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197

发布时间:2023-07-21 7:37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高级主管,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内容一定是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职员,那么你们在一起时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关于如何工作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房地产商,那么你们谈论的话题一定会是关于房地产的。
此段文字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当外因足够强大的时候可以改变内因

B:朋友圈子是决定你生活方式的关键

C:人们的话题总是和朋友的工作紧密联系的

D:不同的朋友会为你营造不同的生活环境

正确答案:D

解析:三个“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说明短文所讨论的话题是不同朋友所带来的不同生活环境,A项文中没有体现,B项“决定”一词文中没有体现,C项理解错误,其中“人们的话题”表述不对,应是“不同的朋友与自己的话题”。D项是题干所要反映的主要观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用生物分子元件组装成的纳米级计算机,将其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________生理指标、________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一________还要克服很多障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监测 判断 目标

B:记录 查找 理想

C:显示 治疗 技术

D:检测 诊断 愿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显示”不能与“指标”搭配,排除C。
第二空,与“疾病”搭配,“诊断”最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3、【言语理解】大约500万年前,非洲某些类人猿掌握了直立行走的艺术,他们是原始人类。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间,他们作为南方古猿与至少7个不同的人类物种共同生活在非洲。但大约250万年后,一个新的血系从南方古猿物种中分离出来,就是现在所谓的人类类属。至于这次分离是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以及涉及了哪些人类物种,现在仍备受争议,但最普遍的观点是“能人”是这个新血系的第一名成员。200万年前我们称之为“直立人”的人类祖先生活在东非,并很快移民至欧亚大陆。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非洲类人猿属于人类类属

B:南方古猿作为人类物种存在了至少250万年

C:“能人”是由“直立人”进化而来的

D:5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有至少8个不同的人类物种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文段可知“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非洲类人猿”出现在大约500万年前,而人类类属出现在“大约250万年后”,故A项与原文不符。
B项,由文段中“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间,他们作为南方古猿与至少7个不同的人类物种共同生活在非洲。但大约250万年后……”可知,B项表述正确。
C项,“能人”是大约250万年前新血系的第一名成员,而“直立人”是200万年前出现的,故C项也与原文不符。
D项,文段说的是“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间”,而非“500万年前”,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4、【言语理解】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忍俊不禁(jìn) 精神抖擞(shǒu)

B:人迹罕至(hǎn) 鞠躬尽瘁(chuì)

C:孜孜不倦(zī) 惴惴不安(zhuì)

D:参差不齐(chī) 锲而不舍(qiè)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中“禁”读“jīn”,“擞”读“sǒu”;选项B中“瘁”读“cuì”;选项D中“差”读“cī”。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与下面句子语法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之间忽然变多了。

A:有人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C: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养老院门口。

D:他一直密切关注IT产业的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B

解析:例句存在一个复杂的语法结构,首先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主语为简单的词“人们”,宾语为主谓结构的“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之间忽然变多了”。A选项主语“有人”为述宾结构短语,排除。C选项主语是“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为复杂的定中结构短语,排除。D选项宾语为“IT产业的发展情况”,是定中结构,排除。B选项与原句结构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回望中华民族,因为有那些熠熠生辉的华彩诗章留存,漫长的朝代更迭便不再单调,中华文明愈显璀璨。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感受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毋庸讳言,诗词已日渐小众化,能从中有深切体会者,也不在多数,这是无法强求的。但通过大众化形式的包装,让更多人通过诗词贴近自然,感受变化,体会生命的节律,从而领略自然之美,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无疑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华民族有热爱诗歌、爱护自然的传统

B: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

C:诗词日渐小众化,需要大众化形式包装

D:赏析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华彩诗章使中华文明愈显璀璨引出“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感受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的观点,后文进一步强调通过对古诗词进行大众化形式的包装,让更多人通过诗词领略自然之美,从而生发出环保意识。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在于论述古诗词对培养大众环保意识的作用,D项与此相符。
A、C两项未提到古诗词与环保意识的关系,排除;B项“传统文化”表述过于笼统,文段论述的对象为“古诗词”,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7、【言语理解】筷子古名曰“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关于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稳平顺,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 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导出:

A: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

B:名词“筷”这个称谓是在明代出现的

C:筷子是从贵族阶层向劳动阶层普及的

D:吴中是名词“筷”的发源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用词为“似可”,由此不能推出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A项错误。由文段只能推出明代的《菽园杂记》有关于名词“筷”的记录,而不能得出名词“筷”是在明代出现的,B项错误。C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涉及筷子如何普及的相关内容。由“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筷’字乃成”可推出“筷”发源于吴中,D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面对高端芯片“卡脖子”问题,有紧迫感是好事,但不能________,捡到篮里都是菜。________产业规律才能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囫囵吞枣  遵循

B:

化繁为简  敬畏

C:

泥沙俱下  尊重

D:

鱼龙混杂  遵守

正确答案:C

解析:

完整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所填词语应与“捡到篮里都是菜”形成对应,语义相近,表不加选择、不分好坏全都要之意。“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侧重读书或学习不认真、不深入。“化繁为简”指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多用于形容人。三个词语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B、D。“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填入与文段不加选择、不分好坏全都要的语境相符合。

验证第二空,“尊重规律”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55题

9、【言语理解】考古并不是简单地将珍贵文物挖掘出来呈现给世人,而是一门探究历史真相的________科学。考古有一套________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田野挖掘、文物保护修复和后期研究,每一件出土文物的背后,都有考古人付出的智慧、汗水和辛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肃 严谨

B:严谨 严肃

C:严整 严格

D:严格 严整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严整”指严肃整齐,多指军队,形容考古不恰当,排除C。“严格”指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多用于人,形容考古不恰当,排除D。第二空,“严谨”指严密细致。“严肃”指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形容科学理论和方法,用“严谨”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10、【言语理解】云团      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银盘,辉煌灿烂,银光耀眼,把整个大地照得      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      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 明晃晃 降临

B:缓缓 亮堂堂 降临

C:慢慢 亮堂堂 来临

D:缓缓 明晃晃 来临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摹状类题目材料具有散文化的特点,与“慢慢”相比,“缓缓”的散文风格更明显,排除A、C。再看第三空,“光明”是从天上照下来的,用“降临”这一具有空间感的动词更契合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