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181

发布时间:2023-07-18 8:2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如何看待各项指标的起落调整?如何领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辩证用意?如何贯彻稳中求进的调控指引?________中国经济的复杂问题,需要________的专业剖析,更离不开格局宏大的战略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破解 具体而微

B:反观 一丝不苟

C:解读 返观内视

D:反思 条分缕析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结合前文的三个问句和后文的“需要……的剖析,更离不开……的战略思考”可知,此处说的是要解决中国经济的复杂问题,选“破解”或“解读”比较恰当。“反观”指反过来看,回过头来看;“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均未体现“解决”之意,排除B、D。
第二空,由“需要……更离不开……”可知,第二空应与“格局宏大”构成反义对应。“返观内视”指自我省察,与题意不符,排除C。“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与从小处着眼专业剖析的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3题

2、【言语理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选购家具时人们更________于选择带有环保标识的产品。本来有这样的意识是件好事,但我国并没有强制家具认证规定,国内也尚未________环保家具认证标准,现在国内市面上的认证机构________,环保标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趋向 公布 鱼目混珠 不一而足

B:倾向 颁布 鱼龙混杂 五花八门

C:热衷 确定 各自为政 良莠不齐

D:垂青 制定 形形色色 千奇百怪

正确答案:B

解析:第四空,句意说的是环保标识多而不规范。“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只能适用于人,不能形容“环保标识”,排除C。“千奇百怪”侧重于奇怪,与语境不符,排除D。
第三空,“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鱼龙混杂”比喻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句中强调的是认证机构的参差不齐,并未涉及真假问题,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

3、【言语理解】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突变在种群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巨大的变异,并构成种属的差异,甚至门纲的差异,于是新种形成,这就是中性突变学说。它最早由日本学者木村在1968年提出,后被人称为非达尔文进化。其实中性突变学说并不是反对自然选择,只是否定自然选择万能论。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A:进化不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而是中性突变的结果

B: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构成了新种

C:中性突变学说反对进化理论和达尔文学说

D:中性突变学说和达尔文进化学说都是进化理论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可知,A项混淆是非,与文意不符。
由文段可知,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经日积月累才有可能形成新种,B项说法过于绝对。
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中性突变学说并不是反对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是达尔文学说的核心部分,C项表述错误。
结合文段整体内容,可知D项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4、【言语理解】对久不更新、久不回复的政府网站,人们也没少投诉、批评,然而最终都________。因为这些投诉和批评根本不能制约、影响相关部门,甚至网页上的投诉窗口,在接到投诉信息后也只会自动回复诸如“您的信息已收到”等万能句式。一边积极地反馈意见,另一边则________,这就间接导致一部分官员有恃无恐,权当网站为摆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了了之 充耳不闻

B:于事无补 敷衍塞责

C:石沉大海 无动于衷

D:收效甚微 虚与委蛇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一些政府网站对人们的投诉、批评没有进行相应的反馈。“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而句意强调的是相关政府网站没有回复人们的投诉。“于事无补”与句意无关,排除B。“石沉大海”比喻始终没有消息,填入此处词义程度过重,排除C。“不了了之”指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收效甚微”指付出的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两者填入均符合句意。
第二空,由“一边……另一边则……”可知,所填词语与“积极地反馈意见”相对,表示不积极听取意见的意思。“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文段没有体现出“虚情假意”,排除D。“充耳不闻”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3题

5、【言语理解】流行总是在轮回,“怀旧情结”流行趋势大大激发了设计灵感。人们都愿意将一些能________流逝时光、让人静下心来欣赏的艺术品搬回家。生活节奏更快,生活环境更新换代也更快,企盼昨日重现的心情自然而然地高涨。过去最平常的物件,如今却变得异常新奇和珍贵,比如电风扇、煤油灯、红灯笼,从这些曾经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捕捉灵感,设计出一款款具有“怀旧情结”的艺术精品,是艺术设计________的新现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念 别出心裁

B:憧憬 推陈出新

C:留恋 标新立异

D:追忆 返璞归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憧憬”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此处用来形容“流逝时光”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由“从这些曾经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捕捉灵感,设计出一款款具有‘怀旧情结’的艺术精品”可知,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相比,“返璞归真”填入句中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6、【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起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他早上爬起来喝了两杯牛奶。

B:羚羊一听到动静就跑起来了。

C:夏天六点钟,太阳升起来了。

D:鲤鱼用力跳起来越过了堤坝。

正确答案:B

解析:A、C、D三项“起来”均有实际意义,表示自下而上。B项“起来”作用已虚化,无实际意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7、【言语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________,都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的艰苦奋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 百废待兴 不屈不挠

B:唾手可得 筚路蓝缕 手胼足胝

C:易如反掌 一穷二白 卓尔不凡

D:一步登天 峰回路转 坚忍不拔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理想实现的艰难。“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符合句意。“理想”与“易如反掌”“一步登天”不搭配,排除C、D。第二空,与“艰苦奋斗”相对应,填“筚路蓝缕”“手胼足胝”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8、【言语理解】①甲午战争前后共举办15年,有七期毕业生
②最早兴办的新式军事教育机构是1885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的武备学堂
③据史载,最早装备西洋新式武器的大规模部队是太平天国末期的淮军
④但他们后来成为袁世凯编练新军的主要干部,也构成后来北洋系军阀的骨干
⑤该学堂的设立本是中法战争的结果之一,目的是培养下级军士和军官
⑥其毕业生在当时处于低位,在甲午等战事中发挥作用甚小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⑤⑥④③

B:③②⑤①⑥④

C:②③⑥①⑤④

D:③②⑥①④⑤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②也是③中“据史载”的内容,且依据时间顺序,③的“太平天国末期”应在②的“1885年”之前,故排除A、C。⑥的“发挥作用甚小”与④的“成为……主要干部,也构成……骨干”构成转折关系,⑥④应紧密相连,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32题

9、【言语理解】选择是痛苦的,企业变革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________重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眼光既要向外,准确看到新时代环境的改变及趋势,又要向内,重新________企业自身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蜕变 审视

B:涅槃 考量

C:改造 打量

D:转化 检视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对应横线后的“重生”,所填词语应强调变化巨大。“蜕变”泛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涅槃”有重生之意;“改造”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的意思。三个词语均符合句意。“转化”指转变、改变。其语义程度较轻,不符合题意,排除D。
第二空,此处意为在“重生”过程中,企业家要重新定位企业自身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审视”指认真端详,与自我内省的文意符合。“考量”指考虑思量,不含有“看”的意思,不能用于“眼光向内”的语境,排除B。“打量”指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不能形容企业家对企业自身状况的内省,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9题

10、【言语理解】我们在大脑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将课本以外的书籍取来阅读,(       )这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近的一种消遣品。(       )我们既然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

A:因此 因而

B:那么 因而

C:那么 因为

D:因此 因为

正确答案:D

解析:经过分析,第一个空前后的两个分句之间为因果关系,故选“因此”;“因而”与“因为”引导的都是表因果关系的句子,但二者在句子中应用的位置不同,“因为”引导的是原因,“因而”引导的是结果,“以它当作消遣品”正是“没有严格的选择”的原因,故第二个空选“因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