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如今社会上的骗子骗术不断升级,为了这些行骗的手段他们可谓是________,花样百出,使得老百姓________。因此,为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和增强辨别能力,政府广开宣传渠道是________的大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殚精竭虑 防不胜防 迫不及待
B:殚精竭虑 谈虎色变 迫不及待
C:挖空心思 防不胜防 刻不容缓
D:挖空心思 谈虎色变 刻不容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可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判断。“殚精竭虑”形容用尽了心思。常用于褒义语境。“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含贬义。对社会上的骗子骗术,作者的态度显然是否定的,故应填一个偏贬义的词语,排除A、B。第二空,“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防不胜防”形容防备不过来。对应“花样百出”,应填“防不胜防”,排除D。将C项代入第三空验证,“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许拖延。用来形容政府广开防骗宣传渠道的紧迫性,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①后果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有着另一个更常用的名字——小儿麻痹症
②同天花一样,脊髓灰质炎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③80后的同龄人中,还偶尔可见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受害者,一侧或双侧腿部肌肉萎缩,是他们的特征
④人类已经消灭天花,下一个目标就是脊髓灰质炎
⑤他们的神经系统被病毒侵袭,导致肌肉发生不可逆的麻痹,造成瘫痪甚至死亡
⑥但与死亡率很高的天花不同,只有1%左右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者会被病毒毁掉一生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⑤①③
B:①⑤③②⑥④
C:③①④⑤⑥②
D:②④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从首句入手,对比①、②、③、④。①指出了脊髓灰质炎的另一个名称;②指出脊髓灰质炎同天花一样,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③介绍了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特征;④指出人类已经消灭天花,下一个目标就是脊髓灰质炎。由此可见④引出脊髓灰质炎的话题,作为首句最恰当,排除B、C、D。验证A项,④首先引出脊髓灰质炎的话题,②⑥介绍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的异同点,⑤的“他们”指代⑥末尾的“脊髓灰质病毒感染者”,⑤①③介绍患者的特征,逻辑合理,行文流畅。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47题
3、【言语理解】
21世纪初,人口、经济和环境压力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条件,使新出现和重现的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显示,________________。而想要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开展工作,加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一起应对疾病暴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
B:
应对疾病防控挑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取预防措施
C: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防范疾病及其他公共卫生威胁
D:
建立一个实现各国数据共享的传染病数据库迫在眉睫
正确答案:C
解析:
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部位置,所填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指出21世纪初,各种因素形成的独特条件使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横线后提出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办法,即加强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应对疾病暴发。横线处应表达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威胁单一力量是无法解决的,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无法与后文衔接,排除。
B项,“预防措施”与文段无关,后文并未介绍预防措施,排除。
D项,“传染病数据库”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2题
4、【言语理解】基础教育是受政治、经济、文化、舆论乃至学界深度影响的领域。学业负担有其自身发生的逻辑链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负担问题,既是一个客观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被社会舆论“建构”出来的主观存在。不同家庭、学校和学生所感受的学业负担与政策意图治理的学业负担可能大相径庭。学业负担问题的治理也受到教育内外部多重因素的掣肘,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公私合作而非对立,发挥双方的优势,对包括缓解学业负担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均有意义。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学业负担问题涉及主客观综合因素
B:学业负担有其自身发生的历史与现实逻辑
C:学业负担问题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度影响
D:缓解学业负担问题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负担问题,既是一个客观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被社会舆论‘建构’出来的主观存在”可知,学业负担问题涉及主客观综合因素,A项理解准确,排除。
B项,由“学业负担有其自身发生的逻辑链条”可知,“有其自身发生的历史与现实逻辑”理解准确,排除。
C项,由“基础教育是受政治、经济、文化、舆论乃至学界深度影响的领域”“学业负担问题的治理也受到教育内外部多重因素的掣肘”可知,学业负担问题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度影响理解准确,排除。
D项,由“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公私合作而非对立,发挥双方的优势,对包括缓解学业负担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均有意义”可知,推动基础教育有助于缓解学业负担问题,“缓解学业负担问题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因果倒置,理解不准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个人外币存款额已突破10亿美元;在该行累计发放的20亿美元外汇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居民个人存款。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天蓝釉是清代康熙年间首创的名贵色釉之一,由天青釉演变而来,是以钴、铜、钛、铁等多种金属元素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条件下烧成。其釉色浅蓝,釉质莹洁清雅,似蓝色的天空,故名“天蓝釉”。康熙年间的天蓝釉器多为小件器皿,笔洗较多,其次是观音尊、双陆尊、大件器有觚、尊等。其中,天蓝釉刻菊花纹长颈瓶造型别致,胎质细腻,釉色淡雅宜人,纹样清晰,刻画线条纤细,为康熙天蓝釉瓷的代表作。
这段文字没有提及康熙天蓝釉瓷的:
A:
主要产地
B:
得名原因
C:
器型特点
D:
呈色原理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天蓝釉瓷的主要产地文段没有提及,当选。
B项文段有提及,可由文段第二句“其釉色浅蓝,釉质莹洁清雅,似蓝色的天空,故名‘天蓝釉’”推知,排除。
C项文段有提及,可由“天蓝釉器多为小件器皿,笔洗较多……大件器有觚、尊等”推知,排除。
D项文段有提及,可由文段首句“天蓝釉……是以钴、铜、钛、铁等多种金属元素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条件下烧成”推知,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
7、【言语理解】在户籍新政推出一年后,西安再出“狠招”: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在一系列新政的________之下,年初以来新迁入人口已达21万人,直逼去年迁入人口总量。有媒体报道西安“抢人才”盛况时,配上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长安喜不自禁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典故加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催生 说明
B:叠加 烘托
C:护持 渲染
D:效应 描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再出‘狠招’”“一系列新政”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多重新政的累加效果,“叠加”指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与前面的“系列”对应恰当,且“政策叠加”为习惯表达。“催生”常用来比喻催促作品问世。“护持”指维护保持。“效应”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三者均无法与“系列新政”构成呼应,排除A、C、D。
验证第二空,媒体报道西安“抢人才”盛况时配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典故能突出艺术的效果。“烘托”指陪衬、使明显突出,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0题
8、【言语理解】社会的和谐,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即仁爱为________基础的,也是以执政者怀抱民本思想执政为民、惠及民生为基础的。可以说,正是传统仁爱思想和民本思想的有力________,才确保了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思想 维护 革故鼎新
B:情感 维系 绵延不绝
C:精神 维持 历久弥新
D:理论 维稳 山高水长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可知,这种基础是“情感”或“精神”的,排除A、D。
第二空,“维系”侧重“系”,强调使联系起来,不涣散。“维持”侧重“持”,强调保持状态。由“确保了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延续不断,应选“维系”。
第三空,“绵延不绝”填入符合我国历史悠久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
9、【言语理解】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一户3口的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中国古代城市最早出现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中国历史上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
C:规模较小的城市即使没有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也不会出现治安、卫生、交通等问题
D:古代城管的职能综合了现代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机关的部分职能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提到“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并非最早的古代城市出现在夏商周“三代”时期,A项表述错误。B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说明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是临淄。C项,文段未涉及且表述绝对。D项为文段最后两句话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10、【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笑,只是细节,本不是大事,但某些官员不合适的笑,能让人捕捉到他们的冷漠与失职
B:城管处在政府权力的边界,是老百姓最容易看到的政府人格形象,也是官民积怨最容易发泄的情绪出口
C: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公司高管因向政府官员、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而被立案侦查
D:有一次我去一个著名的“造假村”做调研,他们用面粉和糖来做一些板蓝根之类的假药,结果脱贫致富了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存在逻辑错误,“政府官员”“医生”是人,不能与“医院”并列。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