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092

发布时间:2023-07-05 19:4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
上面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但心态决定人生

B: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C: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D:你不能控制环境,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好的心态有何作用。然后指出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好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健康、幸福和财富。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D项与此最相符。
A项中的“决定”、B项中的“取决于”过于绝对,均可排除;文段并没有将好心态与智慧进行对比,C项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2、【言语理解】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属于假性抑郁症。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________,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发性

B:周期性

C:时限性

D:反复性

正确答案:C

解析:对应后文的“通常是短期的”,可知横线处说的是时限问题,故填“时限性”最契合句意。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古典诗歌热潮兴起不是________的,其中体现了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____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发扬

B:必然 宣传

C:自然而然 倡导

D:偶然 弘扬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古典诗歌的兴起是有原因的,结合空前的“不是”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不必然产生。“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必然”指确定不移的。三词填入均与句意相悖,排除A、B、C。验证第二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1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1题

4、【言语理解】北宋工笔院体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挺拔的勾线功夫。工整而不板滞,劲健而有弹性,特别是对线条头尾部分的转折交代和呼应,更是此前的工笔画所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其项背

B:望尘莫及

C:可望而不可即

D:鞭长莫及

正确答案:B

解析:通读文段,文段的意思是说北宋工笔院体画水平很高,此前的工笔画水平与此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排除A。“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与文意相符,B项正确。“可望而不可即”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情。用在这里表示水平差距大,显然不合适,故排除C。“鞭长莫及”侧重说距离远而无力相助,与文意所说的水平相差甚远不符,故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

①这是因为银杏的外种皮不但黏臭,还具有较强的酸性和毒性,过多接触还会引起皮肤过敏和腐蚀

②因为银杏树形巨大,寿命也很长,掉落在母株附近的种子发芽之后没有办法熬过“长寿母亲”的树荫,只能枯萎

③银杏的适应能力异常强健,耐低温耐干旱耐贫瘠,甚至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得以存活

④而除了人类,又少有其他动物会吃银杏的果实

⑤于是,银杏的果实自然掉落后常常只会原地腐烂,直到坚硬的种子裸露之后才会有鸟兽触碰

⑥但银杏传播种子的能力却十分有限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②④①③⑥⑤

B:

②⑤④①③⑥

C:

③⑥②⑤①④

D:

③⑥②④①⑤

正确答案:D

解析:

观察选项,首句在②③之间选择。②中出现关联词“因为”,说明其是对前文内容的解释,不能作为首句,排除A、B。C、D两项的区别在于后三句的顺序。④讲的是除了人类,很少有其他动物会吃银杏的果实。①由“因为”解释很少有动物吃银杏果实的原因——外种皮黏臭、有酸性和毒性,⑤由“于是”得出结果——鸟兽会等到银杏的果实腐烂,坚硬的种子裸露出来之后才会碰触它。因此三句的顺序为④①⑤,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

6、【言语理解】牺牲在抗灾前线的年轻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  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  的那束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重 明亮

B:阴森 耀眼

C:黑色 最亮

D:慌乱 绚丽

正确答案:C

解析:阴森:阴沉,可怕,常用来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灾难的背景不能用“阴森”来形容,排除B。慌乱:慌张忙乱,通常只能用来形容人,与“背景”不能搭配,排除D。由“那束光”中的“那”可知,“他的青春”是很多束光中特别的一束,与“明亮”相比,“最亮”更能体现出这种特别,且“黑色的背景下最亮的那束光”的表述形象生动,震撼人心,与句子的整体基调相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7、【言语理解】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不符合上述文段文意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

B:文明和文化都有特定的发展背景

C: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

D:文化才有异质性,文明没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提到“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而并没有提到文明的异质性,D项不能从文段中推出。而其他三项均可以在文段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面对大众文化扑面而来,我国主流文化大有力不从心,步步退缩的趋势,而面对西方强大的文化热潮,主流文化大有与“狼”共枕之感。主流文化,只有经过与狼“共枕”的温存和与狼“共舞”的较量,才能获得健康的传承基因和生命活力。
此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主流文化备受各方的威胁,已经面临绝境

B:任何事物只有竞争才能生存

C:面对大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主流文化危在旦夕

D:主流文化必须要经过与其他文化斗争才能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短文中两句话,第一句中两个“面对……”说明主流文化的危险处境。第二句话是关键,“只有……才”体现了作者观点,“共枕”和“共舞”两词的使用说明主流文化的生存要经过斗争才能发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从发展趋势来看,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因为片面过度追求这一个指标,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放心食品、良好教育、便捷出行、健康工作、安享晚年等美好生活方面更高水平的期待与向往。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片面追求GDP指标的不当之处

B:淡化GDP增长目标后的发展趋势

C: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D:淡化GDP增长目标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淡化GDP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接着用“因为”一词引出淡化这一目标的原因。因此,文段意在指出淡化GDP增长目标的原因。D项表述正确。B项文段没有提及,排除。A项未涉及首句内容,概括不全面。C项脱离了论述主体,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1题

10、【言语理解】克黎利引述《新科学家》杂志的文章称,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 而是帮助我们走向未来。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什么反应。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那么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是来自这段记忆,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
与上文观点不符的是:

A:似曾相识不是“心灵能力”

B: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

C: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正确。由“如果似曾相识……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可知,似曾相识并不是“心灵能力”。
B项说法错误。由“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人们并无预见未来的能力。
C项说法正确。由“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项说法正确。由“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可知,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