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194

发布时间:2023-07-20 20:38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三个并列的“如果……那么……” 强调了“痛苦”“挫折”“失意”的重要性,说明了人生中快乐、顺利与痛苦、挫折是并存,即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项哲理能够从文段得出,当选。A、B、D三项无法从文段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2、【言语理解】“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1979年春节期间,只有1亿人次乘火车出行;2006年达到20亿人次,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与以往相比,如今探亲流、学生流保持稳定,旅游流强劲提升。大众旅游已成为中国人的新年味。从三四线城市到北上广深“反春运”、从国内游到出境游,过年的流动色彩越来越浓,人的流动必然伴随着经济活动。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中国人春节出游越来越多

B:大众旅游成为中国人的新年味

C:春节成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

D:人的流动带来繁荣发展和经济活力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句提出观点——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然后通过今昔出行人次和出行目的的对比,介绍了中国春节流动色彩越来越浓的特点。末句重申观点——流动必然伴随着经济活动。综合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口流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选项中只有D项准确概括了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A、B、C三项均是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3、【言语理解】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壁垒的存在,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在市场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本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业都应该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行业壁垒存在的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让位于行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由行业的价值体现,而不是由个人体现,当然此种情况下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由于进入行业的机制并不是自由竞争,行业收入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那些没有能力但有关系进入高收入行业者,他们仅仅因为能够进入而成为了更有价值的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行业壁垒的存在体现了用人机制的不公

B:个人价值的高低不应该由行业价值来评估

C:行业收入差异使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评判发生扭曲

D:行业壁垒使得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被“同时”分为两部分。“同时”前的内容说的是行业收入差异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即行业壁垒的存在使个人的价值由行业的价值体现,而不是由个人体现;“同时”后的内容说的是行业收入的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不是能力而是能否进入高收入行业。综合这两点可知,文段说的是行业收入差异对个人价值评判的影响,与此相符的为C。A项只包含了“同时”后的内容,B项只包含了“同时”前的内容,均不够全面,可排除。D项“使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从文中无法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4、【言语理解】艺术博物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艺术家的机构”演变为今天“公众的艺术机构”。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总监、策展人发现,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和捐赠人、收藏家、同行打交道,而是如何把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缺乏相关的艺术体验的普通人吸引到艺术博物馆里来。潜在的观众群不进博物馆是因为他们不懂艺术史,缺乏相关的艺术体验,一直认为博物馆不欢迎他们,里面没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消除这种“不舒服感”首先需要淡化艺术博物馆的精英色彩。艺术并不只关乎大人物,更关乎普通人。从社会学角度讲,后者更重要。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艺术教育的普及将大众引向博物馆

B:去精英化是当下艺术发展的方向

C:艺术博物馆应主动贴近普通大众

D:公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艺术博物馆发展至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把普通人吸引到艺术博物馆里来。接下来具体说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艺术博物馆需要淡化精英色彩,即艺术博物馆应主动贴近普通大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5、【言语理解】将下列无序的语句,按合理的逻辑关系,还原为一则完整的简讯,正确的一组是:
①职业中介聚集地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交易场所为重点
②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
③检查中介机构、用人单位遵守就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④本市将开展
⑤2009年2月9日至3月9日
⑥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地

A:④②⑤③⑥①

B:⑤④②⑥①③

C:⑥①④②③⑤

D:⑤④⑥①②③

正确答案:B

解析:简讯的基本格式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接着再进行具体阐述。题干中6个语句,⑤④②相连组成一句话:2009年2月9日至3月9日本市将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⑥①③相连组成另一句: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地、职业中介聚集地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交易场所为重点,检查中介机构、用人单位遵守就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前一个句子是对整个事件的简明概括,后一个句子是对这个事件的进一步说明,恰好吻合简讯的特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会转型的加剧使政府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事务,然后说明这一局面的出现要求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最后说明了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故“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为文段论述的主题,C项正确。
A、B两项均属于文段引出的内容,未提到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题,排除;D项的“首要方式”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2题

7、【言语理解】时光的      而最终流传下来并被一代代读者反复阅读的“名著”其实并不多,不应错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淘洗

B:考验

C:筛选

D:打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最终流传下来并被一代代读者反复阅读”可知,“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经过了时光选择的,“打磨”没有选择的意思,排除D。“淘洗”原指工业上的一种污泥调理方法,此处与“时光”搭配表示某种事物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能体现出对肤浅的书籍的淘汰之意。而且对应“流传”一词,用“淘洗”更能形象地表现出“名著”在历史的流传中经久不衰的价值。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______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______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______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履职 履新 履历

B:履职 履历 履新

C:履新 履职 履历

D:履新 履历 履职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的三个词语的语素“履”均相同,关键是辨析另一语素的侧重。“履新”侧重“新”,指就任新职。“履历”侧重“历”,指个人经历的资料的简要说明。“履职”侧重“职”,指履行职责。结合题意,年轻表示就职时间短,应用“履新”,教育背景当然只能从“履历”上看出来,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通过“履职”表现出来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修订我国土地管理法,兼顾土地的资源与资产双重________,坚持物权平等保护________,提高________补偿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征 规定 征用

B:要素 法案 征调

C:标准 措施 征集

D:属性 原则 征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三空,“征调”的对象多为人员、物资,“征集”的对象多为建议、作品,此处与“土地”搭配,“征用”“征收”恰当,排除B、C。
第二空,“物权平等保护”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且“坚持原则”为固定搭配,排除A。
第一空,“资源”和“资产”是土地具有的双重性质,用“属性”描述也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

10、【言语理解】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欣赏自然需要视觉、听觉的全方位体验

B:大自然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

C:自然风景超出了人所能创造的境界

D:取法自然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体验自然需要视觉与听觉共同作用。然后举了艺术家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灵魂来说明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自然风景是活的、动的,除了视觉欣赏外,听觉也成为感悟自然不可或缺的体验方式,与此相符合的是A。B、C、D三项均没有强调欣赏自然需要声画同步。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