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096

发布时间:2023-07-06 5:28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灵的孤独让我也曾为自己的选择动摇过。每每为吃饭发愁,或者想念妈妈只能打打电话时,我还真有点后悔当初自己冲动的选择。但想想这毕竟是自己的决定,也不过就半年时间,能挺就挺吧!但很快,看到这些农村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有了起色,一个个辍学的孩子又返回了课堂,我想我找到了喜欢这里的感觉!
作者最有可能的身份是:

A:小学教师

B:青年志愿者

C:记者

D:年轻村干部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中“每每为吃饭发愁,或者想念妈妈只能打打电话时,我还真有点后悔当初自己冲动的选择”、“也不过就半年时间”、“看到这些农村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有了起色,一个个辍学的孩子又返回了课堂,我想我找到了喜欢这里的感觉”可知,答案最可能是青年志愿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本来可以像其传记作者支魏格所言,做个生意人或不动产投机者或银行家,可他却选定文学创作,立志要当文学上的伟大征服者,并以此为生。虽然他也曾经做过投机生意,办过印刷出版,为附庸风雅在上流社会虚掷光阴,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他应该做的事情,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学创作,为世人留下了近百部杰出作品。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执着成就了伟人

B:职业的选择源于兴趣

C:理想与现实总会存在差距

D: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介绍的是巴尔扎克坚持文学创作为世人留下了近百部杰出作品的故事。文段并未表明文学创作是巴尔扎克的兴趣所在,排除B。文段没有将现实和理想进行对比,C项无中生有,排除。文段未提及巴尔扎克的生活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本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然而,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兴衰,还是近年来经济新业态的更迭,许多教训在提醒我们,发展与规范极易顾此失彼。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粮食”,而数字经济则被看作是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良机。然而,数字经济与信息数据保护之间的冲突已日益凸显。个人信息保护基本规范缺位,监管执行无力且迟缓,平台侵权频发,诸多难题倘若不能尽快破解,最终必然拖累数字经济本身。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须先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

B:数字经济时代依法依规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

C:数据收集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数据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不应非此即彼;然后以第一个“然而”转折指出发展和规范很难两全;接着用第二个“然而”强调数字经济的突出问题,即数字经济与信息数据保护之间的冲突已日益凸显;最后针对转折后的问题进一步说明,在个人信息保护上,法律法规、监管、平台三方均存在问题,并用一个假设句说明,如果再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必然拖累数字经济本身。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应是针对尾句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A项,“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与文段尾句提出的问题无关,排除。
B项是针对尾句提出的问题的对策,当选。
C、D两项均非针对文段尾句提出的问题的对策,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7题

4、【言语理解】所谓“做对的事情”,就是要把握________,清晰利弊,在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析判断,着眼于长远,理清________,找出关键点。而“把事情做对”则将关注重点引向了________,强调做事情方法要正确,二者缺一不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原则 是非曲直 源头

B:方向 来龙去脉 过程

C:规律 轻重缓急 结果

D:趋势 千头万绪 目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在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可知,此处表达的是事前对事情发展的判断和把握,所填词语应体现事前预测的意思。“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规律”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两词均不能体现事前预测的意思,排除A、C。
再看第三空,“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目的”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强调做事情方法要正确”论述的是做事的经过而非目的。“过程”填入符合语境,排除D。
验证第二空,“理清来龙去脉”表述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20题

5、【言语理解】广义的对话的目的是寻求“对于相关主题的真正理解”,即通过不同主体间的平等对话,达到对于具体问题的“视界的融合”,它不是对主体间关于相关主题的理解和阐释的差异的简单抹平与消解,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某种共识,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对于具体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阐释。
根据这段话,下列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对话是为了消除误解和差异,在具体问题的理解上达到平等协调统一

B:对话是为了更好地彼此沟通,建立友谊

C:对话是对于不同具体问题的不同理解的自由表达

D:对话是为了寻求对于具体问题的深层理解和阐释,但并不否认差异的存在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最后提到对话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某种共识,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对于具体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阐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调查研究发现,某地基层农业科技队伍“断层”问题较为突出。因受地方事业总编制数的限制,当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已超过10年没有补充人才,而随着农业科技人员的升迁、调动,基层农业科技骨干日渐减少,农技服务队伍“青黄不接”。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旨在建议:

A:建立多元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技术推广与生产需求结合

B:明确建设中以公益性为指导原则,解除县乡农技服务的后顾之忧

C:发展政府外的涉农企业力量加入,完善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体系

D:增设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专项编制,解决农技服务队伍断层的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论述的是“某地基层农业科技队伍‘断层’问题”,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地方事业总编制数的限制”。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原因入手,即增设相关编制。与此相符的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      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中,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溺

B:沉沦

C:沉陷

D:沉浸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含有贬义的“沉溺”、“沉沦”不符合语境,故可排除A、B两项;“沉陷”指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向下陷,显然词义不符合语境,可排除C项;“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符合“他……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的语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当前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不过,现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中,限制农民进城的体制机制障碍大都已清除或正在清除。而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仍然大多保留,比如不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买农村宅基地。之所以要限制城市资本下乡,是因为土地包括宅基地是农民的最后退路与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不应该允许进行交易的。基本保障的交易对城市居民来讲,也许只是多了一个节假日到农村看星星的休闲去处,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却可能在进城失败后无路可走。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

A:不鼓励农民进城

B:限制了农民进城

C: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护农民的体制

D:限制城市资本下乡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现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中,限制农民进城的体制机制障碍大都已清除或正在清除”可知,A、B两项错误,排除。
由“土地包括宅基地是农民的最后退路与基本保障”“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却可能在进城失败后无路可走”可知,C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护农民的体制”说法正确。
D项“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

9、【言语理解】启蒙意味着告别闭塞与蒙昧,走向________,启蒙的核心在于对理性的运用和________。启蒙思想家相信宇宙的合理、秩序与可知。并据此对知识、国家、社会以及人伦进行合理而有序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明 赞美 重建

B:聪明 显现 重塑

C:光明 向往 重组

D:文明 张扬 重构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告别……走向……”可知,填入词语与“闭塞与蒙昧”相对应,填“文明”更合适,排除B、C。
第三空,“重建”指重新建设或建立。“重构”指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由此可知,“重建”的程度重于“重构”。文段中说的是启蒙思想家的行为,“启蒙”意味着开辟新的道路和普及新知识,故用“重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10、【言语理解】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将要________被海水淹没地区的人口,特别是长江下游河段,或者建造大坝保护地处低洼地区的沿海城市,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花费。中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挑战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________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最坏结果的发生,这在未来20年里更加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移 阻止

B:控制 避免

C:延缓 减少

D:安置 改变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控制”“延缓”与“人口”搭配不当,排除B、C。
第二空,分析可知,文段说的是未发生的事情,用“改变”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8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