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如果我能活到________的老年,我将在炉边宁静的睡梦中,寻找早年所熟悉的穿过绿色梅树林的小径。当然,那时候,今日年轻的梅树也未必已进入愉快的晚年,伸出有力的臂膊遮蔽着纵横的小径。________的古老钟楼,仍将________在金色的阳光中,发出在我听来是如此熟悉的钟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白发苍颜 饱经世故 矗立
B:白发苍苍 饱经风霜 兀立
C:白发苍髯 历经沧桑 直立
D:鹤发童颜 沐雨栉风 耸立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饱经世故”指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沐雨栉风”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二者均不能用来修饰“古老钟楼”,排除A、D。
第三空,“兀立”指笔直地挺立,与“直立”意思相近,但比较而言,“兀立”给人的视觉效果更突出,用在此处更能形容钟楼在历经风雨后仍然醒目地挺立在金色阳光中的意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2、【言语理解】一个人的心理只要是健康的,他就有自知之明,就有可能________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________的评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彻 恰如其分
B:如实 不偏不倚
C:客观 条分缕析
D:准确 鞭辟入里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 “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的评价”是对句中“自知之明”的对应解释。“自知之明”意为透彻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多指缺点)。“如实”“客观”都不能用来形容了解自己的程度,排除B、C。
第二空,填入词语应含有评价得很到位的意思。“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这里形容对自己的评价,用“恰如其分”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3、【言语理解】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________,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____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殊途同归 问题
B:大同小异 变异
C:异曲同工 偏差
D:不谋而合 歪曲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句中的“两者都告诫”可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之间的关系是,两种虽然说法形式不同,但用意一样。“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缺完全一致。填入句中与句意不符,排除D。
第二空,由句中的“极其细微的改变”到“极大差异”,可推知从初始条件的变化到最后结果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偏差”是比“极其细微的改变”大、比“极大差异”小的变化,填入恰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4、【言语理解】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是心灵的独舞。能够忍受孤独、勇于享受孤独的人并不多,在孤独中有大成者就更少。面对孤独,尤其是长时间的孤独,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所以,孤独是勇敢者的专利。小说家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因为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孤独是勇敢者的专利
B:孤独需要勇气
C:伟大的心灵需要独舞
D:孤独激发灵感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孤独是心灵的独舞,面对孤独需要很大的勇气,然后以小说家赫胥黎的话来说明灵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由此可知,最适合做文段标题的是C,它最形象,也更契合文段内容。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5、【言语理解】要防范因主观因素出现蔬菜生产“大小年”现象。2008年大蒜价格低迷,一些农户对种植大蒜失去信心。2009年大蒜减产三成,此后,蒜价一路上扬。因此,蔬菜生产要有计划,对种类、品种结构、上市时间都要保持信息对称,完善和健全农产品的检测和预警机制,以此来引导农民生产,稳定市场供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蔬菜价格波动是市场调节作用下的正常现象
B:蔬菜价格波动会打击农户继续种植蔬菜信心
C:政府应采取措施保证蔬菜价格稳定
D:政府应帮助农民合理规划和管理蔬菜种植
正确答案:D
解析:“因此”后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即蔬菜生产要有计划,对种类、品种结构、上市时间都要保持信息对称,完善和健全农产品的检测和预警机制。D项是“因此”后内容的同义转述。A项文段未体现。B项为结论前内容,非重点。文段强调的是要合理规划和种植蔬菜,C项强调的是蔬菜价格的稳定,与文段强调内容不一致,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6、【言语理解】7.“社会赞许与不赞许”是我们看待青少年行为最常选择的视角。对于不赞许的行为,就容易进行负面描述。因此不听话就成了叛逆(而不叫有自主性),不爱学习就成了不用功及偷懒(而不叫非学业性向较高),自然,喜欢上网也就成了网络上瘾(而不叫高度热衷网络)。
这段话意在说明:
A:人们对青少年的评价总是围绕着“好与坏”的二元判断标准进行
B:对青少年的评价多半是负面的
C:青少年大部分都不听话
D:青少年上网成瘾已成了社会现象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主要讲的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评价常以“赞许与不赞许”为价值选择点来进行二元判断。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①对于未能及时补充资本的开发商而言,行业冬天的最 的阶段可能仍未到来。
②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 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酷 处世
B:严酷 处事
C:严峻 处世
D:严峻 处事
正确答案:A
解析:严酷:残酷,冷酷。严峻:严厉,严格。①句意为行业冬天的最严重最残酷的阶段还未到来,故应选“严酷”,排除C、D。处事:处理事务,更强调具体做法。处世: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范围宽泛,往往被理解为社会经验、人生哲学的一个范畴。②句应选“处世”。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汉语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作为炎黄子孙的共同语,普通话推广不但要依托占绝大多数的境内言语者,还应考虑海外华侨华人的语言情况。精准推普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汉语情况,制定接受度高、标准合理的中华民族共通语标准,减少差异与隔阂,同心协力推动普通话的全球传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精准推普应与汉语国际化相结合
B:要推动普通话实现全球传播
C:适应汉语国际化的趋势,要精准推广普通话
D:普通话推广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的隔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汉语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然后指出普通话的推广不但要依托境内言语者,还应考虑海外华侨华人的语言情况;最后强调精准推普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汉语情况,制定接受度高、标准合理的中华民族共通语标准。综合分析可知,文段强调的是精准推普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汉语情况,即与汉语国际化趋势相结合。
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准确概括,当选。
B项指出要推动普通话实现全球传播,而文段论述的是如何做到精准推普,排除。
C项论述精准推普的必要性,未指出如何精准推普,排除。
D项论述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影响,并非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
9、【言语理解】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从国际背景看,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影响,以股票、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快速下跌。因为股票与房地产市场的下挫,全球范围内规模巨大的热钱把投机重点转到石油粮食上,导致石油和粮食这两项影响人类衣食住行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从国内看,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后,粮价继续在低价位徘徊,同国际市场的价差加大。与此同时,我国蔬菜、猪肉及许多材料的价格都在上涨,唯有粮食价格没有明显上涨。我国现有的粮食价格体系一旦“失守”,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不符合这段文字思想的是:
A:国内外市场的粮食价差及其扩大,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
B: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了威胁
C:国际热钱窥视中国粮食市场,将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D:大幅度提高国内粮食价格,缩小国内外价差,是我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策略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我国要“大幅度”提高国内粮食价格,事实上,这一做法也是不可行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有一次,就在一架民航客机即将着陆时,乘务员突然通知机上的乘客说“由于机场拥挤,无法降落,预计到达时间要推迟1个小时”,机舱里顿时一片抱怨之声,乘客们都在焦急等待着度过这段难熬的时间。几分钟后,乘务员又宣布“再过30分钟,飞机可以安全降落”,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又过了5分钟,广播里又说“现在飞机就要降落了”,尽管晚了十几分钟,乘客们还是喜出望外。
这段文字传达的道理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退一步海阔天空
C:道歉更易获得别人的谅解
D:适当的言语有利于稳定情绪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乘务员通过不断给人惊喜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乘客们因飞机误点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传达了“适当的言语有利于稳定情绪”的道理。只有D项突出了“言语”的作用,当选。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