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关于塑料大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大棚的薄膜能够提高光照强度
B:搭建塑料大棚能有效防御地质灾害
C:无土栽培技术必须在塑料大棚中进行
D:冬季在塑料大棚内熏烟有助于防御霜冻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塑料大棚的薄膜能阻挡一部分太阳光照射,从而减轻光照强度。因此,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要比外界低。
B项说法错误。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如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破坏力强大,搭建塑料大棚无法有效防御地质灾害。
C项说法错误。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的环境保护设施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现代化温室、植物工厂等,并不局限于塑料大棚。
D项说法正确。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人造烟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尘埃,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寒流造成的损失,有效防御霜冻。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18题
2、【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无法完全依靠自身合成维生素,食物是人类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B:维生素E、维生素K的重要作用分别是抗氧化、延缓衰老和维持视力、免疫力
C: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属于后者
D:新鲜的西红柿、猕猴桃、辣椒等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正确。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按照能否自身合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自身合成的维生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K;另一类是不可自身合成的维生素,包含除了维生素D和维生素K以外的绝大多数维生素。不可自身合成的维生素需要通过食物获取。
B项错误。维生素E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具备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等作用;维生素K主要是具有凝血作用;维生素A具有提高免疫力,维护视力的作用。
C项正确。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中。
D项正确。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绿叶蔬菜和酸性水果。辣椒、茼蒿、菠菜、苦瓜、土豆、西红柿等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猕猴桃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3、【常识判断】
下列有关我国疫情防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2020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B:
2020年6月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
C:
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工作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报告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说法正确。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B项说法正确。2020年6月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C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第四十一条规定:“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D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根据该条规定,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而非向“公安机关”报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
4、【常识判断】“政权是从枪杆子中打出来的”,毛泽东的这句话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来的?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瓦窑堡会议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召开。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B项错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项错误。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重申了党对红军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D项错误。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召开。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9题
5、【常识判断】“十一黄金周”期间,学生小张来到曲阜孔子六艺城,体验和感受六艺。下列体验和感受与六艺对应正确的是:
A:身临周天子威武雄壮的祭祀和阅兵大典——御艺
B:与七十二贤人端坐杏坛蒙受哲人智慧启迪——数艺
C:坐着牛车体会周游列国的坎坷与艰难——礼艺
D:吟诵《大武》领略古代战争场面的浑厚与雄壮——乐艺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对应错误。身临周天子威武雄壮的祭祀和阅兵大典,对应的是礼艺中的“吉礼”和“军礼”。“礼”指礼仪、礼节,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以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有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
B项对应错误。与七十二贤人端坐杏坛蒙受哲人智慧启迪,对应的是书艺。“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相传孔子当年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书”指文字读写。“数”指算法,要求掌握算法原理,并运用于生产和生活。
C项对应错误。坐着牛车体会周游列国的坎坷与艰难,对应的是御艺。“御”指驾驭技术,也属于军体训练,要求掌握驾车驭马的节奏、技巧,并能胜任实战。
D项对应正确。吟诵《大武》领略古代战争场面的浑厚与雄壮,对应的是乐艺。“乐”指乐舞艺能,主要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六乐”包括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王之《大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使自然界更多(更强)地产生灾害性天气(气候)现象,包括有:
①雾霾 ②极光 ③温室效应 ④龙卷风
⑤酸雨 ⑥冰雹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正确答案:D
解析:①正确。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成分。
②排除。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③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④排除。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我国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尤其是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⑤正确。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它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所造成的。
⑥排除。冰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由一层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冰交替组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80题,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84题
7、【常识判断】水是透明、没有颜色的,但为什么海中的浪花却是白色的?
A:因为水花中有气泡
B:因为水中的水分子相互摩擦
C:因为水花中含有沙石
D:因为海水的含盐量高
正确答案:A
解析:水之所以是无色透明的,是因为水在不深的情况下,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透过。而浪花主要是由泡沫和一些小水珠组成,泡沫的表面是水膜,小水珠就像一些小棱镜,当光线照在泡沫和水珠上时,会在它们的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到泡沫和水珠内的光线,射出时又会碰到周围的泡沫和水珠的表面,又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最终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眼睛碰到这些光线,就会看到在日光下浪花呈白色。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下列对于作用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推出的铅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B:桨对水的推力是木船前进的动力
C:丢入池塘的石子没入水中后,在不同深度所受浮力不同
D:匀速行驶的汽车对放在车上的货物没有静摩擦力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推出的铅球在空中只受重力的作用,选项A说法错误;桨划水时桨对水有个作用力,此时水对桨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是木船前进的动力,选项B说法错误;石子在水中只受重力和浮力,所以浮力等于石子排开水的重力,即:浮力=液体的密度 石子的体积 g,所以丢入池塘的石子没入水中后,在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选项C说法错误;匀速运动的物体,所受各个方向合力为零,水平方向上只有静摩擦力,所以静摩擦力为零。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 )的原则。
A:民主集中制
B:少数服从多数
C:居民委员会成员集体决定
D:居民小组组长讨论决定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源于长江流域,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B:立夏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C:是通过观察地球周年运动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
D: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B项说法错误。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短,黑夜则一天比一天长。
C项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D项说法正确。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