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2126

发布时间:2023-07-10 16:00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关于我国省会城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昆明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会城市

B:乌鲁木齐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南缘

C:武汉的水运很发达是因为淮河流经该城市

D:杭州日出时间早于太原是由于其纬度更低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说法错误。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会城市。
B项说法正确。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C项说法错误。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因此水运很发达。淮河不流经武汉。
D项说法错误。杭州的日出时间早于太原是由于两地的地方时区相同,但经度不同。杭州的经度为E120°09′,太原的经度为E111°30′,相对来说,杭州在太原的东方,因此日出时间更早。
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临川四梦”是由明代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所作,其中不包括:

A:《牡丹亭》

B:《西厢记》

C:《邯郸记》

D:《南柯记》

正确答案:B

解析:A、C、D选项正确。“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B选项错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是中国元代戏曲剧本,王实甫所作。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3、【常识判断】关于中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B:《黄帝内经》是黄帝所著的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典籍

C:中医的四诊是指望、闻、问、切

D:针灸是两种不同治疗疾病方法的合称

正确答案:B

解析:《黄帝内经》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B项“黄帝所著”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是异养型生物

B:木耳属于植物界

C: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D:病毒的细胞为原核细胞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也有一些种类为部分或完全异养型。部分异养型植物如食虫植物、某些寄生植物(槲寄生、桑寄生等)。典型的异养型植物主要是一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大花草等。
B项错误。黑木耳在植物分类上,属于真菌类,是腐生类生物。它的生长繁殖和阳光无关,所以不是植物。
C项正确。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
D项错误。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下列关于气候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全球变暖

B:地球大气对流层的气温呈上热下冷的状态

C:台风、沙尘暴和泥石流均为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D:梅雨发生季节正是我国梅子的黄熟季节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错误,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对流层气温约降低0.6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因此地球大气对流层的气温应是呈上冷下热的状态。ACD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

“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下列说法中,与防范应对“灰犀牛”事件思路有关的一项是:

A: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D: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正确答案:A

解析:

完整解析:“灰犀牛”事件一般指问题很大、早有预兆,但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导致严重后果。防范应对“灰犀牛”事件,应谨慎对待,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制订好预案,防患于未然,善于从各种征兆和苗头中发现其蕴含的重大风险,抓住要害、果断决策。

A项当选。“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意思是明智的人在灾祸没有萌生的时候就加以防范,聪明的人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危害会预先进行估计。A项与防范应对“灰犀牛”事件思路有关。

B项不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是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其没有体现出防患于未然,与防范应对“灰犀牛”事件思路无关。

C项不选。“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强调的是矛盾相互转化,没有体现防范风险的观点,与防范应对“灰犀牛”事件思路无关。

D项不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意思是一间房子不能管理好,怎么能管理整个国家呢?该句强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其与防范应对“灰犀牛”事件思路无关。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14题

7、【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秋天的诗句,产生年代最早的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D: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的《九歌·湘夫人》。B项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登高》。C项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D项出自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宋玉(约前298年—约前222年)的《九辩》。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

A:物理学方面

B:数学方面

C:万有引力学方面

D:力学方面

正确答案:D

解析: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发表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下列各大洲中,土地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正确答案:D

解析:

亚洲和欧洲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非洲虽是第二大洲,但是三分之一的面积为沙漠,且非洲人口众多,已超过10亿,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可开发利用资源占全洲90%以上,且人口只有4亿多人,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兴安岭在我国黑龙江省境内,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林区

B:内蒙古是中国发现岩画最丰富的地区

C: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世界著名的玉米带

D:辽宁省在中华民国时期被称为奉天省

正确答案:A

解析:大兴安岭位于我国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是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所以并非全部位于黑龙江省境内。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