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先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以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
B: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
C: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D: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节气展现了农耕文明的智慧,接着说明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其文化内涵的肯定,后文强调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在于论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
A项论述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未涉及其意义,排除;
B项,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偏离文段主旨,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2、【言语理解】据日本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每年冬季因为泡热水澡而猝死的老人人数,多于车祸死亡人数。因为冬天气温低,老人脱光衣服后,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泡热水澡,是从冷到热的急速转变,血管 张开,血压 下降,老人很容易在澡堂里晕过去,发生危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然 忽然
B:骤然 瞬间
C:忽然 突然
D:瞬间 骤然
正确答案:B
解析:“忽然”、“骤然”都指“突然”,含有没有预料、没有防备的意思,“瞬间”则表示时间很短。由于从冷到热急速转变,这里“血管张开”应该是突然,故排除D。“血压瞬间下降”意为血压下降得很快,这样才会发生危险,而“血压突然下降”,如果下降幅度很小,则不一定有危险。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下列画横线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进后进只是相对而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级各有千秋,我们班虽是先进集体,但也有不足
B: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
C:运输队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时间再紧,我们也要把这批物资按时送到边防站。”
D: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十年一剑,功夫不负苦心人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句中用来形容班级各有千秋恰当。
B项“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经验较少、情感较少或没有主观的生物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顾虑,敢作为。句中用来形容“17岁小将”的顽强拼搏恰当。
C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而句中表达的意思是时间紧张,没有冒险之意,故此句中俗语使用错误。
D项“十年一剑,功夫不负苦心人”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句中用来形容“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人口迁移改变了中国城乡的人口格局,以最________的方式推动了移民城市的形成,这一城市形态与传统的________城市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地域
B:一般 地方
C:简单 地区
D:基本 区域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通过人口迁移推动移民城市的形成,这样的方式具有目标明确、效果显著的特点,“直接”“简单”填入恰当,“一般”“基本”不符合语境,排除B、D。
第二空,“地域城市”是与“移民城市”相对的概念,前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后者则因大量移民的融入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文段中说的是与移民城市相对的形态,“地域”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2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6题
5、【言语理解】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作“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的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映。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
A:自我产生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又推动个体社会化
B:广义的自我包括物质层面、社会层面两个部分,决定了个体对自身存在满足与否的体验
C:狭义的自我指的就是精神的自我,也是个体自我的核心所在
D:自我就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个体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映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首句“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可知,A项正确。
由文段中对广义的自我的阐述可知,广义的自我包括物质层面、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部分,B项表述不全面。
由文段中“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可知,C项正确。
由文段中“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映”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实践中发现,一种植物通常只能忍耐或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中其他浓度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某些中毒症状,这种现象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而且植物是活的有机体,需要有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度、排水与灌溉系统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植物受病虫害袭击时会影响其修复能力。另外,植物根系一般较浅,对浅层土壤污染的修复最为有效,对深层土壤污染修复能力较差。
关于植物修复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A:可以修复的污染种类
B: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
C:适用的土壤范围
D:未来的应用前景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中“只能忍耐或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元素”“限制了……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谈论的是可以修复的污染种类,A项有提及。
B项,“适宜的生长条件”“土壤污染的深度”都属于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B项有提及。
C项,“对浅层土壤污染的修复最为有效”谈论的是适用的土壤范围,C项有提及。
D项的“应用前景”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7、【言语理解】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人会互相吸引,从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不同类型的人距离再怎么近,也会彼此漠不关心,甚至相互________。如果一个你讨厌的人试图接近你,其实说明你们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存在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敌视 互补
B:排斥 共鸣
C:提防 默契
D:诋毁 联系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横线处所填词应与“漠不关心”构成递进关系。显然“提防”不符合句意,排除C。
第二空,由“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人会互相吸引”可知,如果一个你讨厌的人试图接近你,说明你们存在同样的波动频率。故填入词语应表有共同点之意,显然“共鸣”比“互补”和“联系”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8、【言语理解】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 ;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之成理 矫揉造作
B:言简意赅 矫揉造作
C:有的放矢 言不由衷
D:言之成理 拖泥带水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空要填“简明扼要”的同意词,第二个空要填“朴素自然”的反义词。选项A、D中“言之成理”是指说话有道理,与简明与否无关,故排除。选项C中“言不由衷”是指心口不一致,与朴素与否无关。只有B项符合,“言简意赅”与“简明扼要”对应,“朴素自然”与“矫揉造作”对应。故正确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为了把幼儿园办成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乐园,她把全部心血都( )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了。
②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多了。
③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 )显得太单薄了!
A:灌注 淡薄 未免
B:注入 淡泊 不免
C:倾注 淡漠 难免
D:贯注 淡薄 以免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①句。“注入”指投放;输入;灌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也不合句意,排除D。再看②句。“兴趣”一般与“淡薄”搭配,“淡漠”常与感情、记忆类词语搭配。故②句应填“淡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一本合格的教材,应该有城市,也有乡村,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在工地流汗的工人,他们是乡村孩子的父辈,是值得被看见、被认可的________。乡村振兴不应该是________和口号,也不应该是每个孩子手中的教材里轻飘飘的一行字,而是应该融入血脉中、留在心田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擎天巨擘 大话
B:中流砥柱 空话
C:南天一柱 假话
D:栋梁之材 谎话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解题。由“不应该是……也不应该是……”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口号”“轻飘飘的一行字”意思相近,表示“只喊口号,不干实事”之意。“大话”指浮夸而不切实际的言论,侧重指言论浮夸,虚假。其与句意不符,排除A。“空话”指空洞不切实际的话。其与“口号”语意相近,当选。“假话”指不真实的话;“谎话”指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假话。两词均侧重指不真实,填入与语境不符,排除C、D。
验证第一空,“中流砥柱”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其填入后可以体现出农民、工人的作用,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