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097

发布时间:2023-07-06 9:49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生产的社会化要求企业内部实现(       )的分工合作。

A:周密

B:缜密

C:全面

D:广泛

正确答案:C

解析:此空选择与“分工合作”搭配的词语,“周密”和“缜密”一般与计划、方案相搭配,用在这里不合适。根据前文中“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则应选择进行方方面面的合作,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硼酸盐生物玻璃是以硼元素为玻璃网络基体、能够实现特定生理功能的玻璃,具有良好的可掺杂性和可降解性,在皮肤组织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玻璃发挥生理功能的机制是组分中的硼、钙等元素,经过新陈代谢会被释放到体液中,刺激血管生成进而促进伤口愈合。然而,硼酸盐生物玻璃会释放大量碱性离子,离子爆发性释放会改变玻璃材料周围组织的酸碱环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另外,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在伤口处与组织接触的有效表面积小,且玻璃表面离子不利于胶原蛋白的沉积,从而愈合后的伤口处容易形成疤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新型微米级硼酸盐生物性玻璃可有效加速伤口愈合

B: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能够改变周围组织酸碱环境

C:玻璃表面的碱性离子可促进伤口处胶原蛋白的沉积

D: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修复损伤皮肤效果并不理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在皮肤组织修复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并具体介绍其修复皮肤组织的原理;然后由“然而”转折说明硼酸盐生物玻璃存在的问题,指出硼酸盐生物玻璃中释放的大量碱性离子,会破坏周围组织的酸碱环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最后从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在伤口处与组织接触的有效表面积方面,说明了其不利于胶原蛋白的沉积,导致伤口愈合后容易形成疤痕。文段为转折结构,转折后为文段的重点,意在说明微米级硼酸盐生物玻璃对于愈合损伤皮肤的效果并不佳,D项是对转折后内容的准确概括。
A项,“加速伤口愈合”为文段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改变周围组织酸碱环境”为修复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可促进”说法错误,文段说的是“玻璃表面离子不利于胶原蛋白的沉积”,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①网坛女将郑洁几经________,才进了国家队。
②我将于18日________去上海参加比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折 启程

B:周折 起程

C:周折 启程

D:转折 起程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周折”意为波折,曲折,指不顺利;“转折”意为转变,变化。由“几经”可知,文句侧重于不顺利,排除A、D。
②句,“启程”和“起程”都有“动身、出发”的意思,区别在于“起程”对于动身、出发的时间和指向更明确,而“启程”则泛指行程,不强调“具体时间”。由“18日”这一具体时间可知,此处填“起程”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4、【言语理解】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________。但对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________使其变得迷人:即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严谨

B:独树一帜 深奥

C:无与伦比 周密

D:妙不可言 神秘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使用时一般与“令人”搭配,且此处用来形容“数学公式”,程度偏重,排除A。“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此处修饰对象为“数学公式”,填入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冒号后内容是对空缺处公式特点的解释说明,由“有些公式蕴含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可知,“周密”填入不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6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8题

5、【言语理解】尽管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农村的“消亡”。做好“三农”工作,建设好农村、发展好农业,使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我国目前仍处于农业社会

B:“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C:农业农村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D: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提升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话题,说明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并不意味着农业农村的“消亡”。第二句由此得出结论:“做好‘三农’工作……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句的结论为文段重点,B项的“重要性”与此相符。A项表述有误,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C项表述错误,文段说的是农业农村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消亡”。D项,文段强调的是做好“三农”工作以实现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而非论述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足需要提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6题

6、【言语理解】宋真宗赵恒御笔作“劝学篇”,有“书中自有黄金屋”流布天下几近千年。黄金榜求龙头望,成了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自古华山一条道”。当“黄金屋”成为读书的唯一价值取向时,很容易将一个民族的思维纳入功利和实用的框架,看似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实则开了历史的倒车。借书籍端正人生要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才是书的王道。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是:

A: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不能让功利的目的占了上风

B:“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许多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C:读书就是读书,何必附加上那么多的东西

D:读书可以启智明理修身养性,也可以蒙蔽心智唯利是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引出读书价值的功利取向及其对现代化建设的弊端,末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才是书的王道”点出了文段的主旨,即读书的目的应是启智明理,而不能为追求个人私利。A项是主旨句的同义转述。B项,文段意在批判“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价值取向,而非论述很多人以此为读书追求,排除。C项,文段并非论述读书的纯粹,而是说明读书不应附加功利心理,应以端正人生要义为目标。D项,文段并非说的是读书的两面性,而是强调读书不应过于功利。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7、【言语理解】“朽木不可雕也。”生活中,常用这句话形容一个人不堪造就、无药可救。朽木当真毫无价值?朋友是一位根雕师,那些烧火做饭的树根、年代久远的枯木,经他一番精心加工,重放异彩,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看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

B:腐朽,也可化为神奇

C:枯株朽木也是宝

D:“朽木”未必不可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说“朽木不可雕也”,接着提出了“朽木当真毫无价值?”的疑问,后面举了一个根雕师将枯木变成艺术品的例子,回答了该问题。作者举根雕师的例子是为了告诉我们朽木并非不可雕。由“看来”可知,横线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D项填入符合句意。A项未体现“朽木”。文段强调的是朽木并非不可雕,未强调其神奇和是否为宝之意,排除B、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7题

8、【言语理解】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新的安全漏洞。仅靠政府的力量维护信息安全,经常力有不逮。当今互联网安全的前沿技术,大多掌握在企业手中,需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也可以调动“白帽子”的网络安全志愿者主动发现报告网络安全漏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是否善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折射国家理念,更涉及国家利益

B:应当通过市场激励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C: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更是一个制度命题

D: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问题——仅靠政府力量不能达到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然后给出解决措施——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企业、网络安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故文段主要说的是,应通过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志愿者的力量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B项表述与此相符。
A、C两项强调的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未涉及解决措施,错误。文段并非强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效率高,而是强调应该通过市场手段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D项缺少了“通过市场激励机制”这一前提,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0题

9、【言语理解】《经典咏流传》打造的“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的音乐盛宴”,使得________的诗词文化由小众走向大众,让观众________更多的“诗”与“远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孤芳自赏 追求

B:阳春白雪 邂逅

C:古色古香 欣赏

D:束之高阁 发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据“由小众走向大众”可知,此处意为“诗词文化”是高雅的、小众的。“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用来形容高雅小众的诗词文化最恰当。“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多形容人,不能形容“诗词文化”,排除A。“古色古香”形容富有古雅的色彩或情调,未表达“小众”之意,排除C。“束之高阁”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与“小众”的句意相悖,排除D。
验证第二空,“邂逅”指不期而遇。用于描述拉近诗词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使二者有一个美丽的相遇的语境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1题

10、【言语理解】

方言,指各地用语。周秦之时,政府派遣“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地方用语,并加以记录整理。两千多年前,西汉扬雄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东汉应劭将此书名简称为《方言》,此后“方言”开始作为特定词语使用。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60年后,普通话推广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却面临着式微、需要保护的局面。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说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B:

说明方言与普通话都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C:

作者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了方言式微的局面

D:

应该思考如何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相得益彰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排除。
B项,文段只说“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普通话是否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无从得知,排除。
C项强加因果,方言的式微与普通话的推广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
D项可由文段末句得出,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