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149

发布时间:2023-07-14 2:4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鲨鱼是海中的恐怖杀手,表皮多呈单调的灰色。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在潜近猎物时,不容易被发现的一种保护色,但事实不然。动物的体色有多种功能,除了掩护(保护)自己外,还有向同类异性炫耀的作用。鲨鱼的眼睛跟多数鱼类一样,有一显著的不同点是,它的视网膜上只有分辨明暗的杆状细胞,任何东西在它们的眼中只是不同层次的“灰色”而已。因此,即使有了缤纷多彩的体色,然在异性眼中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进化上的一种“消费”。所以它们就一直保持着最纯朴的体色——灰色。
从这段文字中提炼的寓意不正确的是:

A:觉得世界是单纯的人,他自己也可能是一个单纯的人

B:单纯的人如果以为世界都是单纯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C:单纯的人如果以为世界都是单纯的,不一定造成严重的后果

D:不论人还是动物,简单的生理机制是形成单纯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把形成单纯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生理机制”,明显与常识不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________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故乡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异乡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________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________的风吹雨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天动地 凄恻 接二连三

B:石破天惊 凄迷 三番五次

C:惊天动地 凄苦 屡见叠出

D:石破天惊 凄冷 屡次三番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不能形容“台风暴雨”,排除A、C。
第二空,文意为故乡的雨听上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而“于今在异乡回味”,在之前的感受之外,“再笼上一层________”,可见再笼上的是另外的感受,语义上更递进一层,“凄冷”与之前“凄凉”意思很相近,不符合要求,排除D。“凄迷”指悲伤怅惘、迷茫。契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3、【言语理解】

所谓压力测试,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或假设的)极端市场情况下(如利率骤升100个基本点、某一货币突然贬值30%、股价暴跌20%等),测试其表现状况,看能否经受这些市场变量突变所带来的压力。银行压力测试就是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压力测试主要关注极端情况下所发生的风险

B: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

C:压力测试有助于考察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健性状况

D:压力测试能有效避免或降低极端风险对银行带来的冲击

正确答案:C

解析: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土地流转有助于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非完全正相关。规模经营主体或大户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是事实,但他们在耕种大面积土地时,很难像小户一样实现精耕细作,很可能出现土地产出率降低和经营亏损。因此,土地流转规模就不该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个度。如果缺少度的把握而任由土地大面积流转,经营规模是变得可观了,单产却没像预期那样增加,这种流转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土地的流转规模应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

B:对土地流转的规模效应目前存在认识误区

C:土地流转应引导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

D:土地流转面积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弊大于利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然后以转折词“但”指出,我国土地流转存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非完全正相关的问题,并具体解释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以 “因此”给出对策,即土地流转规模就不该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个度,并强调了缺少度的把握的土地流转意义不大。文段的重点是“因此”之后的内容,即土地流转的规模要有个度,C项是对此的准确理解,当选。A项的“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无中生有,排除。B、D两项均指出了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但未明确指出应该怎么做,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

5、【言语理解】“坏人”该不该有律师?在法治原则尚未确立的社会,可能会是一场无休止的争论,但现代法治环境中,作为最基本的底线共识,却不应有撕裂。任何社会成员,在未经法院判决之前,都不得认定为有罪,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由此出发设计并运转的法治秩序,对任何一个公民的罪与非罪,认定需要有非常严苛的法律程序。在此之前,律师为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为其合法权益进行辩护,都不该被非议,更不能暴力相向。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律师不该为“坏人”辩护

B:只有律师能保障无罪推定原则的平等实施

C:无罪推定原则适用任何犯罪嫌疑人

D:公民的罪与非罪,由律师辩护而定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坏人”该不该有律师的发问引出无罪推定原则,说明在认定有罪之前,公民都有请求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的权利。A项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B项“只有”表述绝对,排除;D项偷换概念,应为“由法院判决而定”。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6、【言语理解】我国的大禹治水传说和西方的诺亚方舟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中西文化的美丽景观,“娴静”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跃动”的西方文化相映,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相辅,________我们走向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启发我们________中西文化的特质和精髓,促使我们相互借鉴、彼此“扬弃”,绘写多彩的人类文明图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领 思考

B:指引 拷问

C:引导 思索

D:指示 追寻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带领我们走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指示”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D。
第二空,“特质和精髓”是指对中西方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拷问”指拷打审问,泛指用刑逼供,与文意无关,排除B。“思考”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索”指思考探求。对待中西方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我们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强化认识,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求,“思索”更符合文意,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

7、【言语理解】下列每组前后两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现在他思想很步。他要求是好事

B:最近超市的买卖起来了。他上了春晚,一下子就

C:你的我是看在眼里的。这回真了您

D:月色便在这水汽里。遥望远山一片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进步”在前一句是形容词作谓语,在后一句是名词作宾语。C项“辛苦”在前一句是名词,在后一句是动词。D项“朦胧”在前一句是动词,在后一句是形容词。B项“火”在两句中都为谓语,表火热、火爆,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8、【言语理解】我国的大禹治水传说和西方的诺亚方舟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中西文化的美丽景观,“娴静”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跃动”的西方文化相映,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相辅,________我们走向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启发我们________中西文化的特质和精髓,促使我们相互借鉴、彼此“扬弃”,绘写多彩的人类文明图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领 思考

B:指引 拷问

C:引导 思索

D:指示 追寻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带领我们走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指示”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D。
第二空,“特质和精髓”是指对中西方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拷问”指拷打审问,泛指用刑逼供,与文意无关,排除B。“思考”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索”指思考探求。对待中西方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我们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强化认识,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求,“思索”更符合文意,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

9、【言语理解】尽管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上看,农业所占的比重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但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粮不稳。没有广大农民的普遍小康,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会不稳,实现全面小康和高水平小康的战略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大局,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能只算GDP贡献率一本账,更要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这本大账。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A:农业的基础地位

B:农村的经济发展

C:农民的生活质量

D:农村的社会稳定

正确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一句强调无粮不稳。第二句强调农村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三句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稳定全局。三句话都围绕农业的基础地位展开论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文段强调内容。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红杉树是地球上仅存的红木科树种之一。美国红杉树公园有一片高大挺拔的红杉,躯干通体绛红,冠上枝桠遮天蔽日,根部直径达到8米。据说世界上最高的红杉在澳大利亚,不幸其主干毁于雷电,最终定格在了75.2米。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程,在成长中尽快长高、长大就能争取到更多的阳光,根部粗壮之后,从地下获得的水和养分也会增加。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树的长成也需要天时、地利

B: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也就没有发展

C:万物生长靠太阳

D:能生存下来的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红杉树的高大引出观点“树木的生长也是竞争的过程”,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故文段围绕“竞争”展开,只有B项与此相关。C项,文段不是在强调太阳对万物成长的重要性,而是说树木在竞争中能争取更多的阳光。A项“需要天时、地利”、D项“适应变化”都无从体现。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