场,时间也会随之消失
D:牛顿不认为时间主动参与了宇宙的构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介绍了牛顿、量子力学、相对论对时间的认识,未涉及“客观的时间”的话题,B项“客观的时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不能依据文段内容推出。原文只是说“相对论认为,在引力场中,时间以及其他所有随时间变化的事物,都会运转得更慢”,并不能说明“离开引力场,时间也会随之消失”,C项可排除。D项,“时间不再是一个外部参数,而是宇宙构成的主动参与者”是相对论的观点,文段未提及牛顿对这一观点的态度,排除。A项可由末句得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10、【言语理解】在诸多自然现象中,火可能是曾让人最________的事物。古人曾认为,火是诸神的________,是元素之一,或是物种本身蕴藏的燃素释放的过程。直到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人类才认识到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害怕 创造
B:惊奇 安排
C:迷惑 恩赐
D:崇拜 荣誉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直到……人类才认识到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知,人类曾经对“火”的认识是不清楚的,所以此处应填入表不了解的词语,“害怕”和“崇拜”不合句意,排除A、D。
第二空,对应“诸神”用“恩赐”搭配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