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062

发布时间:2023-07-01 13:3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种子多数,一般以鳞茎3至4年繁殖一次,由于花和叶子不能见面的特性被称为彼岸花。红花石蒜能消肿、杀虫、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称为健康的“守护神”。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红花石蒜的繁殖特点和医用功能

B:红花石蒜的繁殖特点和药物作用

C:红花石蒜繁殖和健康的功能

D:红花石蒜的繁殖和疗效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前两句话介绍了红花石蒜自花授粉、花和叶子不能见面、3至4年繁殖一次的特点;最后一句阐述了其在医用方面的一系列功能。故A项概括最准确。
B项“药物作用”概括不准确。C项“繁殖和健康的功能”说法本身有误。D项“繁殖和疗效”概括过于笼统。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

2、【言语理解】纪录片是众多国家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________时代之魂,________时代之需,________时代之变,________时代之风,纪录片创作者应当充分挖掘和盘活“讲好中国故事”这个富矿,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握 关注 聚焦 引领

B:筑牢 聚焦 关注 传承

C:筑牢 洞悉 凝神 传承

D:把握 留意 警醒 引领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筑牢”多与防线、根基搭配,与“时代之魂”搭配不当,排除B、C。第二空,“留意”较为口语化,与文段的书面语体不符,排除D。验证A项后两空,“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3、【言语理解】史学研究如果离开了哲学的________,不关注重大的历史事变和基本的理论问题,以烦琐考辨取代理论思维,以堆砌资料为________,以叠床架屋为________,拾芝麻以为玑珠,袭陈言而自诩多闻,见枯木以为树林,________,见小遗大,就注定要湮没在史料的汪洋之中,堕落为服务故纸堆的陈腐工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引 多 强 一孔见天

B:引导 广 美 窥斑见豹

C:指导 博 精 以偏概全

D:指点 全 妙 以管窥天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指点”有指示、点明之意,多用于人与之间,用于此处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分析可知,填入词语是对“堆砌资料”的总结,应强调多,排除B。“博”与“多”相比,多了一层褒义,与文段的反语语境相对应,用“博”更恰当。
第三空,“叠床架屋”意为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与之对应,“精”最恰当。
第四空,“以偏概全”是对“见枯木以为树林”的评价。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9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凡是符合立案条件,并已办理立案手续的所有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理由外,均应当在人民法院决定立案的七日内在网上公示,同时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和案件审理期限,便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防止拖延审限,提高司法效率。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怎样提高司法工作效率

B:加强立案公开制度的措施

C:案件审理期限的告知方式

D:司法工作怎样接受社会监督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说的是人民法院关于立案后相关事项的公开制度。A项的“提高司法工作效率”、D项的“司法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均属于过于宏大的论题,与文段仅涉及“立案公开”这一具体环节的论述不符,排除。C项“审理期限的告知”属于“立案公开”的其中一项内容,表述过于片面,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7题

5、【言语理解】针对粮价盲目上涨的情况,各地制定了很多      粮价的措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抑

B:抑制

C:控制

D:降低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意是粮价盲目上涨,各地制定措施控制态势,使粮价趋于平稳。空缺处词语应有控制使平稳的含义。“降低”指下降,没有使平稳的含义,排除D。“抑制”“控制”“平抑”都有控制的含义,但“平抑”侧重抑制使平稳,多与“物价”等表价格的词语搭配,此处与“粮价”搭配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6题

6、【言语理解】在垃圾围城的压力下,明确生活垃圾分类要求,落实各相关主体责任,已是当务之急。城市生活垃圾中电子垃圾、瓶瓶罐罐比较多,部分旅游城市的厨余垃圾含量相对较高,末端处理方式就应体现针对性。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用有机垃圾沤肥的习惯,可以采用“腐烂变质沤肥还田、可回收资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处置”的方法。更有专家如此建议处理厨余垃圾:把剩菜剩饭放进垃圾桶之前,先尽可能将水沥干,垃圾含水率降低了,资源回收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也就提高了。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垃圾分类标准难以统一,需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B:目前在我国农村难以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措施

C:厨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是导致目前垃圾围城的主要原因

D: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欠缺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是说应针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首句即指出要明确分类垃圾的要求,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展开论述。由文段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可知,A项符合文意;由文段中“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用有机垃圾沤肥的习惯,可以采用‘腐烂变质沤肥还田、可回收资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处置’的方法”可知,B项中“难以实施”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主要原因”无法从文段中得出,属强加因果,排除;D项中“垃圾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文段中亦没有对应内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各人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西方学术界自18世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以后,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的重要作用,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类型和文化模式的重要影响。中国自20世纪初节译出版《论法的精神》(译名为《万法公理》)后,学术界中以梁启超为首,广泛讨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地理史观”也一时蔚然成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理史观”的出现有其内在原因

B:学者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深远

C:孟德斯鸠影响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D:应该重视自然地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列举了不同时代的中外学者关于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观点,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当代人也应对其重视。A项的“内在原因”文段未涉及;B项“学者普遍认为”无法得出;C项“孟德斯鸠的影响”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8、【言语理解】古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度的提升改造是必要的,但如果是通过“拆真”来为“建假”腾出地方,这样的开发改造必然是________。其实,提升改造与对老建筑的保护本来可以________,恰当的修缮,不但可以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也能够提升城区的整体质量,达到提升改造的目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顾此失彼 齐头并进

B:暴殄天物 双管齐下

C:得不偿失 并行不悖

D:舍本逐末 并驾齐驱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通过“拆真”为“建假”腾地方的开发改造是错误的,不应该的。“顾此失彼”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与句意不符,排除A。“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文段强调的是错误的改造思路,“舍本逐末”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第二空,由后文“不但……也能……”可知,提升改造与保护老建筑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不会给对方带来不利影响。“双管齐下”比喻两个方面或两件事同时进行;“并行不悖”意思是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两者都有“同时进行”的意思,但“并行不悖”还有不相互冲突的含义,更能体现古城区通过“拆真”来为“建假”腾地方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29题

9、【言语理解】下列四句话中容易引起歧义的是:

A:这是一门学生愿意学习的课程。

B:我已经和你父亲说定了,周末我们一起走。

C:那是一个大家乐于接受的方案。

D:老师告诉一位同学叫小明到办公室。

正确答案:B

解析:此句中的“我们”是歧义词,可理解为“我和你父亲”,也可以理解为“我和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我们从小就接受“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教育,明白世上任何事物皆有各自标准法度的道理。但总有人不守规则、________,个中道理值得深思。事实上,近年来有关漠视、违反、扭曲规则的事________,小到闯红灯、高铁霸座等。大到违规用权、官员腐败等。无不________着破坏规则导致的种种危害和风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以为是 层出不穷 突显

B:随心所欲 比比皆是 显示

C:不以为然 大行其道 显露

D:各行其是 屡见不鲜 凸显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空缺前的“、”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不守规则”构成并列关系,表达非常随意之意。“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与文段中的不守规则的语境不符,排除A。“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文段并无不同意或否定之意,排除C。“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各行其是”指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二者均符合句意,保留。第三空,“显示”指明显地表示。“凸显”指清楚地显露。 “凸显”填入更能突出破坏规则行为的危害和风险,排除B。验证第二空,“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填入表示近年来有关漠视、违反、扭曲规则的事很常见,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