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108

发布时间:2023-07-07 22:5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社会重视老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在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各种事情上,这自然是对的,但同时还需要关注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发现、发觉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加以支持,提供条件和方便,进行组织引导,这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家庭的贡献,减轻他人的负担,更有利于老年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组织引导老年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

B:关注老年人更应当组织引导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C: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可以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利于长寿

D:老年工作的重点是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事情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关注老年人除了帮助他们解决不能做的事,还需要关注他们能做的事;接着指出这么做的益处。
文段是从“社会重视老年工作”的角度来展开的,即重在指出社会应该怎么做,而C项侧重于老年人应怎么做,排除。D项明显不是论述重点,排除。A项迷惑性比较大。比较A、B两项,B项“关注老年人”与文段的“社会重视老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在……,但同时还需要关注……”的表述更贴近,B项更贴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苏某离婚后心情很坏,无心打理美容院,生意每况愈下。

B:图书馆在校园里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期末来临时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C:学生们认为,能在高中时期接受知名教授一对一的科研指导,机会难能可贵。

D:这种来自中国的古老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欢迎,贵族名流也趋之若鹜。

正确答案:A

解析:“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用于描述图书馆在校园里的地位不恰当,排除B。“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用来搭配“机会”不恰当,排除C。“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与D项感情色彩不符,排除。“每况愈下”指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用在A项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3、【言语理解】在传统的社会中,________没有当下所谓“诚信档案”,________一个人的诚信档案存在于全体社区成员的心里与口碑中,________可以代际相传,诚信缺失的风险成本很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但是 而且

B:不但 而且 所以

C:因为 所以 并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意可知,第一、二空之间,“没有当下所谓‘诚信档案’”与“诚信档案存在于全体社区成员的心里与口碑中”构成转折关系。“不但……而且……”表递进,“因为……所以……”表因果,“即使”和“但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故可排除不表转折的B、C、D。验证第三空,“而且”代入,表示后文的“可以代际相传”和前文“诚信档案存在于全体社区成员的心里与口碑中”是递进关系,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4、【言语理解】生产性保护作为中国非遗保护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缔约国的重视。低层次模仿绝不是生产性保护的应有之义。模仿是传承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对既有的艺术佳作进行模仿,尽管能在审美上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甚至打开原作未能表现的艺术空间,也能提供诸多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存在;但一窝蜂地“再创作”,对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类非遗项目的伤害尤为巨大。它非但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手工技艺作品的格调,更动摇了手工技艺类项目存在的根基。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说明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手段

B:介绍中国手工技艺类项目非遗保护的经验

C:阐述一定程度的模仿属于生产性保护的一种

D:强调低层次模仿对非遗保护的影响弊大于利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生产性保护是中国非遗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低层次模仿绝不是生产性保护的应有之义。接着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存在,但一窝蜂地“再创作”不仅保护不了传统手工艺,反而会降低其格调、动摇其根基。由此可见,文段意在强调的是低层次模仿对非遗的影响弊大于利。D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A、B、C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国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能够形成热潮,原因还在于历史对于80年代“文化批判”之矫枉过正倾向的一种修正和制衡。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看到,将中国现实中的一切丑恶现象都与传统文化挂起钩来,是对传统文化的莫大误解;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不但不可以否定,而且是应当大力弘扬的。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80年代的“文化批判”存在矫枉过正的倾向

B: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误解

C:“国学”研究热潮始于80年代的“文化批判”

D: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应当大力弘扬

正确答案:C

解析:“国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热潮,故C项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鲁迅活着的时候,一般的操觚之徒是不敢与之对垒的。梁实秋算是一般之上的,故而有幸与之走上几个回合,结果弄得________,到1964年写《关于鲁迅》时还有些忐忑不安。直至梁去世,他对先他去世的鲁迅的评价,始终保持在当日论战时的态度,并无________的言辞。从这一点来说,梁不失为一位君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欢而散 落井下石

B:如坐针毡 剑拔弩张

C:心有余悸 变本加厉

D:落荒而逃 大而无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不欢而散”指很不愉快地分手。此处句意为梁实秋在鲁迅先生活着时与之对垒结果落败,所以到1964年写《关于鲁迅》时还有些忐忑不安,并无“不愉快”之意,排除A。“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或离开战场或大道。三者填入均符合句意。
第二空,由“梁不失为一位君子”可知,句中强调的是梁实秋虽然在与鲁迅的对垒中落了下风,却并未在鲁迅死后趁机报复,说一些过分的话。“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与“言辞”搭配不当,排除B。“大而无当”指虽然大,但是不合用,词义与句意无关,排除D。“变本加厉”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5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0题

7、【言语理解】在房价不断________的当今中国,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被高房价消灭。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产阶层的群体,然而,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年代,我们看不到中产阶层成长的希望。毕业即失业已是一种________。初入社会的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挤压,生活幸福感不断降低,“房奴”“孩奴”________,整个群体被焦虑和失败所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攀升 现象 俯拾皆是 困惑

B:上涨 趋势 层出不穷 纠缠

C:上扬 潮流 无处不在 干扰

D:飙升 常态 比比皆是 困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潮流”一般指的是好的方面,显然不能说“毕业即失业”是一种“潮流”,排除C。
第三空,“俯拾皆是”侧重多而易得。“层出不穷”侧重接连不断地出现。“比比皆是”侧重很常见。文段说的是“房奴”“孩奴”很常见,故用“比比皆是”最恰当。
第一空和第四空,分别填入“飙升”“困扰”也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8、【言语理解】所谓微物之美,也即是对这样一些微小事物的敏感,虽然微小,却愿意停留。有时乡村、山水,老字号的小镇文化,旧有的传统……它们的存在,是对都市人的一种提醒,提醒自己不要走得太快——忙,就是心死亡。孙犁有句话:“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恰好和本然,不也是对忙得失了本性耐心的都市人的一个提醒吗?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微物之美,提醒着都市人不要太忙

B:微物虽小,都市人却愿意为之停留

C:那些视为美的东西,何其短暂脆弱,根本经不起一次次地被探看、被惊扰

D:恰好和本然,是对忙得失了本性耐心的都市人的一个提醒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前两句指出微物虽小,但却很重要,它们的存在是对都市人的一种提醒,提醒自己不要太忙;接着引用孙犁的话再次提醒都市人不要忙得失了本性耐心。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微物之美,提醒都市人不要太忙,A项正确。
由文意可知都市人忙得并没有为微小事物停留,所以作者才会提醒都市人要为微物之美停留,B项表述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文段未涉及,排除;D项“恰好和本然”是举例的内容,而非文段主旨。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9、【言语理解】所有燃烧燃料的飞机都会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水蒸气经常凝结在烟尘颗粒上,并冻结形成卷云。后者根据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可持续几秒钟到几小时。云既能起到降温作用,也能起到增温作用。它们将一些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但也阻挡了地球表面辐射的一些热量。平均而言,薄的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都有净变暖效应。科学家利用一种大气计算机模型,估算了飞机尾迹在2006年引起多大程度的变暖以及到2050年可能引发的变暖程度。最终结论是,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从2006年的每平方米50毫瓦上升到每平方米160毫瓦。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未来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将日益显著

B:积极应对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刻不容缓

C: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会产生较强的变暖效应

D:需研发新的替代燃料以减轻飞机尾迹升温效应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燃料飞机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会形成卷云,然后说明卷云和飞机尾迹的净变暖效应;最后指出科学家利用大气计算机模型进行估算得出结论,即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日益显著。总结词“最终结论”表明尾句为文段意在强调的重点,A项对其概括准确,当选。B项过度引申,文段只提及飞机尾迹增暖效应未来将日益显著这一现象,并未强调对其的积极应对,排除。C项脱离主题,文段主要说明“飞机尾迹增暖效应”而非“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排除。D项无中生有,“研发新的替代燃料”文段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39题

10、【言语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教”学生“学”,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下面属于“不教”的一项是:

A: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B: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的自己去探索

C: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D:学习自主研修,自求解决

正确答案:D

解析:“教是为了不教”中“教”包括教学的目的、要求、方法等一系列以教师为主的行为;“不教”是“教”的结果,是说学生不再需要教师的教而能自主学习、自求答案。A、B、C三项都是围绕“教”说的,只有D项是从“不教”的角度讲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