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如果所有认识论上的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即使所有这些问题在一觉醒来都得到了解决,这仍然与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毫无瓜葛,与美好的人类生活究竟包含着什么这个问题无关。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认识论的问题可以通过经验研究获得解答
B:科学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美好的人类生活
C:生命的意义就是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寻求生命的意义无法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先指出生命的意义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后文具体解释这一观点。D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文段探讨的是“科学探究”与“生命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A、B两项均未提及这两个主体,C项只提及了“生命的意义”,同样不准确。只有D项准确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2、【言语理解】旅行是用你的眼、用你的心去感悟,这一点是再好的旅行装备,再妙笔生花的作家的游记作品,再保真的摄像拍照设备都代替不了的。至于如何获得个人感悟,从客观上讲需要提前做功课,带着感情和文化背景去旅行;从主观上要保持随心所欲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要跟随他人的参照系去做盲目判断。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旅行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探索美
B: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有助于体悟旅行之美
C:旅行时的装备和设备可有可无
D:旅行者应当有宽松舒缓的心态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旅行是用你的眼、用你的心去感悟”可知该项说法与文意相符,排除。
B项,由“从客观上讲需要提前做功课,带着感情和文化背景去旅行”可知该项说法与文意相符,排除。
C项,由“旅行是用你的眼、用你的心去感悟,这一点是再好的旅行装备,……都代替不了的”可知,文段并未强调旅行装备没必要存在,不符合文意,当选。
D项,由“从主观上要保持随心所欲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要跟随他人的参照系去做盲目判断”可知该项说法与文意相符,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6题
3、【言语理解】
山川地理的阻隔是把“双刃剑”,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________免受外部干扰的环境,使不同人群在漫长历史时期得以自由地各自向前发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封闭的环境同时也很可能________文化的活力,使其停滞不前,甚至消亡湮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构成 扼杀
B:
孕育 释放
C:
提供 消磨
D:
营造 禁锢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与“环境”搭配不当,排除B。
第二空,由“使其停滞不前,甚至消亡湮灭”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封闭的环境对文化活力的不利影响。且由“甚至”可知,其程度应比“消亡湮灭”轻。“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程度过重,排除A。“禁锢”多搭配精神、思想等,与“活力”搭配不当,排除D。“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与“活力”搭配恰当,且程度比“消亡湮灭”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
4、【言语理解】在国际上,“医药代表”已经有近40年历史,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作为传递药品安全使用信息的桥梁,“医药代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仅给医务专业人员传递药品临床使用相关的知识,而且还收集临床药品使用情况,尤其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反馈给药品生产企业,为下一步改进或研发新药提供宝贵线索。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制药企业主要通过“医药代表”收集药品使用情况,而且“医药代表”是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者。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医药代表的发展历史
B:医药代表的作用
C:关于医药代表的国际研究成果
D:医药代表的执业资格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作为传递药品安全使用信息的桥梁,“医药代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后具体介绍了“医药代表所扮演的角色”,最后以“国际上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医药代表”所起的作用。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医药代表的角色”,也即“医药代表的作用”,B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5、【言语理解】过去五年,全国贫困人口由6431万减少到2688万人,但我国贫困标准一向比国际标准低,如果贫困标准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贫困人口将增多,可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的扶贫需向国际标准看齐
B:过去五年我国扶贫成绩斐然
C:我国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D:我国贫困人口曾近一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就,然后以“但”作转折说明我国扶贫标准比国际标准低,如果提高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将会大量上升。由此可知,我国的扶贫任务仍然很艰巨。C项表述正确。文段引用国际标准的例子意在说明我国扶贫任务艰巨,A项非主旨所在,排除。B项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为依照国际标准计算后,我国贫困人口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否“曾近1亿”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7题
6、【言语理解】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方式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因此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的舆论宣传环境与工作方式
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通讯技术的进步导致政府执政舆论环境发生变化,政府舆论压力加大。接着针对这种情况,以“因此”转入文段的落脚点——政府应转变以往被动的“舆情危机”处理方式。故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新舆论形势下政府处理方式的转变,即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等新事物正如潮水般涌现,对此,在交通运输部2017年第三次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这种互联网+交通出行的创新方式,政府部门要加强规范和指导,企业要承担管理责任,提升服务水平,公众也要文明出行,共同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而共享汽车实质是租赁范畴,鼓励各地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前提下,研究探索共享汽车在当地城市交通中的合理定位。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面临的问题
B:政府部门如何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这种出行的创新方式
C:共享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定位问题
D:交通运输部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态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发展迅速,接着介绍了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问题的表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这种互联网+交通出行的创新方式”“鼓励各地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前提下,研究探索共享汽车在当地城市交通中的合理定位”。故文段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部对于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看法,即D。
A项的“问题”文段未涉及,排除。B项只提到“共享单车”,C项只提到“共享汽车”,均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8、【言语理解】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授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B:光照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
C: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D: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联密切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描述的是光污染对昆虫,进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明显是负面的。C项中的“干扰”一词的色彩与此对应贴切。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出光污染的负面影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劳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动宾搭配不当,“采访”与“事迹”不能搭配;C项动宾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笑声”搭配不当;D项用词不当,可把“确切地”改为“确实”。A项没有语病,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10、【言语理解】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_________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_________,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_________,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换盏之时的琴歌酒赋更能体现出翰墨书香之族的风流雅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筚门闺窦 岸芷汀兰 一裙一裳
B:兰艾同焚 粉墙黛瓦 一丝一缕
C:钟鸣鼎食 曲径通幽 一衣一带
D:桑枢瓮牖 小桥流水 一鞋一袜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把……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可知,填入的词语应描述以贾府为代表的富贵人家的情形。“筚门闺窦”形容住室极其简陋,旧指穷人的住处。“兰艾同焚”指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桑枢瓮牖”指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三词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D。“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和“雕梁画栋”相互呼应,符合文意。“一衣一带”与“一屋一室”“一餐一饮”对应,和“雀衣彩绣”相照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