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关于太阳系相关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彗星的尾巴主要是灰尘和气体
B: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强的电磁波辐射源
C:1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D:类木行星和类地行星主要区别在于公转周期的长短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彗尾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像扫帚,是彗星接近太阳时形成的。
B项说法正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强的电磁波辐射源,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常态化发出可见光的天体。
C项说法正确。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的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AU。1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108千米。
D项说法错误。按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类地行星主要由石、铁等物质组成,体积小而密度大;类木行星主要由氢、氦、冰、氨、甲烷等物质组成,体积大而密度小。两者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公转周期的长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设置了御史府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B: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官员侵害百姓
C:监察体系相对独立,确保监察权独立运作
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正确。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秦代开始形成的,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
B项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权力运行的有效性)而设立的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D两项正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中央(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单线联系、单线领导)的相对独立体系。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相对独立与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机构的上下一体,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12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14题
3、【常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山东省与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东西两侧而得名
B:湖南省与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南北两侧而得名
C:河南省与河北省因位于黄河南北两侧而得名
D: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位于珠江东西两侧而得名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正确。山东省与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东西两侧而得名,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
B项正确。湖南省和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南北而得名,湖南省简称湘,湖北省简称鄂。
C项正确。河南省和河北省因位于黄河南北而得名,河南省简称豫,河北省简称冀。
D项错误。两宋时期以广信为界,以东为广南东路,以西为广南西路,从而形成日后广东、广西之分的格局,珠江东西向横穿广西、广东两地,因此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并非因位于珠江东西两侧而得名。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4、【常识判断】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印度都有人获奖
B:《雪国》是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C:《百年孤独》是获奖作品
D:列夫·托尔斯泰是获奖作家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正确。中国的莫言和印度的泰戈尔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B项正确。《雪国》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C项正确。《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D项错误。列夫·托尔斯泰未曾获过诺贝尔文学奖。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1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15题
5、【常识判断】煤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CO2,也含有一定量的SO2,还可能含有CO。某市环保部门监测发现,该市郊区的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周围的树木枯萎情况比上一年严重。造成树木枯萎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CO的超标排放
B:CO2的超标排放
C:排放SO2导致的酸雨
D:排放CO2导致的酸雨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不选。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人体内缺氧。而植物没有血红蛋白,因此其不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B项不选。二氧化碳是无毒气体,不会造成树木枯萎。
C项当选。二氧化硫飘到大气中,溶于云层中的水生成亚硫酸,再随雨落到地面上,从而形成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D项不选。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等大气环境问题。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6、【常识判断】在天文学上,月亮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相变化。我国古人把月相变化定名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残月五个主要阶段。下面诗句中,描述满月的是:
A: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朝霞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正确答案:B
解析:“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出自宋代的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意思是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残月显然不是满月,A项说法错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满月(望)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B项说法正确;“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暮江吟》,意思是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一弯新月不是满月,C项说法错误;“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其一》,文中的“月如钩”显然不是满月,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下列古语体现没有特权、人人平等的是:
A: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B: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C: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意为依据时代的特点而出台法令,针对社会的现实而制定礼仪;B项不符合题意,意为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去以身试法,指法律的权威;C项不符合题意,意为法律没有授权的不要做,法律规定的责任必须完成,法律没有禁止的可以做,指依法行事;D项符合题意,意为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
B: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长时间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
C:花盆经常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部无氧呼吸,吸收无机盐
D:清洗疑似破伤风杆菌感染的伤口以防细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
正确答案:C
解析:酿酒过程中,加入酵母菌后先让它们进行有氧呼吸,使进行大量繁殖;过程中产生水使其淹没,处于无氧环境,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选项说法正确。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细胞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故稻田需要定期排水,B选项说法正确。花盆经常松土是为了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C选项说法错误。对疑似破伤风杆菌感染的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细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D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
B:《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C:《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
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
正确答案:B
解析:《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A项正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B项错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C项正确;《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高低决定着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竞争力强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多,而竞争力弱的企业则获得的利润少。这是市场经济的:
A:利益刺激功能
B:优胜劣汰功能
C: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D:
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各选项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A项利益刺激功能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B项优胜劣汰功能是指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只有获得可持续利润的企业才能长久生存和发展,反之就会被淘汰。
C项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高低决定着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竞争力强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多,而竞争力弱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少。
D项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获得赢利就会产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动机,企业间的竞争便会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