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141

发布时间:2023-07-12 23:5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山雄伟,海辽阔,经奇幻,中国自古便有奇书《山海经》。作为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________的奇书,《山海经》在现代学者的眼中________,“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悠悠千载的历史造就了令人________的想象力。而现在,书中那些________的世界经由影视转码,频繁登上大银幕、小荧屏。这个暑假,无论是在院线里刷新票房数据的《捉妖记》,还是在网络视频累计超百亿次点击量的《花千骨》,其源头设定都与《山海经》不无关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荒诞不经 脍炙人口 瞠目结舌 千奇百怪

B:脍炙人口 光怪陆离 荒诞不经 瞠目结舌

C:光怪陆离 脍炙人口 头晕目眩 荒诞不经

D:脍炙人口 荒诞不经 瞠目结舌 光怪陆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由“在现代学者的眼中”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现代学者对《山海经》这本书的评价。“脍炙人口”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可以用来形容《山海经》其书,而不能表达学者的评价,排除A、C。
第三空,“荒诞不经”与“令人”搭配不当,排除B。
第一空填入“脍炙人口”符合句意;第四空用“光怪陆离”描述书中塑造的奇幻世界也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9题

2、【言语理解】我们要时刻牢记,农民是农村改革创新的________,农村改革创新靠的是农民,为的也是农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人

B:主体

C:主持

D:主创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靠的是农民,为的也是农民”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农民在农村改革创新中起主要作用。“主体”意为事物的主要部分,契合句意。“主人”“主持”“主创”明显不合句意,排除A、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1题

3、【言语理解】苏轼也擅长书法,他________颜真卿,但能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效法 别开生面

B:模仿 独树一帜

C:取法 不落窠臼

D:仿照 匠心独运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模仿”“仿照”的层次较低,仅停留在复制层面。“效法”“取法”则是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由常识可知,苏轼的书法流派源自颜真卿,与此义相符的为“效法”“取法”,排除B、D。
第二空,对应后句的“并称宋代四大家”,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苏轼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文段说的是苏轼的书法有自己的风格,而非另外开辟了新的局面,排除A。“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填入符合句意,且“窠臼”也能与前句的“取法颜真卿”形成呼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4题

4、【言语理解】陈老师说:“童欣,这几天老有人告你的状,请你拿一面镜子仔细地照照自己。”
陈老师是否要童欣去拿镜子照?

A:要去拿镜子照

B:有镜子不需要照

C:与此无关

D:不知道

正确答案:C

解析:“请你拿一面镜子仔细地照照自己”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意为:请你好好地反省一下,检查一下自己的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我们惊叹于威尼斯舟船往来的水上风貌、赣州古城地下排水设施“福寿沟”的巧夺天工。这些集聚功能性与艺术性,并能够绵延千载的城市风貌,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在城市的规划思路中,深深地镌刻了“人”的考量:如何让人的生活得到最大便利,如何照顾人的物质情感需求。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高置于规划思路的核心位置,既指向柴米油盐的丰沛,也承载弦歌礼乐的厚重,城市才会呈现出既快节奏又带温度的面貌。
下列选项与上文作者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是:

A:如何让城市呈现出既快节奏又带温度的面貌关键在“人”

B:要重新审视城市的基础功能,深刻思索城市的文化内涵

C:城市不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要满足精神需求与文化享受

D:城市设计是技术,更是文化与艺术

正确答案:B

解析:

由“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才会呈现出既快节奏又带温度的面貌”可知,A项正确。由“如何照顾人的物质情感需求”可知,C项正确。由“这些集聚功能性与艺术性”“既指向柴米油盐的丰沛,也承载弦歌礼乐的厚重”可知,D项正确。文段强调的是城市规划应注重以人为本,并未体现“重新审视城市的基础功能”的意思,B项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3题

6、【言语理解】一个人的心理只要是健康的,他就有自知之明,就有可能________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________的评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彻 恰如其分

B:如实 不偏不倚

C:客观 条分缕析

D:准确 鞭辟入里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 “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的评价”是对句中“自知之明”的对应解释。“自知之明”意为透彻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多指缺点)。“如实”“客观”都不能用来形容了解自己的程度,排除B、C。
第二空,填入词语应含有评价得很到位的意思。“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这里形容对自己的评价,用“恰如其分”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7、【言语理解】饮食偏好和进餐模式在人的儿童阶段已形成,而儿童时代的食品选择和饮食习惯将会对人的一生造成重要影响。收集的证据显示,在短期内电视广告会影响2至11岁儿童对食物和饮料的偏好和购买“要求”,对于他们的消费习惯同样产生不小的影响。目前的食品和饮料的构成和电视上狂轰滥炸般的儿童食品广告给儿童的长期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险。
通过这段文字可看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B:儿童时代的食品选择和饮食习惯会影响一生

C:电视广告会影响儿童的偏好和购买“要求”

D:垃圾食品电视广告会影响儿童健康

正确答案:D

解析:本段文字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目前的食品和饮料的构成和电视上狂轰滥炸般的儿童食品广告给儿童的长期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险。”此句前面都是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铺垫。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社会对翻译的依赖日益加大,这提升了翻译的社会地位。然而人们往往忽视翻译在交际中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将翻译同战争带来的苦痛关联起来,认为翻译在侵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偏见逐渐萎缩到文学的范畴,长期以来中外文学艺术与影视作品中的译者大多是叛徒、内奸等人物形象,将歪曲的翻译形象源源不断地灌输到公众意识之中。
这段文字主要想说的是:

A:战争是对翻译产生偏见的始作俑者

B:翻译反面角色产生的背景

C:翻译不该承受的偏见之痛

D:艺术作品扭曲了翻译的社会形象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翻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接着以“然而”作转折指出,人们对翻译有了偏见,忽视了其在交际中的作用,认为翻译在侵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进一步说明这种偏见不断萎缩到文学的范畴。由此可知,翻译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偏见。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D两项未提及翻译承受的偏见,非文段主旨所在;A项只提及战争对偏见的影响,未指出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作用,不够全面。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9、【言语理解】下列语句表达上有错误的是 。

A:年过六旬的陈大爷万万没有想到,熟知山林植物的他竟然会因为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

B:白蚁是营巢群居的害虫,性喜隐蔽,繁殖力强,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开展防治白蚁的群众运动。

C:伊朗外交部28日说,伊朗将采取措施,报复那些为其民航客机在国外购买燃油和备件制造困难的“野蛮制裁”。

D:法律上对客观事实的认定需要严谨的证据链条证明,对缺乏证据支持的情况一般不予认定。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省略不当造成成分残缺,应该在“野蛮制裁”后加上“行为”。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9题

10、【言语理解】阳春三月,渭北高原还有些许凉意,路上吆车挑担的老汉后生,地里挎篮挑野菜的女子,都还没有褪去那一身________,路边的白杨依然枯着,不过细看那秃着的枝枝桠桠上,分明已经有了________的鹅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厚实 零零散散

B:冬装 斑斑驳驳

C:臃肿 星星点点

D:笨重 稀稀拉拉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不过细看那秃着的枝枝桠桠上……分明已经有了……”可知,有了少许的鹅黄,“斑斑驳驳”意为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大多指植物和其他物体将阳光阻挡而产生的光斑。修饰鹅黄的嫩芽不恰当,排除B。题干为散文化的语境,“星星点点”比“稀稀拉拉”“零零散散”更适合题干的语体,故选“星星点点”更恰当,排除A、D。
验证第一空,用“臃肿”也比“厚实”更能表现女子穿着多的形态。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